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征文选登(11)《圆梦北大仓》

 阿伦河26连 2021-03-14
图片

知青征文选登

   圆梦北大仓         

作者:俞大明

图片

十六岁就到北大荒屯垦戍边,“脸朝黄土背朝天”默默地耕耘了整整九年,在北大荒的艰苦日子里,做梦也想早日回到从小长大的都市上海。返城已经30多年了,却朝思暮想起第二故乡,惦记着曾经无私帮助过我的老乡,牵挂着黑龙江农场现在的模样。

图片

相约了好几次,原在黑龙江56团24连工作的十几个上海知青终于结队成行,坐火车前往齐齐哈尔。酷暑天坐43个小时的火车而不是选择快捷的飞机,原因是想回味当年连续几十个小时挤火车、抢坐硬板凳的艰辛。

16岁时挤硬座,一路奔波,前途未卜;61岁时睡卧铺,一路闲聊,思绪万千。长途跋涉,下火车转汽车,辗转数千公里没感到累,因为我们思乡情浓,圆梦心切。

原连队的老连长、指导员、老乡和他们的下一代早早就等候在汽车站,亲切握手、热烈拥抱,感动的热泪夺眶而出。

图片

离开农场三十多年了,场部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高楼拔地而起,城市应有的设施这里都已经俱全,通往连队的泥泞小道已经变成宽阔的柏油公路,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中穿梭,我们感慨:劳动的汗水曾经在这里浇灌,宝贵的青春已经在这里奉献;艰苦的岁月锤炼着知青,第二故乡的一切始终都不曾忘怀。

可供几十个人共睡的长火炕没有了踪影,可供几百人同时用餐的大食堂也改作了生产队办公室;太阳能热水器取代了锅炉房,深井抽水泵和自动喷灌器代替了当年传统灌溉的手提肩挑;大碴子窝窝头升级为大米饭白馍馍,“东方红”拖拉机换成了大排量的越野车;今天美景看不够,人人喜心头;昔日困境难忘怀,各有各忧愁……

图片

回首往事,浮想联翩。我介绍了上海知青返城后的奋斗史和好日子的来之不易,现任生产队长介绍了双河农场美好的未来前景:北京市已决定把这里作为绿色食品生产发展基地,没污染的黑土地上生产的粮油产品将直供北京市场,北京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等地的主要领导最近签约,农场职工过上好日子的美梦实现将指日可待。

图片

同去的伙伴把激动人心的场景及时摄录下来,准备制成视频作品,传递给更多想了解北大仓的战友。大家委托我准备几句解说词,根据脑海中难忘的圆梦画面,我情不自禁地写出了心里话:

北国天空分外蓝,

上海儿女情系牵;

几次梦里回兵团,

泪花洒落迷双眼。

艰苦跋涉去双河,

探访老乡了夙愿;

干部乡亲车站迎,

拥抱热烈暖心田。

鬓发染霜貌依旧,

知心话儿唠不完;

故土难离四十年,

往事历历在眼前。

宿舍改建住老乡,

礼堂变样少炊烟;

牛厩马号没踪影,

汽车飞驰一瞬间。

瓜子蔬果装满盆,

迎亲仪式不简单;

互帮共助没忘却,

惊喜圆梦在今天。

兵团战友情谊深,

艰苦环境经锤炼;

依依不舍道再见,

友谊长存谓浩然。

赠送锦旗土墙挂,

心中牵挂久长远;

感恩哟父老乡亲,

致敬啊屯垦戍边!

图片
图片
图片

特别提示

看完此文,

您是否也忆起,

坐在渐渐驶向远方的车上时,

内心的忐忑与激动?

您是否也忆起,

得知终于可以回城的消息时,

难以抑制的兴奋?

您是否也忆起,

多年后,

老友再聚首时的美好瞬间?

那就和晶彩君说说您的故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