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王红岗,山西长治人,西山煤电镇城底矿工作,业余时间爱好看书,偶而写些文字,只为自娱自乐,抒发情怀。 文学天地 八道水游记 王红岗 八道水,太行山八泉峡水源发源之地。境内绝壁对峙,飞瀑横流,风景如画,是集雄,险,奇,幽如一体的清净之地。八道水离我家仅二十里路程,却一直未曾得行。七月十日,我、妻、子三人从家乡庙郊出发, 一路东行,爬沙驼岭,至仙居,返暖泉,沿千余级石阶下到八道水发源之地,稍稍逗留片刻,经暖泉、北洛峡回到庙郊。一路走马观花,匆匆拍照留念,好些景点未能尽览,有点意犹未尽之感。 早八点,沿村路向东顺着山沟一路攀爬,这条路是我初中到外校求学的必经之路,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多年未曾踏入,如今还是如此的熟稔。顺着退耕还林的推进,这里已是山连山,林连林,据说豹子野猪等珍惜动物都在此出现了。爬至山顶是一段沿山而建的平缓车道,这条路北通新城,南至仙居方向,当初铁矿兴旺时可谓车水马龙,顺着矿产的枯竭,路面已被树木侵占了一半,左看是一片青绿,右看还是一片青绿,前方绿从中有一团红黄,不知是什么东西。行至跟前却是一树青杏,摘个尝尝,别有一番滋味。只是如今没人在乎这些东西了,偶有采摘者,也是去其皮,留其核,据说一斤杏核能买一两块钱,一天也能挣个百来块钱左右。沿路下来,尽是杏树。偶有苹果树,尚未成熟。杏的品种不同,味道也不同,有的酸涩,有的甘甜,捡大的甜的摘了一点,由于贪心,一路上却是负重前行消耗了很大体力。 这段平坦路段经过沙驼岭,再走几里便是仙居岭,说是仙居岭,也没个准确叫法,这段山岭是沙驼、仙居、东门、孤山沟的接壤地带,各村有各村的叫法。仙居村位于岭东下面的峡谷之中,水泥硬化的路面仅能容一辆车通行,蜿蜿蜒蜒,曲曲折折,坡度陡峭有俯瞰下坠之势。稍时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下一会,住一会。妻说了句,有个车捎咱一程就好了。我说这样的天气,谁来这里。接下来,就说到买车的事上,儿子说,要买就买个好的。妻子不吭气,我说,以后不过了。儿子颇有意气风发之气,好像马上就要顶天立地了。 说着走着,身后还真有一个轿车缓缓驶来,谈兴正浓,不寄希望,让路等待车辆通过。车至跟前,司机点下刹车,摇开窗户,示意我们上车,看看妻子走路蹒跚的模样,身不由己的拉开副驾驶车门,妻子和儿子也上了车。车上拉起家常,知道司机是仙居某基地的采购员,又问我是那个村的,确切报上地址,竟然是一位本家的亲戚,好多年没走动了。行至仙居村口,司机点下刹车说,我以为你们是摘连翘的,既然是来玩的,就到此下车吧,沿路好好看看这里的美景。 说起仙居村,有个故事不得不提。相传村东有一古庙,院内菊花芳香四溢,有仙女下凡曾到此驻足,故起名叫仙居村。当然这也只是故事,对于仙居村的认识,我一直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时光中,停留在老一辈的言传中,停留在我的臆想中。山那边有一条鬼斧神工的峡谷,一条小河从中间缓缓流过,河岸南边依山矗立着几所石头房子,青色的石头院墙,青色的石板小路,还有那青色的小河边有一个姑娘站在河畔遥想远方。如今,仙居村的村民大都外迁,剩下的也都是老弱病残了,那青色石头房子没了,那石板小路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硬化的大路,路面中央浅浅的渠道尚有几丝水在流淌,那遥想远方的姑娘也不知去往何方,也许正蜗居在城里的水泥笼子里回望故乡。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弯水,只是人工痕迹改变了心中的期望。 如今,村子兴修了不知名的基地,开办了接待游客的旅店,水泥池里的虹鳟鱼也成为了一大特色。拍几张相片,来不及细看,天空再次下起雨来,潇潇洒洒,无拘无束,急忙奔到村中木质小厅暂避,后见雨势不减遂转到旅店。旅店集仙居建筑于一体,询问得知,半山腰的木头房子一个床位八十,旅店所属楼房五十,村中散落的砖瓦房二十,来时做过功课,和老板娘说的一致。旅店饭食大多是家乡特产,一人点了一碗最廉价的刀削面,老板娘也不嫌弃,照样端茶倒水。提起八道水,老板娘坦言道,那里没什么好看的,坡陡,路窄,小时后常到下面去偷炭,一袋一袋的扛着往家跑,老怕他们追上来,路上也不敢歇,现在真是伤透了,空手也去不了。然尽览八道水是期待多年的心愿,再次询问前往八道水的方向,老板娘遂详细告知具体方位,并建议沿暖泉、北洛峡回家的这段较近路程。 吃过饭后,雨也停了下来,告别老板娘,踏上了前往八道水的行程。八道水,因父辈口口相传而记忆深刻。在那靠天吃饭的日子,村人们到天旱时节要去八道水取水,回程沿路走沿路洒,也就是祈天降雨的意思吧!据说一个贪心的取水人在自家田地多洒了些,那年别的庄稼风调雨顺,唯独他家颗粒不收,因此也成为村人茶余饭后的笑谈。沿仙居村北岸的水泥路步行三里左右至暖泉之间有一段土路,这里属平顺暖泉和壶关仙居的交界,两不管地带,即使遥远的无人居住的山村都通了水泥路,这两个比肩而立的村子之间却是无法对接。土路尽头的暖泉村下游就是八道水了,谷口石阶前正在修筑门楼,想来不用多久这里也要画地为城收取门票了! 站崖边向下俯瞰,一粗一细两根管子直插谷底,崖壁如刀切,似斧砍,团团青草绿树点缀其间。石彻阶梯悬于崖壁,外有围墙加固,抬头悬石林立,低头崖深千尺,崖间有一段围墙塌陷,路面虽二尺有余,但还是有眩晕感隐隐传来,深吸一口气,侧身靠墙缓缓通过。路顺崖走,崖牵路行,沿石阶攀渊而下,中途分出一铁梯岔路,踌躇功夫,拍几张相片,继续沿石阶下行。谷底坡势渐缓,部分石阶损毁,繁茂树草塞路,流水潺潺声传来,扒路下行数十米,石头房子显于眼前,旁有小厅,内有石碑,碑文风吹日晒字迹不清,不看心里也略知一二。这里是长治西安里铁矿提水工程一级泵站,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矿石枯竭,铁矿工人外迁,泵站仍服务壶平两县部分地区正常用水。这里离山顶垂直高度约有千米,分三级提水,上游分别设有二、三级加压泵站。 石头房子前面有一道百米悬桥,上铺木板,经风吹日晒,有几块木板已经腐烂,而且这吊桥是向对面的高处走,落差很大,走起来有点心慌,趴在桥头拍个照,原道返回来,寻着树木掩映的小道下行几米就是谷底水域了。流水来自上游,远看有几股瀑布从崖壁往外喷涌,大概在吊桥的下面,试着从谷底向上攀爬,然水势较大,只得原道返回。下游是八泉峡景区,可以从景区大门出去,也可以沿小路去往桥上,只是时间已近三点,而且体力有点透支,下行约百米,拿矿泉水瓶子取一瓶水,抱着难舍难分之情踏上回家之路。 沿石阶上来,询问去往北洛峡具体路线,当地村民告曰,前面通往仙居有一岔路,沿这条路上行翻过山岭就是。一路走走歇歇,儿子一路问快到了没,我一路安慰,快了,快了,看着离山顶很近,然迟迟难以到达,路遇几处岔路,我深信,一路向西,没错。下午五时,历尽艰辛来到北洛峡。北洛峡,对我来说是多么的熟悉,踏入社会,很长一段时间混迹于这里的山山沟沟,进出于这里的铁矿石坑坑道道。现今资源枯竭,塌方重重,路迹难寻,一路爬塌方,越沟壑,爬上北洛峡岭,顺山顶公路往南约百米左右,沿上午上岭方向原路返回已是晚上八点整。 这次旅行,步行二十五公里,用时十二小时,消耗了很大体力,几日下来,大腿酸涩,小腿肿胀,然我不后悔。多年以后,我会忆起这段时光,一个男子,携妻带子,爬山越岭,只为探索未知的梦境。我相信,今后的某日,我还会以不同的方式踏入这段峡谷,邂逅曾经遇到的那些人,赏看未曾见到的那些景。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 |
|
来自: 谭文峰sdqtneyj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