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省籍三国名将:武威市定西市各一人,庆阳市天水市各二人

 沈忱灿烂海滩 2021-03-16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幅员辽阔,民风彪悍,自古有“关西出将”之说。汉末三国时期,该地分属雍州刺史部和凉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籍的三国名人数量多达七十七人之多,而其中的绝大部分为武将。在众多武将当中,有六位堪称一代名将。其中,武威市籍一人,定西市籍一人,天水市籍二人,庆阳市籍二人。

武威市籍的三国名将名叫麹义,早年加入朝廷大军,参与过官军征讨西北叛军的战斗。此后,麹义被调往中原,在冀州牧韩馥手下效力。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麹义与韩馥产生矛盾,韩馥派兵攻打麹义,结果能征惯战的麹义轻松击败。此后,正在图谋冀州的袁绍对麹义进行拉拢,麹义投靠袁绍麾下,向韩馥占据的冀州多地发动进攻,令韩馥疲于奔命。最终,韩馥将冀州拱手让出,袁绍得以控制冀州,麹义也成为袁绍的头号功臣。

袁绍在冀州的扩张,立即公孙瓒的强烈不满。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年底,双方在界桥地区爆发激战。公孙瓒久居东北,骁勇善战,麾下有一支名为“白马义从”的骑兵部队,对公孙瓒大军的精锐。战斗打响后,公孙瓒令白马义从发动进攻,麹义奉命以步兵进行抵抗。麹义常年生活在西北地区,对于对付骑兵经验丰富。将对方骑兵冲向本阵,麹义不慌不忙,命部卒万箭齐发。顷刻间,白马义从伤亡惨重。随后,麹义下令全军发动反攻。公孙瓒猝不及防,在麹义的猛烈冲击下溃不成军,麾下的冀州刺史严纲阵亡。至此,界桥之战以袁绍的完胜宣告结束。

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麹义率部与公孙瓒又进行了连番激战,并在鲍丘之战中再度重创对手,斩首两万余人。不过,麹义的结局却非常悲惨。由于自恃有功,麹义开始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不遵军令,最终令袁绍忍无可忍,下令将麹义斩首示众。

定西市籍的三国名将是大名鼎鼎的董卓。尽管董卓有过输给西北叛军韩遂、边章等人的经历,但却是汉末年间的一员名将,在军中的威信仅次于皇甫嵩。董卓罢黜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关东诸侯组织联军发动进攻,讨董之战打响。董卓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不利局面下,沉着冷静,先后取得荥阳之战、平阴津之战的完胜,令关东诸侯惧怕不已,不敢主动出兵向董卓发动进攻,这也体现出董卓强悍的军事指挥能力。不过,董卓作恶多端,最终落得死于非命的下场。

庆阳市籍的两位三国名将是一对父子,父亲名叫胡遵,儿子名为胡奋。胡遵是曹魏中期的一员悍将,参与了辽东之战及东关之战,曾担任征东将军、卫将军的要职,是司马懿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胡遵之子胡奋早年参加曹魏大军,因在辽东之战中有过出色表现获得司马懿欣赏,并任命为校尉之职。数年后,胡奋被晋升为徐州刺史,从此成为曹魏帝国的封疆大吏。

胡奋在战场上最为耀眼的表现主要有曹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爆发的平定诸葛诞叛乱之战、西晋泰始七年(公元273年)征讨匈奴统帅刘猛之战和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的灭吴之战。胡奋是西晋帝国的开国元勋,历任征南将军、护军、散骑常侍、镇军大将军、平南将军等职,于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病逝。

说起天水市籍的两位三国名将,他们的名字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位是曹操集团的庞德,一位是蜀汉集团的姜维。庞德原为关中割据势力马腾麾下将领,后跟随马超参与了潼关之战。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马超与张鲁发生冲突,被迫逃往益州投靠刘备,庞德却留在汉中,在张鲁麾下效力。次年,曹操占领汉中,庞德随张鲁一起归顺曹操,被任命为立义将军。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庞德在襄樊之战中对抗关羽,曾将关羽射伤,令关羽部卒忌惮不已。不过,随着关羽“水淹七军”的成功,庞德也成了关羽的俘虏,最终被斩首示众。

天水市籍的另外一位三国名将姜维是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一方面,姜维具备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在进行的多次北伐之战中取得了一定的战绩,是蜀汉中后期最为著名的将领,但姜维不顾蜀汉国小力弱的客观事实,多次发动北伐、导致蜀汉国力衰落,也受到了后人的诸多诟病。经过数年北伐,姜维不但未能如愿夺取曹魏的西北地区,最终也未能守住国土,被曹魏大军攻入益州而亡国,自己也因复国不成遭到杀害。

参考书籍:《三国志》、《晋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