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攻原得卫者,信也》

 野之老 2021-03-20

这话是孔子对晋文公所做的评价,说的是有次攻打原国,结果不但攻下了原国,而且还意外地收获了卫国;分析原因,孔子认为这是因为晋文公的“信用”使然。

究竟如何,韩非《外储说左上》里记载道:当初晋文公准备攻打原国,事先只带了十天的军粮,同时晋文公也与众大夫们计划十日内拿下原国。可是围攻原国十日后,晋军并未曾攻下原国,晋文公遂下令退兵回国。这时,突然有位从原国都城中跑出来的文士,特别向晋文公报告说:“原国城内也已经弹尽粮绝,若晋军再坚持三日,则原国一定会被攻下。”众大臣们也都劝着晋文公能够继续坚持。不想晋文公这次主意已定,他对众人说:“之前我与众将士都已经约好了为期十天,如果到期还不离开的话,那么我岂不是失掉了信用。若因失掉信用,纵使得到了原国,我也是不愿意的。”结果晋文公此举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国人听说此事后做出了决定:“国君若都像晋文公那样守信用,怎能不归顺呢?”遂整个原国就举国向晋文公投降了。与这事八竿子打不着的卫国听说后,也与原国人说了同样的话,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举国投降晋文公!后世孔子在知道此事后,遂专门将此事记录了下来,并且对此评价说,这是因为晋文公重“信用”的缘故。

今天读起这则故事,无论如何我都看不出晋文公的撤兵之举是出于“重信用”!明明是自己所带的粮草只有十日,十日过后,弹尽粮绝了还怎么打仗?除了撤兵还有别的办法吗?怎么就落了个“重信用”的美名声?但毕竟原国和卫国是真降了,此足可见,原国国君与卫国国君,在国民心目中,是何等的不重信用!这其实与晋文公是否重信用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