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年读完200本书,是否可行?

 韦海生 2021-03-16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48 篇原创文章


从写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文章以来,不管是私信还是在文章下方评论,都有不少读者问我怎么不多介绍一些快速阅读法,老是写那些大部分人难以做到的方法。我一般都客套地回一句:「以后会写的。
是的,以后我会详细写一两篇速读法的教程,让你每年阅读两三百书真的可行。不过我还是认为你一年读完了200本书,并不是你的方法有效,而是看你读的是什么书。倘若你找一些简单,薄的,且信息密度很小的书,一年读700多本是没问题的
不信,你周末到图书馆找14本小书,包括漫画单行本,可能用不了一天你就可以全部读完,一周剩下的六天你甚至不读一页书,一年还是能读完700本的。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我一直不写速读法的文章,不是我不会,而是没有必要,即使我每年读完200本书,也是用时间堆起来的。如果从读什么书来看一年阅读200本书是否可行,就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上文我说的读小书,可行;一种是读难点的书,不可行。
我更倾向于后一种阅读,认为一年读完200本书太难了,即使我每天花三四个小时阅读,也难以做到,因为我要读的书需要精读,重读,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介绍用各种笨方法读书的原因。
比如去年我的人物传记主题阅读,原以为传记作品像不严肃的八卦文章一样比较容易读,读了一两本之后却发现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进度自然放慢了下来。
记得在读费曼的传记《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时,前半部分还读得下去,后半部分有太多的物理学术语,有些根本就不理解什么意思,只能边搜索了解个大概边硬着头皮读完。
这本书还是很薄的,一些大部头就花更多的时间,像几位哲学家的传记《康德传》、《福柯的生死爱欲》、《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和《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一周只能读一本,更别说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一生的故事》这类几卷本的文学传记了。
不用重读的人物传记况且如此难读,一年只能读完五十本,更别说一些难读又重读的经典了,一年下来啃完二十本就不错了。
梭罗的《瓦尔登湖》,全书只有25万字(仲泽译本),按照一些速读法来读只需两三个小时,可未必读得懂,它需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还要静下心来慢慢读才有可能读懂。
我先读了王家湘译本、徐迟译本和仲泽译本之后,又读了全注疏本才有点感觉,实际上多个译本也只能算读完一本书,前后却花了三个多月。试问,这样的书一年能读完200本吗?
还有我今年的主题阅读书单里非读不可的书,比如仅有136页的《朱子读书法》,再高效的阅读法都没用,老老实实地一句句读下去,慢慢琢磨才是硬道理,不仅要读完还要学以致用。
在没有读懂之前,你怎么敢扔下书说我读完了呢?还得久不久拿起来读一读,不管持续多久都要读懂为止,才能说读完了。
当类似这种需要慢读,重读的书读多了,你就发现读书追求数量没有任何意义,尤其看到那些标榜自己每年读完100本,200本书而自称阅读达人的人时,你已经不再羡慕了。
你甚至庆幸自己没有跟他一样,否则你只会在各种没有意义的追捧之下,在刷阅读量的路上越走越远,到最后忘记了读书的目的,是很可悲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