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手解决问题的最高境界是: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

 洞见历史智谋 2021-03-18

公众号:洞见 历史智谋

作者:洞见先生1


历史故事

西汉宣帝刘病已时,渤海(今河北沧州一带)及邻近各郡庄家歉收闹饥荒,盗贼蜂拥而起,郡太守们没办法制止。

为此,汉宣帝要选拔一个能够治理的人,丞相和御史都推荐龚遂可以委用,宣帝就任命他为渤海郡太守。

当时龚遂已经七十岁了,皇上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看起来不像有什么本事的样子,心里竟颇看不起他,便问道:“你有什么办法平息盗寇呀?”

龚遂回答道:“辽远海滨之地,没有沐浴皇上的教化,那里的百姓处于饥寒交迫之中而官吏们又不关心他们,因而那里的百姓就像是陛下的一群顽童,偷拿陛下的兵器在小水池边舞枪弄棒一样打斗了起来。现在陛下是想让臣把他们镇压下去,还是去安抚他们呢?

汉宣帝听他讲这番道理,一下子神色严肃起来,说:“我选用贤良的臣子任太守,自然是想要安抚百姓的。”

龚遂说:“臣下听说,治理作乱的百姓就像整理一团乱绳一样,不能操之过急了。臣希望丞相、御史不要以现有的法令一味束缚我,允许臣到任后,所有的事情都根据实际情况,由臣灵活处理。”

宣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派驿车将龚遂送往渤海郡去。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要来上任,便派军队迎接、护卫。

可龚遂却把他们都打发回去了,并向渤海所属各县发布公告说:“撤免郡中全部追捕盗贼的官吏,申明凡是手拿锄头、镰刀等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拿问,只有手中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

随后,龚遂单独乘驿车来到郡府。

闹事的盗贼们知道龚遂的教化训令后,立即瓦解散伙,丢掉武器,拿起镰刀、锄头种田了。


洞评观点

无论什么时候,解决问题需要搞清问题,特别是搞清问题的根源所在。

龚遂明白,渤海郡附近盗贼兴起,起因是饥荒,根源在官吏对百姓的不体恤。其实,如果不是威胁到自身生存,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

即使是饥荒,百姓也是向往着能有一口饭饱肚子而已,要不是被逼无奈,也不会走到做盗贼这一步。

所以,龚遂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处理起来也就是得心应手。他知道,盗贼可以强力镇压,但成本高、效果差,也容易激起更大的民怨、民愤。

而龚遂直接撤销抓捕盗贼的官吏,鼓励百姓耕种,向百姓释放了缓和的信号:在我来之前,不管你是不是盗贼,只要现在你放下武器,就是良民;如果继续对抗,大概率是死路一条

盗贼也明白,继续对抗只会不断升级官府的暴力对抗,最终大概率是要吃亏的。但如果现在不抵抗,自己已经做了盗贼,也没有回转的余地。

但龚遂高就高在,卸下了盗贼的心理负担,消除了他们的顾虑,自然就愿意做回正常人。这使本来已经处于对抗紧张的氛围,瞬间消失,回归平静。

龚遂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是高手中的高手,能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弄清问题的根源,顺势而为,对症下药。

如果一旦追求私利,很容易将解决问题的方向搞反,将无事弄成有事,小事弄成大事。但当前这种反向处理的情况越来越多,因为多数人都在追求私利。

各位朋友,你怎么看?欢迎点击“在看”,留下你的真知灼见,一起交流,汲取古人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