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望的蝎子花——《青的守望》散文推荐

 青成文藏馆 2021-03-12

守望的蝎子花

——《寻找蝎子花》再续


今天,我只能向记忆里去看它:曾经生机万般的蝎子花,它在那片贫瘠,却又饱含着我童年记忆的沃土上,于融融的春天为我生长,在炎炎的夏日为我盛开着。

——摘自《寻找蝎子花》

进村前就已和父亲说好,让司机把车停在村头,两人先在村里村边转转,然后再到我的几个叔伯家去。否则一旦进门,想要出来单独逛逛就没有机会了。

离开故乡已经快要三十年了,中间有将近二十年我一直没有回过故乡,直到近几年才有过匆匆的两三次。这次送父母回来在舅家小住,安顿好母亲后,我和父亲赶往我们自己的村庄。因为当天我还要回济南,所以很想在自己幼年曾生活过的土地上自由体味一下。

从村东边开始,我们先由南向北走,那里有一片邻村的田地。我拿着相机,想在其中寻找一些记忆的旧影,比如蝎子花,但终究没能有什么令人惊喜的发现。路边和地头的植物茂盛却并不丰富,长满了旱地苇荻一类的植物。其余的,除了曲曲菜(大蓟)、青青菜(小蓟)、茄蔫稠(家乡叫法,植物名不详)之属,好像就只是些不知名的野草了。失望之余,忽然发现这里还有苲蓬菜,我印象里好像只在沿海和山区见过,可父亲说这物种其实是家乡本来有的,于是就不拍也罢。

从村东向西走,五月末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小街在午后静悄悄的,阒无人迹,看一看表才两点半,也许人们还在午睡。没有人注意,这恰是独览旧迹的好时机。小村虽经过几十年的变化,但布局上终究还有以前的痕迹,于是两人找到了村里仅存的百年老屋,当年曾作为公社中学重要建筑的“大客厅”。

这本是一处建于清末民初的宅院,解放后被征作中学。父亲、姐姐还有我都曾在这些高大的老屋里念过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叫做“大礼堂”和“大客厅”的建筑。随着学校的搬迁,房屋被村民买下改建,往日的建筑群早已面目全非,变成了现代却千篇一律的村居,如今只剩这破不堪的大客厅了。几年前一次回乡时,我曾拍过几张照片留念。

和那时相比,大客厅又有了些变化,显得更加衰败。东山墙用现时的红砖作了打补,也许是无人居住,院子里长满了齐腰深的蒿草,加上周围新建房屋的地基普遍抬高,记忆中高大阔气的老屋显得低矮不堪,更像个“病歪歪”的风烛老人。不由感慨这曾根植于几代人记忆中的旧迹,恐怕离彻底消失不远了。

转了几处地点,快到村西头的时候,我们终于被人“逮住”,于是开始正式做客。待到再次脱身,已经是快要五点钟了。

感觉还算早,我提议到自家老屋旧址附近看看。但很快就又被熟人拉住说话。毕竟我还不算太被关注,寒暄一番后,便领着一个三、四岁的孙辈小男孩,和他“拉着”不成句的话,走去旁边的枣林里。

我边走边看,发现这里仍像当年一样,长满蒿草地黄之属,还有“地菇拉”——这是一种很矮小的野生植物,最大的不过一巴掌高。记得小时候,碰巧能采到“地菇拉”果,那是一种小巧的绿色纺锤形果实,样子仿若今天商店里售卖的橄榄,不同的是咬开后里面是白色的絮状内瓤,有些微甜。后来我在外地也见过这种植物,但从没有看到有结出果实的。我告诉小男孩这植物的名字,并且说将来还能采果吃。但他毕竟还小,只会咿呀地跟我学说,并不明白。

不经意间,几簇稀疏的黄白小花映入我的眼帘,俯身细看,却正是蝎子花!

一株蝎子花,就在枣林里贫瘠干坼的土地上,在稀疏的杂生植物间,略显孱弱地开放着渺小而又艳丽、鹅黄和洁白相间的小花。

我曾和外地的朋友们谈起蝎子花,大家都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我也曾向家乡的故人问起过它,人们都说好有多年没见过了;后来我终于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它,可那只是在网络和《植物志》上;我因此认为它已从家乡的土地上消失了,没想到今天竟还能在这里不期而遇。

我爱抚地仔细观察着珍贵的蝎子花,看它并不粗壮的茎叶,和棱角分明、筒斗状的小花,鹅黄或洁白的它们格外艳丽,恰像一张张稚嫩小巧的嘴儿,似乎要咿呀倾诉些什么。在《寻找蝎子花》在这篇文章里,我曾根据记忆描述蝎子花开时先是黄色,然后褪色变白。但今天的蝎子花分明是黄白相间,两种颜色的花朵同时存在,应该是记忆有误。我想,这也许就是它的植物名被叫做二色补血草的原由吧。

我用相机从多个角度拍下这珍贵的身影。小男孩见状也凑过来,伸手要去抚摸,我赶紧把他的注意力引开。细看一下周围,再没有另一株蝎子花,看来这曾经繁茂到触目可及的野花,真的很稀少了。

领着男孩走回来,与父亲一起向人们告别。我边走边察看路边,期冀有所发现。就在我家老宅旧址西边,一处新建墙边的空地上,竟然又见到一株蝎子花!记忆中曾经绚烂盛开的它们,当年正是生长于这片所在。送行的嫂子听说后,对我的判断有些似信非信,便蹲下身看了看,又掐片叶子闻了闻,说还真是蝎子花呢。

随地可见蝎子花,已是我幼年时的事情了。多年后,当我乃至家乡的人们,都以为蝎子花已经从这片土地上消失了的时候,它其实还在。

在遥远的他乡,我念想着故乡的蝎子花,而它其实一直都在。蝎子花,就这样寂寞地守望在故乡,在我的老屋旁。

    2012.5.27 初稿 2015.6.2 整理

蝎子花,家乡野菜土名,初时不知其真实名称。其后刻意查寻,几经周折,方知其植物名为二色补血草。为此共写作《寻找蝎子花》《众里寻它千百度》《守望的蝎子花》三篇文章,称为《蝎子花》三部曲。本文为第三篇。

敬谢关注。

01

02

03

04

    作者青成,本名蒋勇强,一九七〇年生,河北省阜城县人。幼年迁居济南市,后就读于济南一中、济南大学。自高中时代至今,三十余年笔耕不辍,作品以诗歌、散文为主,散见报刊、网络。诗歌早期主要为现代诗,近年多作旧体。青成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历下区作家协会会员。

201811月,作者诗文集《青的守望》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本书为作者自选诗歌、散文集,分为《寂寞思索》 《青春回看》 《尝试成熟》 《且吟且忆》四部分,计28万字。全书收录原创诗歌319首,散文及短篇小说64篇,为自1990-2017年间,作者创作作品的精选。

 《青的守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