分享

经方临床应用举隅

 博采杏方 2021-03-12

□ 朱文元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

【大黄牡丹汤】治妊娠阑尾炎

  组成:大黄四两(12g)牡丹皮一两(3g)桃仁五十个(9g)冬瓜仁半升(30g)芒硝三合熔化(9g)

  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适应症: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证见少腹肿痞,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发热恶寒,自汗出,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

  禁忌症: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临床应用:宋某,女,25岁。患者妊娠四月余,突然发热、恶心、呕吐、右腹疼痛,按之腹皮紧急,右脚不能伸直,大便秘结,溲赤而短,舌淡苔黄而腻,脉数有力。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辨证:气滞血瘀,肠胃实热。治法: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处方:大黄牡丹汤加减。用药:酒大黄10g,芒硝5g(后下),冬瓜仁25g,木香10g,川楝子10g,桃仁5g,金银花50g,丹皮7.5g,延胡索10g,竹茹10g。水煎服,每日1剂。

  2剂后腹泻2次,疼痛锐减。继以清热利湿、调理脾胃为主,佐以益气安胎。处方:金银花30g,黄连10g,连翘10g,丹皮10g,茯苓15g,白术15g,砂仁10g,党参15g,苏梗10g。水煎服。2剂后腹痛消失,诸症皆除。追访患者足月顺产,母子皆安。

  按:此方是治疗肠痈的有效方剂,但用于妊娠患者,多为医家所忌,因方中多为通里散瘀之品,恐有滑胎之虑。然若辨证准确,加减得当,多能获效。其加减法:如气滞者,加木香、川楝子;血瘀者,加延胡索、当归;热毒重者,加金银花、连翘;湿热重者,加黄连、生薏苡仁;呕恶重者,加半夏、竹茹;高热、口渴者,加生石膏、天花粉;气血两虚者,加党参、黄芪;大便溏者,去冬瓜仁、芒硝,加山药、茯苓。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合小陷胸汤合皂荚丸治肺性脑病

  组成:麻黄去节四两(9g),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生石膏碎绵裹半斤(24g),炙甘草二两(6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适应症:外感风寒,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禁忌症: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非本方所宜。

  临床应用:徐某,女,58岁。患者咳喘间断发作20年,此次发病已半月余,自昨日起见昏昏欲睡,而住院治疗。诊见神识欠清,呼之能应,烦躁不安,咳吐白色泡沫黏痰,息高气促,喉间痰鸣,不能平卧,口渴少饮,小便黄赤,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查体:颈静脉充盈,桶状胸,两肺呼吸音减弱,右下肺有湿性啰音,心率92次/分,律齐无杂音,肝在右肋下2cm,质中等,双下肢轻度浮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肺型P波,电轴右偏,符合肺心病诊断。辨证:痰热内闭,蒙蔽心窍。治法:清热宣肺,豁痰开窍。处方:麻杏甘石汤、小陷胸汤合皂荚丸加减。用药:炙麻黄8g,杏仁10g,生石膏25g,黄连5g,法半夏10g,瓜蒌皮15g,石菖蒲8g,白参9g(兑服),大枣10g,甘草3g,皂荚3g(炙末冲服)。

  煎服1剂,咯出浊痰约200ml,咳喘改善,神志仍欠清。将皂荚减半再服2剂,神识恢复正常,咳痰消除,唯短气乏力,精神不振,遂以人参蛤蚧散加减调理而愈。

  按:患者痰涎壅盛,咳喘缠绵,动后尤甚,以致痰热交阻,清窍受蒙,神志不清,属中医肺胀重症,与西医肺性脑病相似。肺胀多本虚标实,本案病情危笃,在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下,以麻杏甘石汤、小陷胸汤清宣肺热,化痰开结;加石菖蒲开心气,化痰湿而开窍;更用皂荚丸宣壅导滞,利窍涤痰。诚如徐灵胎所说“痰稠黏肺,不能清除,非此不可。”然其性温峻猛,故加用白参扶正祛邪,以免耗伤正气。

【真武汤】治不安腿综合征

  组成:茯苓三两(9g),芍药三两(9g),白术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附子一枚(9g)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3服(现在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太阳病发汗过多,阳虚水泛,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禁忌症: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应用本方加味:制附子10g,白芍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术15g,茯苓15g,钩藤15g,全蝎6g,生姜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疗程。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5~6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者1年。本组病者均有单侧或双侧小腿腓肠肌不明显抽搐的不安腿综合征症状,有不可言语的酸、麻、胀,似痛非痛,时似抽搐,时有触电样感,休息时较活动时甚,须拍打、推拿或拳击后稍缓解,有时须活动下肢才感舒适。结果:治愈(经治后症状完全消失)15例,显效(经治疗后明显减轻,不影响生活和工作)8例,无效(同治疗前)2例。

  按:刘渡舟和胡希恕认为本汤症是少阴水脏阳衰,司水无权导致水邪泛滥;身瞤动,就是上身肌肉或者筋在跳。本方即是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甘麦大枣汤】治腹泻:  

  组成:甘草三两(9g)小麦一升(15g)大枣十枚(10枚)。

  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3次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脏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舌淡红苔少,脉细略数。

  禁忌症:湿浊内盛者、心火亢盛者不宜用。因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不可大量服用或小剂量长期服用。

  临床应用:高某,女,34岁。泄泻5年,反复发作,泻前腹痛如绞,泻后痛减,甚者日泻10余次。大便检验:稀黏便,白血球(﹢﹢),红血球(﹢)。消化道钡透:钡剂通过小肠异常增快,蠕动增强。诊断为“慢性肠炎、小肠功能亢进”。予氯霉素、痢特灵等口服,反呕吐增剧。有癔病发作史,情志不舒则四肢拘急麻木,泄泻加重,每食后半小时既腹泻3次。诊见面色萎黄,隐隐带青,精神困顿,形瘦颧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肝虚风动,脾失健运。治法:养肝息风,健脾止泻。用药:甘麦大枣汤加减。用药:甘草40g,怀小麦30g,大枣10枚,僵蚕6g,桂枝2g,白芍3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水煎频服,日1剂。

  6日后,腹泻减轻,食纳有增,唯感肛门有胀坠。此系温热蕴肠之象,继投前方加滑石20g(包煎),枳壳10g。煎服6剂后,大便每日1次,诸症消失,便检正常而病愈。

  按:本例之泄泻,实系肝体失养,阳用太过,肝病则脾脏受戕,以致脾运不及所致。方用大剂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意在滋柔;重用甘、麦、枣,养肝益脾,缓急止泻;生龙骨、生牡蛎固涩止泻;僵蚕疗肝虚风动;少佐桂枝之辛温,阳中求阴,实寓“甚者从之”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