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702:孩子在学校被欺凌的迹象家长如何判断,千万不要大意。/意象外化技术

 新用户74122060 2021-03-16
到专业美文和精彩案例分析,尊享心理咨询。

                          布置作业

讨论结束后,可以给咨客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其过后完成,目的是将得到的感悟落实到现实中,既可以巩固咨询效果,也能引发咨客新的思考。

作业的内容要参考外化形式和咨询进展,比如可以完成一幅新的画作,用心调整物品摆放的位置,参观现实中的对应环境场所,为体会到的意象元素写一首诗等等,按需布置。

需要注意的是,作业只是本次咨询的小结和拓展,并不是未完成咨询的后续,不能把本该由咨询师承担的部分安排到作业里。

绘画本身就是一种外化形式,在咨询中把意象或梦境画下来,能为我们多提供一个了解咨客、建立假设的参考途径,画出来的画,也可以作为一种现实客体随时介入到讨论中。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全球确诊病例累计70030009例,死亡
1586552例。境外输入3989例​。

研究表明,约30%以上的学生被校园欺凌或正在被欺凌。校园欺凌已成为危害社会和家庭的一颗毒瘤,必须多方配合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整治。

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轻则被起绰号,如丑小鸭、小矬子、肥妞等,书本被藏起来,将桌凳推翻等恶作剧。

较严重的校园欺凌,如故意将他人绊倒、撕毁书本作业和衣服等,严重者暴力伤人,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遭遇校园欺凌的学生,一般不会告诉家长,因为担心同学认为自己懦弱,被看不起。

当家长发现孩子被校园欺凌时,往往已经非常严重。作为家长要注意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异常表现,尽早确定校园欺凌的存在,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坚决遏制。

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明确原因的持续下降。性格变得内向、缺乏自信、不合群,脾气变得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常有报复心理。

孩子的暴露部位,经常出现无法解释的伤痕,很可能就是遭到了校园欺凌。因为欺凌者为掩人耳目,多会避开暴露部位。一旦孩子暴露部位经常出现伤痕,说明情况已经比较严重。

当孩子的文具、首饰、书本作业等个人用品。经常丢失或是损坏,也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孩子突然不喜欢上学或逃学、装病请假、长期食欲欠佳或失眠噩梦等,都可能是遭受欺凌的征兆。

当孩子出现以上及相关异常情况时,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要及时全方位了解孩子,在学校及上下学途中的情况,及时与孩子沟通。

一旦发现存在校园欺凌现象,不要以为这只是孩子之间的正常打闹。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情况,给予孩子强有力的家庭支持,共同应对校园欺凌,必要时请求学校和警方协助处理。

要做好孩子的情绪安抚工作,长期给与孩子强有力的扶持,引导协助孩子彻底解决欺凌问题。

让孩子加强营养,多锻炼身体,培养坚强的性格,提高孩子的情商,让孩子建立可靠的朋友圈,相互支持保护,可有效抵御校园欺凌的发生。

对待校园欺凌要坚决说不,教育孩子一旦遭遇欺凌,要在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和家长,力争将欺凌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

校园欺凌很多都是从提出无理要求开始的,教会孩子在面对无理要求时,要坚决拒绝,以免后患。

老师和学校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校园欺凌,及时通知双方家长协商解决,必要时请求警方介入处理。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赞同的观点就是,教育孩子不要主动欺负别人,但当受到欺负时,要毫不犹豫地打回去。

虽然这种教育方法,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不受欺负,在气势上让欺凌者感到畏惧的初衷,还是值得提倡的。

为了挽救欺凌者,作为家长要认识到孩子行为的严重性和违法性,不偏袒,不护短,积极配合老师、家长和学校处理好欺凌事件,必要时由警方协助处理。

只有将校园欺凌问题,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多方齐抓共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