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30期 | 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之间的第三只眼

 一眼空间 2021-03-16

朱兴国老师写的《谁该站在聚光灯下》这本书,最近出版了。

这是一本写管理心得和经验教训的书。书不太厚,不是学者写出来的那种洋洋万言的大部头。

但书中的许多观点不仅新颖超前,而且具有实用性,充满着一种挡不住的张力。

在一次和朱老师交流时,他说了这么一番话,让我很受启发。

他说:人看待事情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悲观的,一种是乐观的。

同一件事,由于这种视角的不同,得出来的结论有时候会截然相反,人的状态和心情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最终事情的走向也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说,一对父子抬着一坛酒,准备欢天喜地回家过年,抬了一路到家门台阶的时候,不小心酒坛子撞在石阶上,咣当一下碎成两半,酒洒了一台阶。

老爹见到这种情况以后,一边喊着快点拿盆来,一边趴在地上去喝那些还没流完的酒,嘴里说,好香啊。

可是儿子呢,却在一边呆站着埋怨,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好好一坛酒,到家门口给碰碎了。

趴在地上舔酒的老爹瞪着儿子说:你在等什么?在等菜吗?

剩的这点酒过年当然是不够喝的了。可老爹还挺高兴,跟街坊四邻说他提前喝了过年的酒了。他们家过了两回年。

同一坛酒被打碎,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和心情。

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非常普遍。

一个人看世界的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常常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好坏高下之分,他们像道中的阴阳两极一样,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一样,都产生过很多伟大的好作品,改变着这个世界。

所以,争论究竟是乐观主义好还是悲观主义好,本身就是伪命题。

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奥赛罗》,到王东岳老师写的《物演通论》,再到尤瓦尔·赫拉利写的《人类简史》,他们都是悲观主义者,但这些好作品至今在影响着我们。

尼采认为,悲剧是最伟大的艺术,惟有悲剧艺术能化苦难为欢乐。

喜剧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中国文化,不管什么悲剧最后一定是大团圆结尾。也许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我们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还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呢?

了解了自己,你在选择前方道路时,就有了大致的方向。

遇事比较悲观的人就不适合创新和创业,更适合做管理或者研究。而泰山塌于前,脸不变色心不跳的乐天派,更适合做老大、适合创新探险。

从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角度来做自己的职业规划,看看自己适合做什么,是一个有意思的视角。

面对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仅用悲观或者乐观去选择,未免显得太单一和浅薄了。

朱老师说:在悲观和乐观之间,我们要学会运用第三只眼。

擅悲观思考的人,做完选择后,试着从它的乐观主义的视角再推敲打磨一下。

反之也是一样,遇事总往好处想,整天无忧无虑的人,也要想想人有旦夕福祸。

这样我们会少有偏执,少犯错误,离世界的本来面目近一点,再近一点。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朱兴国老师写的《谁该站在聚光灯下》这本书。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