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生的战将,张国焘最看重的游击天才 1932年3月,21岁的余天云接替负伤的徐海东,担任红四方面军12师36团团长。而此时12师34团的团长也很有名,少林和尚出身的许世友。许世友一把大刀从不离身,自称“专职敢死队长”,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气。但据余天云的老乡和战友胡奇才中将回忆: “性格张扬、打仗勇猛、喝酒海量的许世友,无论在脾气还是在酒量上,都畏惧余天云三分。” 红军两大“刺头将军”齐聚12师,作为师长的陈赓又忧又喜。忧的是这两人都是出了名的打仗不听指挥,敢顶撞上级。而喜的是12师有了这两员虎将,就没有拿不下来的硬仗狠仗。特别是余天云更是天生的将帅之才,张国焘甚至曾将他与毛主席比较,称两人都是“游击天才”。 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余天云率部横冲直撞,在枣阳、新集、漫川关连破强敌,为全军开辟通道。后来对抗川军的“三路围攻”,余天云又创造了以一个团挡住一个师围攻的军事奇迹。在杀牛坪阵地,他亲率两个连与川军一个半旅鏖战三天三夜,歼敌1500余人,更是名震川陕。 柳林河战役,四方面军被卫立煌几乎逼入绝境,总指挥部被敌军包围,张国焘和徐向前都亲自拿起枪上了前线。危急关头,在外线作战的余天云发现敌情有变,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擅自率部回援,全歼侵入之敌,使指挥部转危为安。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木门扩军,27岁的余天云升任30军军长。当时30军中帅才云集,李先念、王建安、程世才、杜义德都是有名的战将,后来的开国元勋。不到30岁成为军长,能攻善守的余天云是红军之中最为耀眼的一颗将星,而他的麾下的30军,则成为了四方面军中战斗力最为强劲的一支绝对主力。 二、霸道的军长,只重视“枪杆子”的 四方面军无论从人数还是实力上,都位列红军几大方面军之首,但这支部队又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弱点,那就是大多数指战员文化水平并不高。四方面军的将领大部分来自黄麻起义和鄂豫皖根据地的农民自卫军,知识水平有限,擅长游击战,但整体的军事水平并不高。而更为严重是,一些将领因为年少从军,长期在山区游击,所以身上江湖习气很重,为人处世不免有些霸道蛮横,而余天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余天云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只读过几年私塾,16岁就参加了黄麻起义,从士兵一直做到军长。因为军旅生涯太过于坦荡,加之性格刚烈,年少气盛,又争强好胜惯了,成为军长的余天云也是天不怕地不怕,行事作风十分霸道。 一次部队在山路上行军,余天云因为马脚打滑而摔下马来,他便将怒气发在马夫身上,将其打成重伤。炊事员给他做的面条里有一根牛毛,他就认为这是有意要害他,又要毙了炊事员。动辄打人、骂人,小题大做,余天云身边的警卫员、通讯员,无一例外都曾被他打骂过。而即便是同级和上级的指战员,余天云也是口不留情。 89师政委杜义德调任31军,临行前来道别,余天云居然因为看上了这位老部下的配枪,几乎动手强抢,搞得两人最后不欢而散。274团团长周时源,把缴获的一头骡子送给了朱老总,也莫名其妙被余天云打了一顿。 1935年9月,红四方面军召开扩大会议。余天云看到总政委陈昌浩表扬和自己关系不和的第9军军长何畏,一下又气上了头,在会上破口大骂。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叫人一把摁住余天云,批评他不尊重战友,又有随意打骂士兵的不良习惯,当场撤了他的军长职务,让他到红军大学受训学习,好好磨砺一下脾气秉性。 三、英雄殒命丹巴河,一个误会困扰两位元帅20年 进入红军大学深造,接受更加系统的军事培训,对于草莽出身的余天云来说,其实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但是这位红军中的虎将,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入校学习后,余天云看到自己的同学都是营团级军官,只有自己是军级干部,便大为不满,觉得掉了身份。而更为难堪的,是余天云看到自己的老对头何畏在红大担任校长,又高出了自己的一头。余天云抵触情绪极大,经常借故不去上课,还嚷嚷着要教训何畏。 余天云在红大期间,仍然显摆着自己的军长架子,除了随身的警卫员之外,还叫了一个机枪排作为卫队。再加上余天云一直轻视知识分子,在30军时就和担任政委的李先念合不来,到了军校更是如此。 一次彭绍辉将军作为讲师授课时,余天云就直接在课堂上大吼到: “什么劳什子的军事理论,打胜仗就是硬道理,老子不学习照样打胜仗。” 后来郭天民上防空课,余天云又再次大放厥词: “这没有什么可学的,我们都认识飞机,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四方面军又不像一方面军一样怕死。” 数次扰乱课堂,余天云把自己的江湖气带到了红大,也让当时红大总教官刘伯承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刘伯承不仅命人下了余天云的配枪,还在四方面军的《红炉》报刊上发表文章,言明必须抵制这种红军中的霸道作风、军阀作风。 但余天云不仅没有体会到刘伯承的良苦用心,反而大为恼火,又嚷嚷着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谁都劝不住。张国焘闻讯后,也是特意刚到红大,将这位爱将严厉训斥了一番,让他向刘伯承道歉,并将他关了短期禁闭。 这次事件之后,意气风发的余天云变得非常消沉,太过于顺利的前半生,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些挫折和矛盾。而在这人生最为低谷的时期,余天云又遭遇了另外一个重大的打击。他的妻子刘伯新,当时担任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第二团团长,因为在过草地不忍属下的战士挨饿,擅自宰杀了老百姓的一头牦牛,被张国焘执行了军法,年仅22岁。 仕途受挫,爱妻亡故,性情刚烈,心理又过于脆弱的余天云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1936年4月,在四方面军向北转移,行进至西康省(四川) 丹巴马河铁索桥时,余天云乘人不备,从高崖纵身跳入河中,结束了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 余天云自投河自尽的消息震动全军,这位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军长,战功赫赫的战将,居然选择了这样一种极端的结局,谁也没有料到。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余天云的牺牲一直没有得到一个最为公正和公开的解释,很多红军指战员对这一事件了解得也并不全面。 1958年5月,彭德怀元帅就不无可惜的说: “刘伯承在红军时期也有过教条主义,伤害了自己的同志。” 因为长征时期一直跟随中央红军转战,彭德怀对于四方面军了解得并不多,才会产生了错误的判断。20多年,彭德怀一直误会是刘伯承的那一次批评让余天云寻了短见。 到了最后,还是毛主席为刘伯承说了公道话: “余天云还是个娃娃,想不开,寻了短见,怪不得谁。” 余天云的悲剧,源自于自身性格的缺陷。少年从军便一帆风顺,争强好胜的性格让他在战场上无所畏惧,也让他在战争之外过于地霸道独行。余天云曾说自己是“天之骄子”,这样的比喻并不过分,他过人军事天赋,累累的战功,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锋芒毕露的英雄却过早的陨落,除了痛惜之外,还有太多值得去深思的地方。 此内容由腾讯新闻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