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君说 魏晋乱世,朝堂之上血雨腥风。而竹林之下,一群名士对酒纵歌、肆意酣畅。 后世称他们“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大多为隐逸高士,而山涛,是其中特殊的一位。 他既有清流名士之风,又有位极人臣之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山涛,他如何能够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学而优则仕 《论语》中曾录:“学而优则仕”。学有余力,就去为官,方能推行仁道。 仕途,是古代无数文人心中的志向。山涛也不例外。 年轻家贫的时候,山涛对相濡以沫的妻子韩氏说:
山涛心志高远,可毫无背景的他,在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下,直到四十岁才做了地方官。 做官时间不长,山涛便敏锐察觉到庙堂上山雨欲来的高压气氛。 有一次,山涛与同僚石鉴一起外出办事,共宿一屋。 夜里,山涛翻来覆去睡不着,踢醒石鉴,问他说:
石鉴睡眼朦胧的说:
山涛说:
那天之后,山涛果断辞官而去。 不到两年,政坛果然天翻地覆。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势力被诛灭。司马氏彻底掌权。 山涛见微知著,早早看透司马懿的野心,预见到两派势力相争的残酷,及时远离政务,才免受波及。 孔子曾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明哲保身是一种极高的处世智慧;能够抓住机遇、及锋而试更不失为一种胆魄。 司马氏政权稳固之后,山涛因与司马懿夫人有表亲关系,借机再次入朝为官。他被当权的大将军司马师比作“当世吕望(姜太公)”。 从司马师当权至司马炎建立晋朝,山涛凭借卓越的政绩与德高望重的地位,一路加官进爵,官至奉车都尉,晋爵新沓伯。 可后来,为了保护德才兼备的好友裴秀不被陷害,山涛得罪权臣,被贬为冀州刺史。 在民风鄙薄的冀州,山涛坚持勤勉为政。他搜访隐士,劳心劳力选拔贤才,先后任命三十多人,这些人全都显名于当世。 经此一事,当地鄙陋的风俗得以改变,百姓更加仰慕推崇山涛。 在山涛其后几十年任职期间,他为朝廷举荐贤才选拔百官从未失准,这些人物列名成册,在当时被称为《山公启事》。 尘世风雨如晦,山涛却能以政治才能,完成他内心兼济天下之志。 他也能以智慧的处世之道,包容与他的人生追求完全不同的人,并引以为倾盖如故、白首同归的挚友。 山涛 相交贵知心 山涛曾对他的夫人韩氏说:
韩氏对丈夫整日为伴的两位好友深感好奇,便央求丈夫带阮籍和嵇康到家里,韩氏为他们备了酒肉,然后在墙上凿了一个孔,偷看了他们整整一夜。 山涛问起韩氏观看的感受,韩氏评价说:
山涛的确器量不凡,不仅体现在能够接受夫人偷看年轻美男子一整夜,还体现在他与朋友的相交之中。 当时,山涛引以为傲的挚友嵇康,因与曹魏有姻亲关系而处境艰险。 年长二十多岁的山涛,为这位潇洒放达的挚友操碎了心。 他调离选官之任时,特意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希望能以此缓和嵇康与当朝的关系。 而嵇康回给他的,是一封洋洋洒洒千余字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字巨源)。 嵇康在信中详细陈述了自己不愿做官的理由,例如,嵇康说他喜欢睡懒觉,做官必须要早起,这是他第一件不能忍受的事情; 他喜欢抱着琴随意走动吟咏或者到郊外去射鸟钓鱼,如果做官总有吏卒跟在身边,行动不自由,这也是他不能忍受的事…… 凡此种种,看起来荒诞不羁。 朝野上下,人尽皆知二人绝交之事。 品性如同璞玉般淳厚的山涛,并没有半分怒气,而是透过这篇悉心撰写的绝交书,读懂了嵇康的拳拳心意。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人与人能够成为朋友,最重要的是了解彼此的本性,然后成全他。 嵇康的天性,便是绝不愿随波逐流,宁折不弯、宁死不屈,是他的处世之道。 正如山涛的天性中有一份与嵇康完全不同的圆融,他能够与世浮沉而不失本心,渴望建功立业而无视功名富贵。 “君子和而不同”,山涛与嵇康对待人生的态度如此不同,但他们内心相互尊重。 所以山涛心里深深明白,嵇康此举,只为了与山涛划清界限,不连累他追求仕途。 这不是绝交,这是成全。 正因如此,后来在那响彻着绝世琴音《广陵散》的血腥刑场之上,嵇康赴死之前,才会对他的儿子嵇绍说:
真正的友谊便是这样,从不靠表面的形影不离来维系,而是内心的相互懂得、不离不弃。 嵇康过世之后,山涛不负嵇康所托,对嵇绍照顾有加。 嵇绍成人之后,山涛亲自推举他入仕为官,后来嵇绍官至侍中(相当于宰相)。 两位精神境界极高之人的友谊,便是如此荡气回肠。 忠于自己,成全对方,彼此信赖。 嵇康 出世与入世 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里这样说:
嵇康不愧为山涛的知己。 在世俗的大染缸中,山涛何曾没有面临过诱惑与考验,可他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不为外界动摇,始终坚持对自我的期许。 有一回,性情贪婪的鬲县县令袁毅,向山涛行贿百斤蚕丝,山涛知道他不只贿赂了自己,于是表面上如同别人一样接受了。 直到袁毅行贿之事败露,山涛的名字出现在被贿赂的名单里。 其他被贿赂的官员早将贿赂之物享受殆尽,对自己收贿的行为无从辩驳。 而山涛却面不改色的取出百斤蚕丝,只见上面积满灰尘,封条都没有拆开过。 富贵荣华从来不是他所追求的,为国效力、干出一番作为才是他的抱负所在。 山涛在官场游刃有余而不失节操,他日常处事同样有尺度、有底线。 晋武帝司马炎听说山涛喝酒八斗就醉,特意想要试探山涛的酒量。 武帝准备了八斗酒请山涛喝,但暗地里偷偷加了一些酒,可是山涛喝下八斗便不再喝了。 史书写下:“涛极本量而止”。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山涛一向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 所以他晚年屡次辞任官职,却又因帝王不舍,而反复被强行起用。 太康三年,武帝升授病榻之上的山涛为司徒,位列三公。 行将就木的山涛,最终实现了当年对妻子韩氏许下的“三公夫人”的诺言。 山涛已位极人臣,在黑暗的西晋官场周旋三十余年,却一生清廉。 太康四年,七十九岁的山涛去世之时,旧宅第仅有屋舍十间,连他的子孙都容纳不下。武帝体恤,为他的子孙建造了住宅。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评价山涛“如浑金璞玉”。 他的本性就如同未炼过的金和未雕琢过的玉,于纯真质朴之中深藏高贵。 百年之后,东晋名士谢安发现晋武帝赐给山涛的东西总是很少,便问子侄们这是为何? 后来的一代名将谢玄回答说:
山涛 山涛一生所求不多,从不为一己之身而谋,只为天下而兢兢业业。 竹林七贤中,山涛艺术造诣不如嵇康、文学才华不如阮籍、思想深度不如向秀,喝酒比不上刘伶,敛财比不上王戎、音乐天赋比不上阮咸; 但他选举贤才无数,为百姓所做的事,又非其他几位所能比了。 入世做官与出世隐逸在他身上毫不矛盾。 竹林之风,从来不在于是否出世,而是坚守自我,活出自我,成就自我的精神。 不畏惧逆流,不谄媚世俗,用自己的方式过一生,就是生命的高贵。 参考资料: 1.《晋书·列传第十三章》 2.《晋书·列传第十九章》 3.《世说新语·识鉴》 4.《世说新语·赏誉》 5.《世说新语·贤媛》 6.《世说新语·言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