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人文•文明之振兴中医1

 钟家台 2021-03-17

在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的精神引导,形态物质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文化把人丢了,活生生的人在文化中消失了,细胞体液、基因蛋白取而代之,中医要走中医正道,先要把活生生的人找回来,回归天人合一的文化道路,把正服务生存关系之和的文化方向。中医守正,守的中国文化之正,中医创新,创的是有效解决活生生的人的现实疾病的辨证论治的新。文化以人为本,人以天地自然为本,医学随活生生的人天人相应的病机而灵活运用,不主观规定、不刻舟求剑、不统一标准,才能有所创新。

从文化层面讲,中医的精华在经典理论之中,中医的正道在尊重活生生的人,尊重多维联系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客观的辨证论治。根据生命的自然规律,未病则先防——“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论》),已病则开邪出路、因势利导、阻断传变,在病情不加重的前提下治愈疾病——“夫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等“使经不传则愈”(《伤寒论》第八条)的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文化精华,是辨证论治的最高境界,是中医人毕生奋斗的目标。

病理生理不是中医精华,循证医学不是中医正道,亚健康不是中医的“未病”。病理生理的形态医学之中,没有中医精华,循证医学的临床模式不是中医的正道。中医只有站稳以人为本的文化立场,坚持把人当人的临床精神,按照“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等经典理论,实事求是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履行中医人文关怀的职责,我们才能传承到中医精华,才能做到守正创新。

在西方文化作用下,形态理念深入人心,不仅有临床医生否定中医,病人也怀疑中医,造成了中医复兴的文化障碍。有被西医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经中医治疗半年,病灶不见了,下诊断的医生就说是当初的诊断错了;有高龄肺癌患者,服中药后,癌症相关的指标恢复正常,医生拿着正常的化验单,连说这怎么可能。医生中怀疑中医、抹杀中医疗效的情况很普遍,而由西化中医形成的“中药有毒”、中医疗效慢、怀孕、经期不能吃中药等等,更是谬种流传,很多病人坚信不疑,无意之间给中医设立了许多临床禁区。

信奉物质实证的人,西医有效,可以芝麻说成西瓜,中医有点问题,也把芝麻说成西瓜。在文化哈哈镜的作用下,人们被西医先进,中医落后的文化意识愚弄了,很多病人不相信自己的生命之应,只相信仪器,相信吊针,病越治越重也不醒悟。有个肺结核患者,经过家属们的多次劝说服中药治疗。初诊时由儿子背进诊室,自己坐都坐不稳,二诊自己走进诊室,三诊食欲恢复正常,体重增加,但病人无视症状的改善,依然认为西医住院,治疗方法先进,执拗着住进了医院,结果没有几个月就去世了。

有另外一个肺结核病人,住院治疗后,发生了严重的失眠,痛苦万分,便来中医门诊治疗,效果很好,自己就放弃了西医治疗,服中药半年后,经几个医院复查,结论都是肺结核好了。像前一个结核病人那样的观念的人,现在太多了,不相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真切切的疗效,就看实验仪器、看指标影像,迷信花里胡哨的实验仪器、治疗方式。

在西方形态医学的围追堵截的情况下,中医要创新、中医要振兴,最重要的文化前提是要守正,坚持以人为本,将中医把人当人看、当人医的文化精华传承下去,不能跟在病理生理,循证医学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近几十年来,中医丢掉了以活生生的人为客观对象形成的生命理论,走上了以形态肉体为客观的生理病理之路,从学术研究到临床证候,从学校教育到临床管理,形成了越来越浓重的西化之风。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并不排斥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振兴中医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伟大决策,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相辅相成,对中国的卫生事业,对全人类的健康,无疑具有十分正面和积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不是文化理论的融合,更不是临床模式的混淆,而是在具体的医疗实践中,发挥西医作用的同时,也发挥好中医的作用,让中西医学能够互补互用,协调起来,实现医治疾病、维护健康的文化目标。

中西医结合的文化前提是,既要有中医文化、有辨证论治,也要有西医文化、有循证医学。中医西化了,中西医结合不存在了,西医中医化了,中西医结合也不存在了。可以说,中西医结合不仅是中医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西医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医西医如何在临床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取长补短,相互协调,中西医结合才有意义。中医把中西医结合理解为用形态实证的病理生理来找寻中医理论的本质,理解为用统计学处理的循证医学来主导中医临床,中医把中医文化都丢了,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不过是用显微镜逻辑扼杀中医而已。

中医不能自大,要尊重中西医结合,但也要明白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人专注的问题,而是卫生管理、是政策层面专注的问题。政策、学术、教学和临床管理等,保持中医和西医的文化本质,遵循中医和西医的文化规律,使中医和西医的临床模式都能够发挥作用,中医和西医才能互补,才能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走好中医的路,搞好辨证论治,是中医人的本分,中医人否定中医,甚至歪曲中医文化精神,搅乱中医临床思维,拿什么去和西医结合?中不中、西不西,理论概念莫衷一是,临床思维逻辑混乱,疾病本质唯生理病理,绝非是中西医结合。中医西化了,病理生理了,循证医学了,中医没有了中医的文化精神,没有中医的临床模式,变成了和西医一模一样的东西,如何实现中西医结合战略。

时至今日,西化中医还是中医的学术主流,中医要找生理病理的本质,寻求循证医学的支持,经络要形态实证,三焦要形态实证,肾阳虚要形态实证,证候标准化,理法方药护规范化,没有病理生理,没有方药规范,就认为没有本质,临床就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文化路线上,中医离中医的正道越来越远,临床不能辨证论治,学术病理生理、循证医学、统计学处理,连守正都谈不上,还创什么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