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人类需要博物馆吗?

 NaNaInUK 2021-03-21




今天按计划是应该推送旅行路线,但有一些话实在忍不住想说,只好将“业务”推后一天了。

周五有前辈帮转了我那篇“大英博物馆里的文物是哪来的”,于是有幸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在此对前辈和新朋友们都表示诚挚的谢意!

有朋友给我留言说,某大号也在当天推送了同样话题的文章,但讲的故事跟你完全相反。一直到今天我才想起去看看,拜读完那篇十万加后,我并不惊讶但心里还是难以平静。


作者自己用蓝色着重点出的那句:好在奥斯曼当局始终对于神庙的古迹遗存怀有着尊重的态度。

下面是来自卫城博物馆官网的截图:


为了防御威尼斯的进攻,奥斯曼帝国将雅典娜耐克神庙(非帕特农神庙)拆除用来加固城墙和修建防御工事。
这真是对古遗迹十分尊重。

作者还指出:虽然作为火药库的帕特农神庙被炸毁了不少主体,还是保持着大部分的完整。

还是来自卫城博物馆官网的那张截图,这次的重点是下句:


博物馆形象地描述说,那次爆炸令神庙里的许多雕塑都飞上了天,散落在卫城山上。

其实,帕特农神庙毁于爆炸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并非完整地保存到了近代。即使是作者文中提供的那张图片,也能看出来毁坏有多严重。

而作者提供的那张来自维基的图片,在维基百科页面是配有介绍的:19世纪30年代画家Pierre Peytier所作,描述的是1715年之后建造的奥斯曼清真寺与旁边的神庙遗址。


此时放在博物馆里的那些雕像,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没有那次爆炸,这些古希腊神仙不会如此残缺不全。

帕特农神庙从公元前五世纪建成,经历过诸多劫难。火灾、抢劫、改建……但石雕一般很难被破坏,直到成为火药库……

还有这一张动图,作者想告诉大家,这是帕特农神庙被英国人拆走前后的对比:

但其实这张图对比的是最初的神庙、与今天游客们见到的神庙(回看作者提供的上一张带清真寺的图片,明显能看出来神庙早就没顶了)。


希腊政府正在进行神庙的重建工作,可以理解他们十分想要回那些石雕,但我想他们即便要回,也不会用原物去还原神庙,而且也没必要用古物去还原神庙。

在此插一句:其实很多大教堂内的名画都是复制品,真品都在美术馆。一是因为环境不适合油画的保存,二是集中放在博物馆会被更多人欣赏到。

❖  ❖  ❖  ❖  ❖  ❖  ❖

当然,我挑出的这些小错误,也许只是作者的疏忽,或者对信息收集的不全面,毕竟这么大的号,受众者几百万,应该是相当专业的团队。今天斗胆挑错,是希望大号能够做到更严谨,传递正确的信息,而不仅仅是“正能量”。

其实那篇文章里还有许多小细节值得商榷,我觉得也没必要挨个说了。我个人的习惯是看到任何信息都要查证,不管出处多么权威,都要再找至少一两个来源对比。我也建议朋友们都养成这个习惯,大家都说现在信息轰炸,虚假内容满天飞,那么这个习惯就更加必要。比如今天您看到我这篇文章,就可以再去查证一番,我和大号谁的信息更准确。

在此我申明一点:我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或认为应该将文物都放回原位,或支持博物馆的存在。
我只是不赞成用虚假的信息写故事

  

开篇我说,看到这样的文章我内心既不惊讶又无法平静。

不惊讶是因为我熟悉这个套路,在貌似不起眼的小细节上含糊其辞甚至作假——但这些小细节对陈述事实至关重要!然后在大道理上慷慨激昂,让人不容辩驳。
难以平静是因为——如果有朝一日我看这些文章终能做到内心毫无波澜,那大概我也不会继续写文了……

于是,我今天还是忍不住敲下这些字。
接下来,借此机会再跟大家探讨一个话题: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博物馆?

想到这个问题,是对上篇文章的留言区有感而发。

首先,博物馆是做什么的?一般来说,博物馆有三大主要职责:收藏保护文物、研究、以及教育。

博物馆并不只是一个旅游景点。开放给公众,令公众有机会欣赏文物、从而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普通百姓对博物馆最基本的认识。

大英博物馆的山形墙:文明的进程
此时博物馆在趁闭关维护,图片上的雕塑不是真的,是纸板印刷品

那么,我们需要以这种途径去认识人类文明吗?

现代考古学自19世纪兴起后,中东、埃及、古希腊的历史被揭开,接着其它文明古国例如中国、印度和玛雅文化的过往逐渐从沉睡中醒来。虽然考古学一直在发展,虽然我们已经发掘了无数古迹,几乎拼凑全了祖先的历史。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仍然处于了解人类历史的中间阶段。而且对于普罗大众(非专家),说是了解的初级阶段也不为过。

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个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的存在,我个人感觉很有必要。

写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没有冒犯之意,但很可能是真的。我猜想很多痛恨大英、大都会这类博物馆的人,可能并没有去过博物馆,因此无法想象博物馆所能带给人的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

博物馆内不止有展出的文物,也有专家们潜心制作的关于一种文明、一个古国、或一种文化的详细介绍,配合文物学习,生动易懂

当然去博物馆也不必到国外,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我都非常爱,每次回去都要去逛逛。虽然这两家博物馆内的文物介绍做不到大英和大都会那样翔实,但走一遍也能收获不斐。

上海博物馆

这时候有朋友可能会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的博物馆内只有自家的藏品。
这个问题我放到最后聊,现在先继续我的第二个论点:在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地区仍然处于互相了解的阶段,我们需要以全球视野去了解多种文明

我在讲解大英博物馆时,总会提醒大家:请注意这个时间,待会儿我们去到xx馆的时候,看看此时那边发生了什么。

如果你走一遍大英,会发现每种文明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自古以来,人类的文明就在互相影响中同步向前。一个大型综合博物馆,是现存的、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最佳方式。

我知道很多朋友心中忿懑的原因:是啊,方便全世界人民去欣赏学习了,但我们自己看不到。

上篇中我回复一位朋友的留言:文物不管放在哪里的博物馆中,都无法做到给所有人看见;如果承认“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这个观点,我个人感觉放在大英、大都会、卢浮宫等,会有机会被更多人看见。

有朋友提到文物有捍卫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意义。在此借用前辈的话:


2017年我去大都会的时候,正好中国馆展出徐扬的《乾隆南巡图》(大都会的中国画会定期更换,计划去的朋友可提前去官网看相关信息)。我当时的真实感觉是:幸亏保存在这里,不然我恐怕一辈子不得见。

也许有人看见这段会骂我洋奴,但你想想,古画保存有多不易(我们故宫的《千里江山图》迄今为止只展出过三次,古画的每次展出都会有损伤的危险)。而如果它们是落在私人手里,我们就更没机会看到了。

收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乾隆南巡图》第四卷,我贴着玻璃柜子拍的

正好说到这里,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博物馆,这些文物会在哪里呢?

想想博物馆诞生的原因就知道了——会在私人手里,我们普通百姓一辈子都不得见。

为什么会在私人手里?这才是许多人关注的重点,是他们掠夺去的啊!
关于这个话题,我上篇说了很多,不想再赘述了。的确是有许多不光彩的手段,但是绝大多数还真是买来的。你也可以说大部分是低价买来的,这个怎么说呢,多看看文物背后的故事,能有更多理解吧。

每件文物背后的发现和买卖故事,何尝不也构成了人类的历史?

现在说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没有别的国家的文物,但我们的文物好多都在别的国家博物馆内,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还是那句话,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独特的历史,这段历史是被物品原所在国的历史决定的。很遗憾我们无法改变历史,如果你认为要回文物就是修正了历史的话,可以坚持这个观点。但请不要忘记,历史上的国界线从来都是在变动的,以后也很可能是 。现在世界上每个地区的人民及他们的文化、极度偏远的原始部落除外,都是由其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民族交融而来。现在的希腊人并非建造神庙的古希腊人,也不是卖出神庙给英国的奥斯曼人。

第二,现代考古学是被西方发展起来的。很不凑巧,并非拥有古老文明的地域先掌握了这门科学技术,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部分。
鉴于当时的道德认知和法律局限,最开始发现的文物被发现者拿走了。但是现在相关法律已经健全,我们自己的考古学也大有发展,刚刚出土的三星堆文物是肯定不会被抢走了。

❖  ❖  ❖  ❖  ❖  ❖  ❖

那个大号文章最后批评了英国前首相卡梅伦,说他曾讲过一句令人震惊的话:“一旦你开口答应还一件,有一天你就会突然发现大英博物馆变空了。”

我懒得去花时间考证这句话了,不管他有没有说过这句话,这的确会是事实。

当我们把博物馆里所有的东西都放回原位,世界上将再也没有博物馆。

那么,你觉得在人类发展的现阶段,我们需要博物馆的存在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