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 | 《活着》: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

 榜样空间 2021-03-13

一本有情怀的手机杂志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薄薄的 12 万字

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

《活着》最大的震撼在于

它带给了我们幸福的错觉

却又在最温暖的时候将它无情地摔破


本书的主人公福贵,一个生长在民国末期的富 N 代,嗜赌成性,家产输尽,食不果腹,朝不保夕,这样的生活算得上悲惨。

但福贵还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好妻子家珍。她曾因他的堕落而灰心,抱着女儿回了娘家,却又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回来,陪他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如果小说就此而止,男主在经历重重磨难与挫折后终于意识到了妻子的珍贵,开始试着痛改前非,从此二人过着清贫而幸福的生活,这也许会是个温情的故事。

但余华不是琼瑶,现实也不是童话。

作家 余华

之后的故事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大转变。故事背景是民国末期,战争出现了。

福贵意外地被国民党部队抓做了壮丁,一去就是好几年。在战场上,他亲眼见过了无数血流成河、尸殍遍野的情景,更加参透生命的可贵。

当最后福贵得以解甲归田,母亲已过世,女儿不幸聋哑,儿子已经长大。此时中国大部分已经解放,福贵失去老宅子,没有成为地主,故免于一死,一家人又开始幸福地生活。

如果小说就此结束,也不失为一个励志的红色故事。福贵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也由于平民身份免于一死,解放后人们的幸福生活,也能表达出“活着”这一主题。

但故事转折发生在大跃进时期。本一家人生活和睦,妻子家珍贤淑,女儿凤霞乖巧,儿子有庆伶俐,虽不富裕却很幸福。但是飞来横祸,有庆死了,且是很荒诞的死法——为救县长夫人被迫献血,导致失血过多而死。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此处开始,《活着》才真正体现出余华的风格。

有庆死后,他和家珍长时间沉浸在悲伤之中,直到女儿凤霞出嫁,两人才真正高兴了一回。谁知好景不长,凤霞产后大出血而死,只余下了一个儿子。

再往后,家珍也病死了。

《活着》 剧照

 

家珍是在中午死的,我收工回家,她眼睛睁了睁,我凑过去没听到她说话,就到灶间给她熬了碗粥。等我将粥端过去在床前坐下时,闭着眼睛的家珍突然捏住了我的手,我想不到她还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心里吃了一惊,悄悄抽了抽,抽不出来,我赶紧把粥放在一把凳子上,腾出手摸摸她的额头,还暖和着,我才有些放心。

家珍像是睡着一样,脸看上去安安静静的,一点都看不出难受来。谁知没一会,家珍捏住我的手凉了,我去摸她的手臂,她的手臂是一截一截的凉下去,那时候她的两条腿也凉了,她全身都凉了,只有胸口还有一块地方暖和着,我的手贴在家珍胸口上,胸口的热气像是从我手指缝里一点一点漏了出来。她捏住我的手后来一松,就瘫在了我的胳膊上

余华是一个先锋派作家,他喜欢用一些近乎冰冷的语调娓娓叙述一些其实不正常的故事,那种沉重的悲伤逐渐浸染开,心脏的钝痛难以言表,却如此真实。

女婿二喜带着儿子苦根在城里生活,福贵、二喜、苦根三人相依为命。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日子,生活日渐平静。但不久后,二喜在工地出了意外。苦根虽小,却已没了父母,福贵将他带回家去,凭一己之力抚养他。

《活着》 剧照

如果福贵能将苦根抚养长大,也算家里后继有人,毕竟孩子就是希望。但是我开始暗自猜测苦根的死法,没想到远比想象中的更加滑稽——

苦根是吃豆子撑死的。

如果生活注定要给福贵沉重的打击,那么用怎样的方式结束生命就不重要了,越是荒诞的死法越是能让人感觉到命运的捉弄。

最后福贵一个亲人都没有了,终日与一头老牛为伴。

 

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合上书页,我轻叹一口气。那么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福贵的命运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的一切不过虚妄而已,结尾那个与福贵同行的老牛暗示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

其实人真的只是一种存在,它和万物一样并无意义。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就像鸟存在于世便要飞翔,树存在于世便要迎风生长一样,存在便是全部的意义。

《活着》的伟大可能恰恰源于这里。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正因为有了思想,人类才有了更多忧虑。就如同潘多拉的盒子一样,一旦开启,便覆水难收。若是像其他动物一样,只遵循自己的本能——出生,觅食,繁衍,死亡,会不会得到更加朴素的快乐呢?

我不知道,我们也无从得知。生而为人,只能做好自己,期待某天窥破天机,或许这便是哲学的起源吧。

最后,还是拿《活着》的思想做结束语: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孟桃源  |   =网络  |   美编=焖烧腩   |   编审=大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