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善恶 读《荀子》第二十五章 《成相》三 (峻岫) (原文)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隐过疾贤,长由奸诈鲜无灾。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门户塞,大迷惑,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比周欺上恶正直。正直恶,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己无邮人,我独自美,岂独无故?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反覆言语生诈态。人之态,不如备,争宠嫉贤利恶忌;妒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上壅蔽,失辅埶,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厉王流于彘。周幽厉,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欲衷对,言不从,恐为子胥身离凶;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 这一段说唱,是说乱与治的问题。文中说:“世乱恶善不此治。”世道混乱,厌恶善良,不能治理。就是因为“隐过疾贤,长由奸诈鲜无灾。”隐讳过错,忌恨贤良,任用奸诈,如此没有不罹患祸殃的。“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崎岖硗薄的地方为“阪”。所谓患难,首先是崎岖不平和艰难险阻造成的。主要是一个用人的问题。圣人、智士不任用,却要和那些愚蠢的人去谋划,也会人为地造成艰难险阻。“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前面的车子已经倾覆,后面的车子不知道做为借鉴,改弦更张,深陷泥潭不知道觉悟。“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不觉悟,就是不知道会受苦。于是迷迷糊糊,糊里糊涂,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就颠倒了,弄乱了。“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这样一来,忠言不能上达,等于被蒙上眼睛,捂上了耳朵,堵住了门户。“门户塞,大迷惑,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比周欺上恶正直。”一旦被堵住门户,闭目塞听,被迷惑之后,必然会发生惑乱,造成昏暗,一旦陷下去之后就是无底深渊了,难以自拔了。此时就会出现是非颠倒的现象,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现象,于是正直的人就会被打压,被憎恶,被仇视。“正直恶,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己无邮人,我独自美,岂独无故?”正直的之士被憎恶,法度就乱了,纪律就松弛了,秩序就被破坏了,歪风邪气占了上风,正路就迷失了。“邮”同“尤”就是过失,错误。“邮人”就是归罪于人。一旦出现混乱的局面,又会委过于人,归罪于人,难道你自己真的没有什么错误?没有责任吗?“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反覆言语生诈态。”自己不知道戒惕,就会出现错误。犯了错误,出现的问题,不知道悔改,又加上歹人屡进谗言,一错再错,什么样的坏事,欺诈都能做得出来。“人之态,不如备,争宠嫉贤利恶忌;妒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世间百态,不知道警惕,不知道戒备,反而争宠,妒贤嫉能,争权夺利,就会干出结党营私,蒙蔽上层的事情出来。“上壅蔽,失辅埶,任用谗夫不能制。”上面一旦被蒙蔽,又失去了贤能的辅佐,再加上任用小人,听信谗言,局面就不可收拾了。“虢公长父之难,厉王流于彘。”虢公长父,西周时期虢国国君,被称为古代“四大不义之人”,所以遭遇到国人的暴乱。周厉王,姬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因盘剥人民,遭到反抗,人民起来打倒周厉王,他逃到彘地去了。“周幽厉,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周幽王与周厉王,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不听别人规劝,残害忠良造成的。“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他不接受教训,反而埋怨说,我算什么人啊,偏偏不遇好时候,而活在这个乱世。“欲衷对,言不从,恐为子胥身离凶;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忠臣想进忠言,倾诉衷情,但是上面又不听,恐怕就成了伍子胥了,自己反而遭到凶险,既然进忠言而不听,只好刎颈自刎,抛尸大江之中了。“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这一段,是荀子说唱历史。说明谗言不可信,谗人不可进。要始终任用贤能,分清善恶,自警自省,遵守法律秩序,创造良好的发展进步的环境。(署名 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