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九卷十主题与传统文化的交相辉映

 古典读书治学 2021-03-15

高考作文是国家文化导向的风向标,反映这一年的文化动向。全国是九类卷,十个主题。四卷全国(一二三加汉语),三市(北京、天津、上海)两省(江苏、浙江)自主命题五卷,共九卷。其中,北京卷两个可选主题。除了全国汉语试卷(黑龙江与西藏)不少于600字的字数要求和北京卷不少于700字的要求,其他都是不少于800字的要求。全国卷有新意,在于写成演讲稿的形式,这种导向很特别。全国三卷,放入小林这个自媒体人的漫画,给我们一种很接地气的感觉。这九卷作文题,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及文化自信有些莫大的关系,有古今通变的视角,也有全球、国际高度。新一代的学子,是找回我们的文化传统,建立文化自信,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和以中美为主线的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中,能够通观全局,占据主动。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在《左传》,“夙兴夜寐,洒扫庭内”,源于《诗经·大雅》,这都是我们的传统经典。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涉及到民众,生存,劳作生产和国家治理及太平,夙兴夜寐,扫洒庭内,是先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读传家,并以家为中心的生活,我们的大量的经典,包含了我们华夏大地上古人的生命观,民生观和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是把我们自古以来好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生命境界继承过来,解决我们这个时代对美好生活的探索困境。

从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到1946的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的改革开放,到今年2019年这百年的这个国家、民族的变化,我们要理清,还要有对1919以前几百年、几千年要有一个认识,对世界的这几百年的变化也有认识,我们越能理解过去,也就越能理解未来。

文化的传承,关键靠老师,靠我们的基础教育。任正非先生也特别强调这一点(详情)。我们的基础教育,我们的文化传承,确实还有不足的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师资不足,师道师德,也有待改善。文化的传承,就落实在师生之间,理清这个关系很重要。我们的教育系统对此是有清晰的认识的,我想未来会越来越好。

写好这篇作文,必然要有国际视角,北京冬运会,是我们有一次把我们的展示给这个世界,展示什么?我想不是高楼大厦这种外在的,更多是中国人的教养,文化和精神气质。奥运是怎么参与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引领新时代的国际化平台。要理解体育精神是从身体素质之表象去展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表现一个民族当下的实力和未来的潜力。

主题“文明的韧性” 

文明的韧性,这是一个大题目。全国卷一的“民生在勤”,全国卷二的“百年探索”,全国卷三的文化传承与师生之道,都在展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的韧性。而北京卷这个主题,我认为韧性不是核心,核心在文明,在对中华文明的理解,理解了这个文明八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源流之便,朝代的变迁,就能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韧性。在细看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经典,孔子的理想社会探索(人如何活得更好?),儒家的大同世界的探索,乃至我们天道人道的探索(天文与人文的复合 | 七政),我们的古天文的探索(古天文探索从天球开始 | 文化溯源),我们对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学习转化,都在表达这个文明的韧性。

2019的色彩

这是我和同事子明一起设计的十二地支书签,里面有十二生肖,四季之色

2019的色彩,春生夏长秋收东藏,我们的四季有不同的颜色,春是绿的,夏是红的,秋是黄色的,冬天是雪白的,我们的阴阳是黑白的,我们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是白、绿、黑、红、黄五色的,中国的颜色都有些特殊的文化意蕴、感情与心态,这些都印在我们的骨子里、灵魂里。2019的色彩,就是我们与这个时代的同呼吸共命运的色彩。

只有真正的理解中国才能真正爱国,只有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理解中国。不仅了解我们屈辱的百年,复兴的百年,还要了解我们过往的五千年,或者是八千年的文明的成长史。只有何者为中国(“中国”名义),自我有一个文化、时空和个人价值的定位,此时所言的爱国才爱的真切、坚定。这就要弄清楚国与个人的关系。我们《大学》里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一种人生追求,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这道题考的很有高度。可以说是站在东西方文化这样的一个对话的隐性的内涵中的。西方的音乐和东方的音乐,是两个文明体系的核心。我们大部分人所受到的音乐教育,多是西方乐理基础(十二平均律为核心),不管是简谱还是五线谱。中国的音乐,核心是五音十二律,其中十二律是天地规律,上通天道、天文历法,下齐度量衡。我们之所以是礼乐文明,乐在我们文化中是核心,表现在方方面面。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我们的《礼记·乐记》大篇幅谈我们的音乐,我们的诗歌就是我们的乐,特别是诗经,多是民歌或祭祀乐。我们的古文都是可以吟诵的,我们这个民族就充满了诗意和音乐之美(通向『诗域桃源』的隐微通道有谈)。我们很多人对西方音乐的了解多于对我们自己的音乐的了解,这样,就很难建立一种深入的对话。

江苏卷的出题,显了水平,从物性谈到水和盐,分则各是各,合则有了新的味道。又延展到酸甜苦辣咸无味,五味的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这不就我们的太极阴阳五行思想吗?这不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吗?这不就是我们易道思想吗?阴阳相摩相荡,相互推移吗?这里就涉及了我们传统文化的根了,也是我们这个文化能够融合新的东西,能够不断的变通、自新的源泉。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应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和谐相处,全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不应相互隔离,相互冲突,相互毁灭的,而是相生相亲的,和谐共存的,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很独特的智慧。 

 文质彬彬,成熟后的天真,这是刚写的一篇文章。当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就那我近年来写文章,多是学究气的文章。总觉得缺乏些生命力,缺乏些活泼泼的劲。这种学究气的文章适合自己学习,缺少了自然感发性的东西。近来与其说是在写作,不如说是在做一些经典解释的工作。这已经脱离了真情流露的文学创作了。有些时候写了过多的经典,哪些是融合自己生命体验的,哪些是为解释而解释的,已经开始模糊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初心还在否?迷于知识,不知修身,不做工夫,那么也就离古典学问越来越远的。这些年的写作,我越来越发现,写作中我们面对的是自己的内心,那颗心是否纯粹,是否真诚,我们是否有勇气真诚地面对自己,袒露自己,这个开放和坦诚有了,我们才真正对得起读者,才真的把读者放在心里,才能真正出好的文章。那么我抽出的就是一个“诚”字,这个字何尝不是我们传统文化里极为看重的一个字呢?《中庸》里有“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还有一句"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我们可以体会诚的重要性。

这九卷十个主题,和传统文化联系有多大,就不用我再多说了。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一个现象,我觉得这不是这是我们教育系统真正的认识到了我们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中国人的意义,我们的基础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我们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指引,今年高考的这些作文映照了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一个绿色的时代。古老的生命,又一次新生,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我们这个民族真的是大有希望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