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眼千年——读《苏州艺术史图鉴》

 苏迷 2021-03-16
——读《苏州艺术史图鉴》
《苏州日报》2021年03月13日 B03版

  蒋晖

  苏州艺文渊源,自阖闾开城,文风人才鼎盛。农耕社会,苏州得运河之利,商贸发达,各种艺术门类群星璀璨,都有很高造诣。传统上为艺文“立传”,是历代官修方志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编修者皆一方硕儒名宿,引证慎重,考据翔实,为儒林、艺坛的文艺家们立传书史,为艺林文脉固本传薪。

  朱栋霖教授曾主编一百余万言的《苏州艺术通史》,2014年问世,被评为探根究源阐述2500年苏州艺术史的经典之作。前年岁暮,接栋霖教授电话,承告正在编纂一部苏州艺术通史的图鉴版,亟需园林方面的图片。此事缘起,是他看到我的《典范苏州 园林卷》有一幅园林摄影,岁时花木点缀水石,拍摄者用心,看了颇为喜人。他跟我提出能否提供原图线索与版权。因此知道《苏州艺术史图鉴》这部书,印象颇深的是编撰者对图像筛选标准之严、质量要求之高。去岁疫情稍缓,接朱先生来电,说这本艺术史图鉴已经出版,他特意送来,人已在楼下。我们都住古城,更是同一条街上的“近邻”,不巧的是这天我在外面有事,没有办法见面,一时深感抱歉。

  去年伏日,始得承赠《苏州艺术史图鉴》皇皇两册。展读灯下,装帧素雅,分文学、园林、工艺、绘画、书法、篆刻、昆曲、评弹八编,珠玉满盘。《绪论》开篇,文辞清简,立论高远,数页间配图就有太湖三山岛、板壁峰、辛丑本仇英《清明上河图》《吴地记》等苏州史籍书影若干,还有天平山范仲淹“先忧后乐”石坊等图像,总之琳琅满目,充分体现了“图文互见”的理念。

  《苏州艺术史图鉴》采用了大量当代摄影、老照片,辅以地图、碑石拓片,摄影水准极高,如“工艺编”中的大量图片,采用许多苏州地区出土文物、博物馆珍藏的工艺品、家具、玉器、金银器等,非常专业。尤其是对古代绘画的使用,编者广为搜集,极为用心。

  苏州是古代书画重镇,唐宋以来,苏州地区书画家的真迹墨宝,收藏者众多,尤其明代中叶以来吴门画派大兴,明四家影响深远。这些珍贵的书画,今天已经遍布全球、珍藏于各大博物馆、美术机构,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苏州艺术史图鉴》成功之处。如“文学编”里搜集了大量古代文学家的图像资料,清代画家沈心海所作《虞山钱谦益先生八十岁遗像》,写真传神,上有陆恢题识,这是很罕见的材料,令人一睹钱氏晚年风采。这次编纂工作历时数年,重点之一是对图像的采集,尤其重点留意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质量极高。如书中录有一幅唐寅晚年图、文、书并茂之作《醉舞狂歌图》,又称《西洲话旧图》,此画系清宫内府旧藏,曾收入《石渠宝笈》初编,上面还有唐寅自题诗。

  我一直主张挖掘古代绘画中的园林图像,图文互证。不论是否名家,在没有摄影术的古代,“图”的功能不仅纪实,更是留真,比起文字诗赋,有独特的价值。“园林编”中,就有许多平时轻易不能见到的古画,如钱榖《小祇园图》、马咸《千尺雪》、吴湖帆《凤池精舍图》等作品,是研究苏州明清园林的重要图像史文献,研究意义重大,加上如沈周《东庄图册》、文徵明《拙政园图咏册》、文伯仁《石湖草堂图》卷这些美术史赫赫有名的巨作,交相辉映,可谓极一时之胜,极见用心。

  我近年来留意古代文献中的图像,不仅涉及古典园林,尤其是明代书画、器物、刊本等图像,本身蕴含丰富的信息与线索。《苏州艺术史图鉴》最精彩的部分,当数“绘画编”无疑。这首先因为苏州是书画渊薮,名家云集,传世作品极其丰富,但也正因如此,需要编辑、挑选过程中具备专业眼光。《苏州艺术史图鉴》对古代苏州画家绘画作品的遴选标准,我认为是相当高明的。其中既有黄公望《天池石壁图》、王蒙《区具林屋图》这样的代表性名画,也依照美术史脉络,收入沈周的老师刘钰《清白轩图》这样的罕见孤品,对于吴门画派在学术上做了很好的梳理。沈周画选用《名贤雅集图》,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历来未见。类似情况,还有故宫博物院所藏张灵《秋林高士图》轴。张灵是唐寅的好友,明代苏州文献中的记述里张灵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传说,但传世绘画作品极少,这次能将他的一件画作刊印流布,也是幸事。仇英的女儿仇珠,传世之作不多,《女乐图》绢本设色,古雅之极,读来有惊心动魄之美。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钱榖《惠山煮泉图》,或是钱榖致敬自己老师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的一次意临,不仅是在古代美术史可以研究讨论的题目,在明代茶道研究的领域里,也不失为有趣的话题。遴选此图入《苏州美术史图鉴》,足见高明。又比如苏州博物馆王宠《春山图》轴,王宠是文徵明的弟子,书法有名,画作极少,此作可谓海内遗珍。还有同是文门弟子的朱朗,他是美术史公认的文徵明的代笔者之一,他画的《芝仙祝寿图》卷,作于万历丙戌年,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也是很罕见的作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高清图像,近年来向公众免费开放。受益于此,这次《苏州美术史图鉴》匠心独运、系统编排有关藏品,如文徵明家族的绘画,一门风雅代有传人。“美术编”收录了文元善的《嵩令拱祝图》、文从简《水面闻香图》、文俶的《春蚕食叶图》,面目各异,更难得的是一脉相承。

  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不限于绘画、书法,这次“工艺编”中采用的宋代苏州缂丝作品,有朱克柔、沈子藩的花鸟图等四幅,弥足珍贵,与苏州博物馆藏清代缂丝、沈寿刺绣作品一起,完整诠释天工绝技,读者当有会心。

  《苏州艺术史图鉴》“评弹编”,刊录徐云志先生当年演出用的三弦。我喜欢徐云志的评弹《三笑》,百听不厌。徐云志、王鹰联手双档弹唱的这部长篇弹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行江南,收音机里弦索叮咚,是许多苏州朋友共同的文化记忆。《苏州艺术史图鉴》说,徐云志“悠扬起伏,几欲迷魂”。这是内行知音才会写下的文字。

  我曾听朱教授说起听《三笑》往事:小公园里的那家书场,徐云志的台风、小巷叫卖声、糯米山歌调的销魂,都是一篙撑出琉璃镜,是虎丘山塘追舟的那些旧时月色……

  “评弹编”,有一张徐、王两人演出的彩色照片,舞台上的屏风背景是《百花齐放迎和平》,上面绘制青松,湖石,金鱼,喜鹊,白鸽,喜庆吉祥,我猜就是当年的苏州书场吧。年轻的王鹰,穿立领的中式服装,抱持琵琶,徐云志,这位“中国最好的男高音”,一袭长衫,右手作势翘指,神态潇洒自如。

  真是苏州,该有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