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三彩收藏正当黄金时期

 新用户99808155 2021-03-22

  说起唐三彩的发展历史,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多彩陶器,“三彩”并不特制三种颜色,而是多种颜色的意思,白色黏土作胎,再施以含有多种矿物的釉料,通过八百度的低温烧制而成,同时呈现红、黄、蓝、白、紫、翠绿等多种色彩,因此唐三彩准确的名字是“唐代彩色釉陶器”。

  唐三彩烧成温度最 高约1100度左右,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还是唐三彩研究的专家。试想,行家运用现代技术“克隆”出来的仿品与真品还会有什么差别呢?回答是肯定的,真品三彩的基本特征,高仿三彩都具备了。可以说,相同点已经达到了99%以上,余下还不到1%的较为特殊的特征,目前是无法仿造的,因为这特殊之处惟有千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人力暂无力为之。

  “唐三彩的兴起、发展和衰退,与唐朝的政治经济相伴随:初唐的创始,盛唐的发展,安史之乱后的衰退,似乎是合着一个节拍进行的。”(杨永善:《中国陶瓷》,台北:淑馨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07 页)盛唐就是这个节拍中的最强音。从武则天中期至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即公元8世纪初到8世纪中叶,这是中国古代的盛唐阶段,唐三彩极为兴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贵 族、官吏的喜爱,唐三彩烧制数量多、质量精美,代表了唐三彩烧造的最 高水平。天宝之后的唐朝社会动荡、经济衰退,唐三彩随之逐渐减少,也不再精美。原本高大生动的三彩俑不见了,只有一些小器皿。五代以后更是一蹶不振——从它盛极一时到衰落,只有百年时间,犹如昙花一现。也许这就是它完全被史籍忘记的原因。

  唐三彩因为是在色釉中加入了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了浅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赭黄等很多种颜色,但是多以黄,绿和褐色三种颜色为主,所以叫唐三彩。主要是在陶坯上涂上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色彩协调为特色。

  对于现今的“唐三彩”收藏来说,造假方与鉴定方一直处于P K的状态,连不少专家都在假货面前栽了跟头。著 名文物鉴定大师王世襄曾想出一招,可以让假唐三彩无处遁形,顿时解决了这一大难题。

  唐三彩的诞生也是三彩釉装饰工艺的诞生,是釉彩装饰和胎体装饰结合的过程。

  隋朝是宗教雕塑的黄金时代,是雕塑发展的高峰期,并带有希腊末期艺术和波斯艺术的特点,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唐朝雕塑的风格和技艺特点,从而直接影响了唐三彩的塑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