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杯中外诗歌散文大奖赛暨华夏国际诗会初选:285号李永安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1-03-12

 心中流淌着侗乡情

——读万青诗集《诗意侗乡》有感  

李永安

密友萧成纹先生前不久给我送来了李万青所著诗集《诗意侗乡》。

李万青是我在通道工作时结识的一位好友,他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上世纪60年代来通道工作。因我们俩人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共同爱好,所以来往较多。

我双手捧着这本诗集,看到封面是一座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的侗家风雨桥,让我顿时有了一种亲切感。当目光看到右上角“七律四百首”,使我大为吃惊。心想 :我们相识几十年,可从未见他写过古体诗,真是不可思议。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我越看内心越佩服,想不到万青在我面前还留有一手,古体诗写得那么赖(侗语:好)。古体诗我是不会写,更谈不上评,我这只是谈一点粗浅的感想。                   首先讲书名《诗意侗乡》,他到通道比我晩,而离开侗乡比我早,单就从这本书出版问世,就足见他对侗乡的情感比我浓、比我深。这从诗作四个方面的特点就可以说明。

一是新。《诗意侗乡》运用“古典七律+文字说明+图片展示”的新颖形式,系统地介绍通道的历史源流、沧桑巨变,描绘通道的层峦迭嶂、水色山光,礼赞通道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解读通道的饮食起居、民情风俗,见证通道是舞的天地、歌的海洋,表达了作者对侗乡和侗乡人民的深深爱恋之情。运用古体七律这一体裁描摹事物,抒发情感,写一首、两首,倒还是大有人在.像《诗意侗乡》这样如洪水奔泻,创作四百多首七律,而且格律严谨,文字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他的开篇之作《美哉通道》,要我讲,绝了!通道是一个以侗族为主,共14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总面积为2000多平方公里。作者仅用56个字,就把通道全面介绍给了读者。“毓秀钟灵信不凡,金瓯一片壮河山。北连靖地南连桂,东接绥宁西接黔。辽阔田园二百里,辉煌历史四千年。如花往事凭追忆,试握狼毫润锦箋。”细细品尝,犹如佳酿。

二是深。通道历史悠久,经考古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通道繁衍生息,至今己有四千年历史。如要用文字阐述那也不是一件难事,只是篇幅将会很长很长。而作者却只用24首七律,从大荒开始直到现在的通道,向大家交代得清清楚楚。

我在这里选其中两首与各位分享:《秦属镡成》“秦朝天子踞咸阳,南国镡成远帝纲。春种秋收延岁月,男耕女织足棉粮。风调雨顺无饥馁,水碧山青乐寿康。莫道蛮民迟教化,经营僻壤助兴邦。”秦朝时,通道属镡成地域,为象郡。

再来欣赏《易名通道》:“宋廷刑部尚书郎,奉旨南驱到侗乡。招募民丁六万众,开通驿路千里长。百越客能通五岳,汴梁货可达三江。罗蒙自此名通道,沿袭今天四海扬。”就这样四千多年的历史演绎,被他八句诗摆平。

三是全。作品取材全面,内容丰富。作者在侗乡的时间比我短,但他书中所写的很多事,我这个自称为“老通道”的人读了他的诗才知晓。我想这也许源于我俩所肩负工作不同吧。他接触的比我广,看到的社会现象比我多,调研比我深而细。全书分为十八个篇章,分别从人文历史、红色文化、生态环境、秀丽风光、侗乡建筑、婚俗、服饰、侗家饮食、歌舞、工艺、特产、习俗、体育、医药、侗族山乡的飞跃发展等分类,以独有的表述手法来书写,既有诗意,又点明了主题。因为文章不宜过长,我就不一一举例说明,选择几首与大家共享。

如“红色文化”中《红军主力入通道》,这也就是历史上的“通道转兵”,这不仅是通道历史上一件盛事,更是我国革命历史中一件大事。作者《通道会议》是这样写的:“惨雾愁云阻远征,中央首领聚恭城。泽东提议朝西进,李徳强词向北行。博古坚持原订划,朱周拥护避机锋。王张一致从毛论,表决终于定转兵。”

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侗乡的秀丽风光情有独钟,他用20首七律重点写出了全县的风景胜地。而我在那里生活了32年,有些风景区我去都没去过,更不用说写了。如“七星古庵”、“雄狮望月”、“十莲卧佛”、“神州海螺”等,都写得诗意盎然,意境悠远。如《万佛朝圣》这一首是这样写的:“千秋明月照禅心,不尽流年荡古今。雨洒宝峰明翡翠,风吹秀壑奏瑶琴。浮屠兀立祥云绕,钟鼓悠然彩凤呤,普度众生先度已,群峰稽首拜观音。”

通道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风情浓郁,民风淳朴的少数民族。习俗保存十分完整,独具特色,魅力迷人。作者抓住这些特点写了“祭萨”“侗族垒词”“ 护路”“合拢宴”等19首古诗。其中“合拢宴”在通道我先后参加过10多次,读这首诗时,我深有感慨,读起来有如身临其境。他是这样写的:“排成餐桌九重弯,正是晴空皓月天。酒令追随辞令出,歌声牵动笑声欢。腌鱼腌肉飘香远,坛菜坛汤入口酸。更讶姑娘绸舞艳,深深红透一溪烟。”

四是工。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运用这一体裁,不仅讲究立意,而且有格律上的严格要求:平仄声韵准确,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通观《诗意侗乡》的四百多首七律,写的较为工致,基本符合上述要求。特别是每首七律的颔联颈联,对仗工稳,诗意浓郁,如“湘云楚雾青山锁,越雨黔风碧水涵”“迭嶂重峦浮白雾,红尘紫陌接琼田”“浪涨桃花三月水,洲摇杜若九秋樨”“岸柳扶风新绿涨,山花经雨晚红舒”“泉自涧中流冷翠,风从竹圃送香甜”“水经绝壁悬飞瀑,浪触巉崖溅玉珠”“敢挥利剑平山岳,不惧孤身犯斗牛”等等,可见作者在遣词用句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这部诗集我认认真真地读了两篇,发现是很不错,尤其是每一首诗的后面都配有题解、注释。有的还配有照片,更有助于你对侗乡的人文、地理,风情,习俗的认识和热爱。

这部诗集作者前后花了近三年时间,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侗乡的热爱,对村民、对山寨的浓浓情感。虽说他从通道出来,己近30年,但他血管里依然流淌着一股浓浓的侗乡情。

不信!你去读读这部《诗意侗乡》,就会明白我所言不虚。

李永安: 笔名:云岚、山风。男,1941年10月出生. 湖南宁乡人, 汉族, . 原任湖南怀化汽运集团总经济师。湖南省作协、 怀化市作协会员、湖南省评论家协会, 中国散文学会、 中国散文家学会、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 中外散文诗研究学会会员并任理事。中国检察文学研究会会员并任理事。华夏英才文艺研究院院士。《散文百家》、《乌苏里江. 绿色号》特约编辑,《细鳞河》文学报、《野草》文学报特约主编。《华夏文学》签约作家。
     1958年参加工作,一直生活在湖南西南边境通道侗乡山寨32年.
60年代开始从事业余写作,1962年在《湖南文学》发表诗歌处女作<深山车站>. 迄今在省内外, 港, 台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0多篇计200多万字, 参加全国各种文学征文大赛获奖70多次, 其中一等奖10多次。其中有《侗乡车站的变迁》,《好山好水好人情》、《河西巡礼》(散文)《傲霜斗雪腊梅香》、《千章万篇总是情》、(书评)《绿色的思念》,《长征留在侗寨的颂歌》、(诗)《抗日胜利的见证》、《盼归》、《绿色的思念》、《春的脚步》(散文诗)等几十篇作品入选各种文集70多本. 有的作品被“武汉当代作家作品陈列馆”收藏, 著有作品集《野菊花》。(时代文艺出版社)其业绩被收入《中国专家学者辞典》等30多部辞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