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记:从司马迁的教育经历看学霸是如何炼成的

 吕俐敏 2021-03-18

        司马迁闻名古今中外,这个评价没有任何吹牛成分在里面。最近读史记,最为感慨的就是司马迁先生知道的太多了,驾驭材料的能力太强了!就用了一部书就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人物!秒杀了所有古人和来者。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那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史记的成书,比古希腊的普鲁塔克这位“世界传记之王”要早两个世纪;写就了中国第一部通史,开创了之后史家修史的基本体例;史记里的人物故事,被元杂剧改编搬上戏剧舞台的有180多种……总之,不胜枚举。

       今天我们就看看司马迁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优质教育,成为了古今中外都著名的学霸。

         首先,司马迁的家乡在现在的陕西韩城,南临黄河,北有著名的龙门山,大河,名山,还有丰富的历史底蕴,这里曾经是古战场,古战场就意味着很多古老的传说,司马迁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饱览故土名胜,还听过很多古老的故事和传说。这片土地,从精神上滋养了他,从身体上,历练了他——生源地,很重要,生源地是不是历史悠久,有故老传说,在生源地,还要做点家务劳动,利于和农夫牧童等搞好团结,这个,也很重要!

        第二,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史官,史官,听过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的人,都知道,史官性子拗,追求说实话,还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是这样的史官,写的《论六家要旨》那么短一篇文章,成为了后世研究那段历史、哲学、文化的人,永远绕不开的一座碑。这位勤奋刻苦的学者给司马迁树立的作为父亲的榜样,男人,就要有担当,有志向——有个靠谱的爹很重要,这爹,不能是给你点钱就完事,必须得是榜样,是励志的学习的榜样,因为他奠定了家学。

        第三,司马迁自己特别喜欢读书,阅读,从十岁开始就读用籀文写的文献,籀文是什么,是西周时代的文字(见下图)。那个时代,汉代的人读的是隶书写的文字。司马迁就天天看这样的书,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基础。还转益多师,跟很多人学习。后来有机会进入国家图书馆,那更是如饥似渴,关键人家的阅读都是深度阅读,研究性阅读,比如,在《五帝本纪赞》里面就非常清晰地说,黄帝那个时代的事情,正经的文献《尚书》根本没有记录。只有一些传说和一些不靠谱的材料中有记载,司马迁就查阅资料,到传说中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走过的地方去拜访,通过那里的民情风俗看跟别的地方是否不同,通过跟那里的故老访问,看是否真的是这么回事。典型的“二重证据法”,民俗材料和文献相互印证,最后,写出来了五帝本纪,别以为五帝本纪就是神神叨叨地一堆神话放在一起的,就是这篇神话,为中国人确定了始祖,也确定了华夏与周边民族都是炎黄子孙,都是同胞兄弟,这对于我们目前的民族大团结,对于各族人民的心理定势的形成影响多么巨大,诸位自己想去吧——阅读,可以开阔一个人的视野,让一个人变得逻辑清晰,知识量巨大,还能够很好地驾驭这些知识。

(籀文)

        第四,司马迁两次长途旅行,在中国的西南、东南地区四处凭吊、瞻仰、探访、参观、听古老讲西汉开国功臣小时候的那些故事。研究各地的风俗人情,印证读书所得。实现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通过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印证与开阔视野,体验性学习,非常重要!

       第五,司马迁经历了巨大的挫折,这个挫折对于人文学者而言,尽管悲剧,但是非常重要,加深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挫折教育非常重要。

         综上,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学霸,首先要从小听故事,做一个听故事长大的人;其次,有一个靠谱的爹,能够提供足够的精神滋养;第三,喜欢阅读和旅行,真正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第四,接受必要的挫折教育,丰富自己对人生的种种体验。可见,培养一个学霸,其实也并不难。毕竟这几条,还是能够达到的,当然,司马迁遭受的挫折有点太暗黑,不过,小挫折小成功,大挫折大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