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缺竞争力:为什么我的努力收效甚微?

 会凤谈精力自由 2021-03-13
这是会凤精力管理的第86篇原创,高效能人士的秘诀在于精力管理。

1 这是一个贬值的时代,还是增值的时代?
 
一个群里有人分享了几张用人信息的图片,大家瞬间都不淡定了。究竟是什么样的信息,让大家都坐不住了?我整理了其中三条信息,如下所示:
 
【信息1】交大的治安管理岗要求硕士学历;
【信息2】苏州、福州等城市的中小学教师要求应届博士;
【信息3】北京市远郊区乡镇事业单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而区级事业单位要求博士。
 
最近网友也就其中的某些新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两种声音尤为典型:第一种声音:学历真的很重要;第二种声音:学历竟贬值到这个程度了吗?近几年,“学历贬值”的讨论热度持续高走,也有人感慨这是一个人才贬值的时代。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的整体受教育水平显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增值的。互联网打破了我们和知识资源之间的时空壁垒,武装了我们的认知水平和实用技能。
 
整体平均水平的提升带来的是社会效益,对个体效益来说,有利有弊,因为这也意味着个体之间的竞争水平随之上升,新一轮的竞争又展开了。
 
我们一边增值,又在面临贬值的风险,这对我们的竞争力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挑战。
 
2 学历贬值的背后,是同质化竞争加剧的结果
 
看完这些信息之后,有人说:“要不读个博士吧?”我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对方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这个回答让我想起了其他的“贬值的故事”。随着世界脑力锦标赛在中国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参加了这个比赛,就像批量化生产一样,我见证了每年第一个等级的大师太多,导致舞台上几乎塞不下。
 
这个人数每年都在激增,很多人跟我感慨,瞬间感觉手里面的证书不香了。这样的感慨不止出现在学历上,很多领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贬值”。
 
看到学历贬值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有两点思考:
 
(1)贬值是红利消退的结果。如果说以前这个领域是蓝海,现在已经变成红海了。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认可它的存在,坏消息就是过了红利期,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成功的难度却越来越大。
 
换句话说,同等努力的社会效益下降了。我们投入等量的精力在“努力”这件事情上,却只得到了少量的产出。
 
(2)贬值预示竞争壁垒大幅降低。无论是学历贬值,还是其他方面的贬值,本质上都是因为竞争壁垒降低,每个人在市场上的可替代成本随之变低。贬值的背后,是同质化竞争加剧的结果。

 
3 稀缺竞争力:让自己成为20%
 
当我们思考学历贬值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我从精力管理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在纸上这样写道:
 
对于还没有敲门砖的人来说,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块敲门砖上,集中在如何敲开那扇门;对于有了敲门砖的人来说,注意力集中竞争激烈,纠结我要不要再去给敲门砖镀个金。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在《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一书中的理论可以解释上面我写的两种现象。书中说资源稀缺并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这种稀缺心态会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没有的事情,比如你不满足学历那项要求,所以很多人的注意力都是去思考取得那个学历,这就非常容易忽视周围其他的要求。
 
在我看来,媒体引导的关注点都在“学历”和“竞争”上面,也对也不对。对在学历是一个基本要素,不对在它不是核心要素。如果注意力都集中在敲门,却忘记了进门的核心能力,精力花出去了,结果没收到。
 
把自己的注意拽回来一点点,再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敲开门之后如何才能进去?第二,如果都给敲门砖镀层金,你的优势又在哪里?
 
前两天看了浙大郑强教授的一个视频:他用自己和易中天两人的各大项目PK的例子,给同学们讲解了“非对称优势”,很有意思。比如假设三国方面,易老师和他的比分是100:30;但在高分子领域,他俩的比分就变成了5:100,你看,他的不对称优势就出来了。
 
所谓不对称优势,是相对于对称优势而言的,给我们的启示是尽量避免进入对方的优势领域。
 
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收效甚微?因为很多人用80%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了80%的那部分人,而不是20%。努力是一个进阶的过程:
 
(1)努力是一个优秀的品质,如果你能够持续努力,你已经战胜了那些间歇性努力的选手;
 
(2)如何在同样努力的人中找到优势?最好的方式是结合自己的特点,培养稀缺竞争力,找到非对称竞争优势。

 
回想大学的时候,老师经常鼓励我们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多参加活动,培养自己的特长,现在想来,也是在提点我们要注重培养非对称竞争优势。
 
常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这句话适用于人生,我们需要把这份独一无二凸显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