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A娃的“矮树枝”,陪伴孩子走出情绪障碍

 ADHD家长会 2021-03-19

昨天,一位家长在后台留言,咨询如何面对有情绪的孩子?孩子因为钢琴考级接连几天非常焦虑。

每个人在考试之前都会或多或少产生紧张情绪,适当的焦虑其实有助于提高注意力,但如果情绪崩溃就值得注意。

妈妈说也没有怎么给孩子提要求,只是内心希望孩子能考级过关,觉得这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太低,担心孩子无法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考试,我觉得考试分有形的和无形的,写试卷回答问题是看得见的,有分数来展示,生活,工作,婚姻难道不是考试吗?每一次当你开始选择决定时其实就是考试!

在讨论如何面对孩子情绪这个话题时,还是想借一个网上的故事来做一次心灵剖析。这个故事很多家长可能在网上阅读过:大连一位教授妈妈把一个“笨”女儿培养进全国知名学府,再让她进入大连知名的律师事务所,但女儿工作没多久却以结束生命来谢幕人生。这个女孩未必是ADHD,但她的遭遇却是很多有情绪的A娃同样面临的一种困境。

这位母亲是一位年轻的教授,从个人素质来评价,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女性,爱人是一位非常有地位的官员。作为这样一个家庭出生的女孩,别说父母对她期望值高,所有身边的人也是同样看好孩子未来的发展。

但基因和遗传从来就不是百分百,这个女孩从学说话就输在起跑线上,学啥都没别人快,女儿的表现让母亲大跌眼镜。等到上学后,母亲更焦虑,考试稍微有难度,女儿就做不出来。

母亲的第一个错误。觉得孩子一定是大脑营养不够,于是买了五花八门的保健品逼着孩子吃,结果造成孩子生理早熟,后来医生干涉才停止疯狂的“催肥”行动,其实孩子受伤的何止是生理,这时心理上也开始受伤,内心是这样自我对话:我很笨,所以妈妈才让我吃这些东西,我现在身体出现状况,都怪妈妈。

母亲的第二个错误。为孩子排满了补习时间,重金聘请大连知名老师辅导孩子,孩子果然进步了,偶尔还能考第一。妈妈更加自信,觉得女儿有潜力可以挖。

其实这是一个假象,孩子在有经验的老师带领下针对性复习,一般考试确实没问题,就像苹果在小学经常数学考满分,就代表她数学好吗?其实苹果一参加竞赛就原形毕露了,从来得不到名次。

这个女孩同样只能做出简单题,竞赛就无法脱颖而出。这时孩子内心已经产生阴影了,为啥平时还觉得不错,关键时刻却不行呢?我们对苹果说这种超级难题,做不出来的人很多,老师选拔你去参赛是希望你开阔眼界,没有要求你夺名次,这种为班级争光的事是班长和学习委员要负责的(其实不该这么说,对人家孩子不公平,主要为安抚苹果情绪)。不要让孩子产生错觉,我进入到重点学校,我的成绩就一定非常好,因为在一个优秀的群体,处在尾部的人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撑能力才能坚持走下去。

母亲第三个错误。这个案例中的母亲坚信只有优质的学习环境才配得上女儿的未来,学区房,老公权力资源,名师等都用上了,女儿最后也没辜负她期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进入了她所认为的好单位,这一路看起来很励志,很美好。妈妈的心情越来越好,女儿的心情却越来越差,多年累积的压力让孩子崩溃,女孩难以应付,她留给爸爸妈妈最后的心里话是:

爸爸妈妈,我一直希望可以成为你们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可是,我始终成不了那种人。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别人的优秀都是用来突出我的愚笨。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许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类,不聪明,但活得很快乐。

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女孩天资一般,不算聪明,也不算笨,但绝不是母亲内心认为的宝藏女孩,自己用力挖掘就可以发光。

看完这个故事,让人难以平静。妈妈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她只看结果,虽然学得辛苦不是考上名校了吗?进了单位虽然能力差,但有父亲的影响力关照,不会被开除辞退的,孩子你为啥想不开呢?

我觉得这就是对孩子的不理解,你自己很年轻就成了教授,系主任,处处是鲜花和掌声,在人群中是风光无限,可女儿在重点中学,大学和名企,周围很多也是和你一样优秀的人,可自己就是比别人行动慢,理解老师和领导的意图差,遭到无形的排挤嘲笑,甚至嫉妒恶语中伤,这样的环境能安心快乐吗?孩子提出辞职不可以吗?其实这原本是避免发生悲剧的最后一次转机,但这位母亲的执念是无法更改的。

这位妈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含泪说:“我把家丑外扬,只是想用女儿的生命换来其他家长的警醒。”在这里,她用了“家丑”这样一个词汇,事实上在她看来,女儿从小不优秀就是一种“家丑”,这才是让她多年疯狂鸡娃的根源。女儿则在日记中给予她这种理念一个回应,“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不是所有的小鸟都能飞得一样远,不是所有的小鸟都能飞得一样高。谁都明白,飞得的越高,就能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但又有多少人能理解飞不高的苦恼呢?

面对A娃出现情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觉得是脆弱,矫情,玻璃心,缺少挫折锻炼,长大就没事了。有的家长说,我没要求他考第一名,也没说一定要上重点,但是你每天说别人家孩子多优秀,你每天看着孩子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每天唠叨要好好学习,花大钱买学区房,找关系进重点班……孩子就不由自主产生压力,因为他很清楚达不到你们的目标,他在那棵矮树枝上能自由的蹦跳,很快乐,你非让他上那棵高树枝,他就提心吊胆,不敢挪动,可你却觉得他上去后眼界开阔了就会很快乐。

很多家长会问,那么A娃就地躺下,不学习不奋斗了吗?不可以。如果这样,那连矮树枝也攀不上。

我觉得家长首先要定位明晰,我娃就是一个中等生,在外力助推下,变成中上等有可能,再往上变优等几率就很小,如果强制打压,很可能就崩溃了,矮树枝也站不稳了。

所以定位一个合适的目标,给孩子一个盼头,才有干劲,苹果每次考前,我们都不会去鼓劲加油,相反越到大考越减压,比如这个单元很难,我们觉得她掌握还不熟练,考前就说,这次考试可能很难,你能考到及格就很不错了,当然不及格也有可能,苹果会说真会这么差吗?我觉得及格还是没问题的,就是有点担心考不到90,说完自己赶紧就去再复习,她还是希望能多考点,我们目标定低了,她情绪松弛下来,结果确实考不到90,考了80上下,班级优秀生是可以考到90的,这就是高矮树枝的差距,接纳了,孩子和家长之间就轻松了,我们始终告诉苹果,你没那么优秀,但也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糟糕。

欲速不达,如果希望孩子能走的顺畅一点,那就先攀上矮树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