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诱惑了!3000亩地赚了1000万!这次要扩到20万亩?|调研行

 水产前沿 2021-03-17

未来几年,正大动保会非常快速的突破
  • 文/ 水产前沿 曾铃程

技术驱动、高质增长。

2021年4月,湖北。

“中国小龙虾养殖高手峰会”,与我们一同探寻小龙虾新的养殖盈利模式,以实用方案解决痛点问题,共推企业与产业同步高质量成长。

湖北,我们来了!

有需求的企业请与我们联系(唐东东,18023491069,微信同号)

第七站

武汉正大水产有限公司

对小龙虾行业的看法

第一,从市场大环境来看,今年小龙虾消费端会有很大的变化,小龙虾的消费市场经济在快速复苏。全国差不多一半的小龙虾来自于湖北,其中的70%是来自于江汉平原,主要集中在荆州区、潜江、天门、洪湖、公安等这些养殖区域。

第二,从养殖端来说,去年底有将近30%-40%的稻虾塘没有上水育苗,打算3月进苗再喂养,目前小龙虾苗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现在的苗价一直还处于比较高的价位,同时也增强了育苗用户的投料积极性。

第三,个人仍比较看好小龙虾苗的市场,高价行情有可能会延续到月底,然后趋于11-15元/斤的合理价格。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大规格虾的价格一直比较坚挺,即便是去年受疫情影响,789钱以上的规格仍有很好的行情,但是这种硬规格高品质虾的占比不到10%,非常稀缺,且大部分来源于精养塘。

小龙虾饲料企业间的竞争分析

小龙虾料利润已经被拼杀得很薄,同等价格下,客户肯定更愿意同大厂家进行合作,小厂家的空间越来越小。粗略估算,目前小龙虾料年销量过万吨的企业,最多不超过10家,且他们在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60%。另外,大厂家代加工这种模式,会慢慢消失:一方面因为自有团队的推广,饲料产能不断释放;另一方面代加工产品会对自身产品的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等诸多弊端。

其实小龙虾的市场规模扩展基本上成型,疯狂增长的时代已不太可能。未来市场上,饲料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会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挖掘养殖上的潜力,比如通过模式的改变,延长小龙虾的销售时间;二是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正大策略

小龙虾精养肯定是一个方向,高品质大规格无病害虾,一直有市场需求,所以正大推出了精养500模式,一年养两季甚至三季,亩产量超过500斤。通过多年研究摸索,取得很好的成绩,也有很好的成功案例,比如潜江的一个客户,他养了三千多亩稻虾塘,去年的收入高达2000多万,减去一些费用,毛利润预估有1050万。不用将稻虾塘改成精养塘,只需要根据正大的模式要求进行设计。目前已组织很多客户去参观学习,预计今年可以推动约20万亩的客户转型升级。

市面上育养分区模式跟正大2008年推广的河蟹“3+5”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正大虾蟹料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在螃蟹料上,最高销量也曾有4-5万吨,可以达到湖北整个市场的30%。整个湖北区域目前螃蟹料容量应该在8万吨左右,受退湖还田政策的影响,市场有些萎缩。

针对今年虾蟹料市场的特点,正大也做了几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在人员上引入精兵强将;二是对产品做了升级和优化,更贴近于市场实际需求;三是通过建工作站,配备专业水质检测设备和服务技术人员,全面升级技术服务能力,目前已经布局了14个。正因为这几方面的举措,今年取得了良好的开局,估计虾蟹料全年同比增长率至少在30%以上。

我们也在反思,以前的正大的虾蟹料由于产能受限供不应求,所以给了同行很多的机会,现在要把正大的产能扩大,同时提高人均效率。小龙虾料毛利过低后,直接影响企业对运营成本的管控,有的企业可能是直接裁员,正大则是加大力度做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强化服务能力。正大去年的人均销量大概在1000吨,今年设想做到1500吨。

未来几年,正大动保会非常快速的突破。得益于正大水产一把手重视,要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推广。我们推动保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让我们销售员能够下沉到塘口,有足够技能为客户创造效益。

小龙虾产业调研行专题


唐人神水产湖北大爆发,拟新组8-10家公司,大跨步冲第一梯队|调研行

重磅!建60万吨饲料厂,神秘跨界势力牵手华中品牌谋新篇 | 调研行

大胜!海大第一波攻势已完成全年20%销量目标|调研行

2021年,湖北水产料市场有三大机会点,抓住!| 调研行

建豪华饲料厂!新希望六和欲组水产料航母 | 调研行

复苏!复苏!虾蟹料市场回暖,海大华中区高目标进击!冲刺13万吨 | 调研行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