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群雄四起,其中,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家实力最强,他们相互攻杀,争的不仅是江南的一亩三分地,更是整个天下的支配权。 1363年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在与朱元璋交战时被流矢贯穿头颅,身死当场。自古成王败寇,乱世之中一方枭雄身死,其妻儿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陈友谅被朱元璋击败后,他的妻儿也成了风中残烛,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鄱阳湖大战三年之前,陈友谅曾在采石一战中夺下朱元璋的太平城,继而志得意满,杀死老上司徐寿辉,自立为帝,所以战死之时他已经是“皇帝”的身份了。 皇帝“驾崩”,面临的就是继承人问题,史书记载陈友谅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陈善儿,一个叫陈理。 陈善儿是陈友谅的长子,早早被封了太子之位,这小伙子作战非常勇猛,陈友谅作战时经常会将其带在身边,鄱阳湖之战也不例外。就这样,在陈友谅战死后,陈善儿也被朱元璋俘获。 此后,史料中再也没有了这个人的记录。想来,作为陈汉政权的法定继承人,又是个能征善战的骁将,朱元璋断然不能留着给自己添堵,想必在被俘后不久就身首异处了。 但再烂的政权也有几个死忠党,陈汉的太尉张定边,在战场上冒死抢回陈友谅的尸身,还率领亲兵拼死护着陈友谅的小儿子陈理逃回武昌。就这样,年仅12岁的陈理继承了陈汉皇位。 不过,朱元璋是不会养虎为患的,次年春就率大军直捣武昌,陈理开城投降,陈汉政权也就彻底凉凉了。 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该拿投降后的陈理怎么办呢? 按理说,这么个死敌的子嗣是应该斩草除根的,但是问题在于此人是主动归顺,当时天下未定,如果就这么杀了显然对后续的统一之战是个负面影响。 所以,朱元璋体现了自己的“大度”,赦免了陈理一切罪责,将其带到应天,封为归德侯,还承诺府库中的金银任其取用。如果没有意外,陈理应该是虽无自由却可以富贵一生,要不然就是被朱元璋直接除掉,但后来的发展有点出乎人们意料。 这陈理毕竟年轻,不知道自己处境艰难,恐怕是因为以前被陈汉群臣阿谀奉承的缘故,如今在应天没有自由,就经常口出怨言。而且他还找到了个“知音”——重庆明夏政权亡国之君、被封为归义侯的明升。他比陈理还小5岁,两人倒也聊得投机,不过都是各种对朱元璋的抱怨。 这朱元璋哪能忍得了,不过毕竟是自己封的侯,又是两个小屁孩儿,如果真的杀了也难堵天下悠悠众口。也亏的是朱元璋,竟然想到一个“奇葩”的注意,以担心二人被人利用为名,将他们送到了高丽! 这高丽是明朝属国,高丽王当然对朱元璋言听计从,从此以后陈理可就惨了。根据高丽史料记载,高丽王也就赐给陈理几匹布、几瓶酒、几筐豆子,可见日子清苦。就这样20多年后,陈理去世,也算是客死他乡。 说完了儿子,再来说说陈友谅的妻妾。 和子女一样,陈友谅到底有多少妻妾,谁也不知道了,史料中零星出现了杨苕华、娄玉贞、陶氏、阇氏四人。 古代女子都被视为男子的附庸,如果是皇帝的女人,还能在史书中有个后妃传,而陈友谅这样被定义为“逆贼”的,谁给你的老婆著书立传啊?因此,这几个女子究竟下场如何,并没有很明确的记载,估计是被朱元璋收入后宫了。 朱元璋在自撰的《大诰》中,曾毫不避讳地提到了这件事,说自己起兵以来,从未侵占过别人的妻女,唯独攻武昌灭陈汉时,因为恼恨陈友谅屡屡与自己做对,所以将其妻妾夺入后宫。 对此,朱元璋本人也有过思想斗争,说我这是好色呢,还是英雄豪气呢?搞不清楚,任人评说吧。其实,朱元璋就是借夺陈友谅妻妾来撒撒气,跟好色和英雄志气都不沾边。 事情本来就这么简单,偏偏有好事之人传的越来越玄乎。比如金庸的祖先查继佐在《罪惟录》就有记载,说朱元璋侵占的陈友谅妻妾中有一个阇氏,很快获得了朱元璋的宠幸。 但实际上她在入宫之前已经身怀六甲,所以几个月后生下了陈友谅的遗腹子,却被朱元璋误认为是自己的儿子,这就是朱元璋第八子潭王朱梓。 后来朱梓到长沙就藩,母亲阇氏才告知其身世,要他替父报仇。朱梓一怒之下竖起反旗,朱元璋派兵征讨,最终朱梓兵败自焚而死,临终前还留下遗言“宁见阎王,不见贼王”。 这故事是真的吗?太扯淡了! 明朝皇子的出生情况都有皇室玉牒明确记载,首先朱梓的母亲就不是什么阇氏,而是妲定妃,这人根本不是陈友谅的妻妾,她还给朱元璋生了第七子齐王朱榑。 其次朱梓出生时已经是1369年,距离陈友谅战死鄱阳湖已有6年之久,怎么可能是什么遗腹子? 朱梓确实后来自焚死了,不过那不是因为替父报仇,而是其岳父卷入胡惟庸谋反案被杀,牵连到了王妃。朱梓与王妃感情极好,又担心父亲迁怒于自己,这才与王妃一同寻了短见。 那个朱元璋替陈友谅白白养了多年儿子的传闻,不过是同情陈友谅,或者憎恨朱元璋的文人们编排出来的“地摊文学”,听个乐就是了,千万别当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