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黑猩猩与英国奶奶的告别现场,令人震撼又泪目!

 huangnan35 2021-03-16
动物和人类的情感能亲密到什么地步?

看完这个视频你就知道了(温馨提示:请准备好纸巾!)~

这是生物学家珍·古道尔和她的黑猩猩朋友的分别现场。在此之前,她们已经相处了很久,积累了深厚的感情。

就在猩猩急切地奔向自由之时,它突然停住脚步,走回去拥抱了珍·古道尔。

让我们震撼和感动的是,在面临人类最不愿意面对的分别场合,黑猩猩也会不舍、也会难过、也会流泪……

黑猩猩和人类有着非常相似的特征,这一点我们早就在书本中知晓。但其实很早就发现这个结论的,正是视频里那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珍·古道尔博士。

图片


被称为“地球母亲”、“黑猩猩之母”的珍·古道尔,既是出色的动物学家,亦是世界级环保社会活动家,她的一生都在为保护动物而奔走。

为了研究黑猩猩,珍奶奶20多岁时就跑到非洲丛林,和一群黑猩猩生活了38年,直到80多岁也依旧不忘守护这群宝贝们。

她让我们看到了,超越人类极限的意志力和无限的大爱。同时,她也让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向彼此跨进了一大步。

▲珍奶奶讲述在丛林安营扎寨的过往
(视频来自B站账号:JaneGoodall)


26岁深入非洲丛林
只为那个荒唐的梦想

1934年出生的珍·古道尔,从小就对动物有着超乎寻常的好奇心。

为了搞清楚鸡蛋是怎么来的,她可以在鸡舍里呆上好几个小时。

10岁时,一本叫作《生活在丛林中的人猿泰山》的二手书,让她萌生了一个梦想:去非洲丛林和黑猩猩为伴,观察它们了解它们,然后写出一本书。

学习文秘专业的珍,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科班教育,完全没有动物领域的学术研究基础。但这并不能阻碍她对梦想的追求。

图片


为了攒足旅费,她做着文秘和女招待两个工作,还经常去图书馆翻阅黑猩猩以及动物学的研究资料,补充了很多该领域的知识理论。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领她上道的大贵人——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路易斯·李奇。

对方为她没有科班底子却知晓这样多的生物学知识感到惊奇,便聘用她做自己的助理,帮助她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与初级经验。

图片


经路易斯·李奇的举荐,珍获得了国家地理学会的资助,终于开启了梦想的第一步——前往非洲坦桑尼亚的冈贝河国家公园,在野生黑猩猩栖息地做研究。

那时是1960年,珍才只有26岁。

她带到冈贝河公园的,只有一顶破帐篷,还有她的母亲,以及一个厨子和他的妻子。厨子夫妻仅呆了3个月就离开了,由此可知当时的环境有多恶劣。

图片


一个年纪轻轻的英国姑娘,在非洲的热带丛林里生活,不止要面对水土不服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还要面对凶猛野兽的威胁。

据说珍刚到此地的时候,就因感染疟疾而持续发烧了好些日子。这些年间,她也数次从野兽口中逃生。

图片


除了这些,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黑猩猩的不信任。这种困境导致了她始终无法近距离地观察它们。

图片

是爱与信任
让他们彼此靠近

黑猩猩的攻击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很多。

珍初到这里时才知道,连当地的土著都很害怕黑猩猩,曾经还有人被雄黑猩猩撕破了脸挖掉了眼睛。

可是,珍没有被这个故事吓到,因为她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

起初,黑猩猩本能地对这位白皮肤的入侵者心存戒备心理,它们会躲到离她很远的地方划清界限,而珍只能在500米之外看着它们。

图片

为了快速获得黑猩猩的认同,她在林中露宿,吃它们吃的果子,过着和它们一样的生活。15个月后,猩猩们开始习惯了她的存在,渐渐不再把她当作不速之客。

图片

珍慢慢放大了胆子。她开始接近它们,坐在它们旁边,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声音,就像自己是只母猩猩。

图片

她的耐心终于征服了黑猩猩,它们开始把她当自己人,甚至会把手里的香蕉也分给她吃。她呢,还给每只猩猩都起了特别可爱的名字。

图片

在她眼里,这群小家伙和人类一样,值得尊重和真心对待。但不是每个人类都会像她一样。



女探险家的坚持
她比他们都懂黑猩猩

图片


经过长期的共处,珍有了很多新发现:猩猩的族群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它们和人一样会使用工具,它们也会通过社交活动增进感情……这些发现改变了世界对黑猩猩和人类的看法。

可是,仍有科学家看不起她的研究,媒体也只关注她的金发和大长腿。毕竟在这个领域内从来没有给过女性研究者一席之地。

当路易斯·李奇把她送往剑桥攻读博士学位时,学校教授的那一套研究方法,又和她自己的方法完全相悖。

他们说她不应该给黑猩猩取名字,不该把它们视作和人类一样的生物,没有必要研究它们的想法和情感。

图片


在她看来,人们这样的想法未免过分自大。动物也是有感情有思维的,它们也会害怕也会难过,是和人类一样的生物,而不是被用来做实验和狩猎的工具。

在传统观点的驳斥下,她用实际行动给予了有力的回击。1966年,她正式成为了珍·古道尔博士,同时也是仅有的黑猩猩研究领域的女性专家。她的故事也被纳入了牛津学校的课本。

要知道,女性研究者走这条路是非常不易的。

拿珍来说,小时候她会被同伴们当怪物,长大决定去非洲时又被大家质疑。据珍所说,包括她在内本来有3位女性研究者,但是其他两位都在研究的过程中丢失了性命。

图片


荒蛮的环境下,珍之所以能坚持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亲人爱人的陪伴。


她把一生
都奉献给了这群黑宝宝

珍的母亲从始至终都在支持珍的梦想,甚至还陪伴珍一起在非洲丛林生活数年。那些在别人看来无比荒谬的梦想,却也是珍的母亲最想保护的梦想。

图片


除了母亲,珍的丈夫也给她带来过最幸福的一段丛林时光。他是她的摄影师,因为黑猩猩研究而结缘。志同道合的他们,很快坠入爱河并且有了小宝宝。

在宝宝的养育问题上,二人有了分歧。珍坚定地选择了继续在丛林里做研究。自此,夫妻分道扬镳。宝宝长大成人之后,依然对母亲有所记恨,觉得在母亲心里猩猩都比他重要得多。

可能有的人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吧,他们只能舍弃小我,选择大爱。

图片


几十年间,珍在之前野外考察营地的基础上设立了冈贝河研究中心,让研究工作得以持续;

她发表了《黑猩猩在召唤》《冈贝黑猩猩》等黑猩猩研究领域的著作,以及《希望的收获:食品安全关乎我们的心灵》《希望的理由:古道尔的精神之旅》等关注食品安全、人生洞察的书籍。

图片


她还建立了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鼓励全球的年轻人一起投入到环境保护的项目之中。

直到现在,80多岁的她,依旧精神抖擞地奔走于世界各地,几乎全年无休地向人类传播动物保护和人道主义援助的理念。

图片


鉴于她做出的贡献,联合国为其颁发了马丁·路德·金反暴力奖。这个殊荣,除了她之外,也只有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获得过。

曾经也有普通大众质疑过珍的所为,他们说:“现在有这么多的人类还在受苦受难,还有很多的孩童在遭受虐待,她怎么还有心思去关心和保护动物。”

珍的这句话也表明了她的态度: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整个世界,可是,我们可以努力去改变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我想,这就够了。”

图片

其实,她比任何人都看得长远。她知道,动物是整个生态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灵能和谐共处,我们的环境才能保持可持续性地发展。

图片

最后,如果大家对珍·古道尔感兴趣,可以看看她的纪录片。看完之后,再环顾周围的环境和生物,也许你会有不同于以往的新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