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书里的维新领袖,竟是个欺世盗名之徒

 牧笔书生 2021-03-19

清朝末年,列强欺华。各地索款,蛮不讲理。无奈实力就是一切,面对列强的种种无理之要求,政府也只能听之任之。

面对山河危难的现状,一群有志青年勃然而起,进京面圣,要求维新。

从历史课本上,我们知道,这群一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首的青年,最终维新了百日,最终失败。康有为出逃法国,梁启超栖身日本,谭嗣同等六君子丧命天朝。

康有为

历史没有假设,我们不知道维新坚持下去是否会成功,但放弃维新的清朝政府在不到两年后,被八国联军赶出了京城,屈辱至极。

于是人们就想到,假如当时变法能坚持下去,也许就是别样的局面。于是,大家自然而然地为坚持变法的领袖们叹息。而其中又以康有为为首,连梁启超都是其弟子,人们更加佩服起这号人物了。

然而,也许你万万想不到,这个维新派的领袖,其实是个欺世盗名之徒。

就在刚才,小生打开某度网站搜索“康有为”,并点击空格,结果联想出的关键词是这样的:


我的天呐这么神奇吗?对,就这么神奇。别看下面那几个好吗,注意看:“欺世盗名”的联想词已经排名第一了。

康有为到底哪欺世盗名了?

康有为生于1858年,是个官好几代,从小就和政治接触。而且他家境还可以,因此也很有学习先进知识的条件。

1879年,康有为去了一趟香港。这一去非常要紧,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的知识。后来他在对资本主义逐渐了解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西方制度的先进。

1895年,在甲午海战被小日本完虐之后,清朝廷被迫与日本人签订《马关条约》。面对日本人强迫清朝廷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康有为坐不住了。趁入京应试的机会,联合各省应试举人上千人,于四月初八日(5月2日)联名请愿,发动“公车上书”。小时候以为是康有为在公交车上上书的(那时很傻很天真),后来才知道,所谓公车,是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这件事上就有问题了:这次上书究竟联合了多少人,无法考证。有说三千多人的,还有说一千多人的。甚至公车上书这件事到底发生过没有,都不敢完全确定。这里说的还是康有为引导的这次公车上书,事实上,当时的学子们很多人都自发地上书给皇帝,前前后后共计15起,康有为这只是其中之一(据说还中途跑路了)。就像之前我们说林冲,只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之一,其实一点不牛逼。

1898年,历史性的一幕上演了: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

然后这里也出问题了:康有为号称自己和皇上聊了好多次,而且聊了好几个时辰。事实上,光绪只和他见了一面,这一面也就一个小时左右。短短一个小时就封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且,康有为这个人根本就是胆小怕死之徒。他看到变法可能要失败了,就一溜烟跑到了天津去。这边戊戌六君子被抓的消息刚一传来,他转身就上船溜了。谭嗣同的诗还没吟完,康有为都已经在国外了。

逃到国外后,康有为每天就想着怎么美化自己。什么伪造自己上的奏折啊,什么编写皇帝给自己的密诏啊,啥都敢写,忽悠了无数的人。据说他和光绪皇帝的合影都是他伪造的,估计这就是ps的雏形……


就这样,大家以讹传讹,就都相信了康有为这个伪君子。

好在这段历史过去未久,各种证据尚未遗失。经过历史学家们的考证,康有为的真正面孔也得以曝光。

可惜他父母之心,盼子成龙,大有所为。也许他们在地下看见自己儿子是个这样的人,也许会想,儿子有为,倒不如碌碌无为。

中国历史上最牛逼的一次投资,你绝对猜不到是哪个单位

自从他退役,中国足球从此再没没缓过来

奉哪里的天承运,哪一位皇帝诏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