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聪明只是没办法的选择;堂主读《心智探奇》05

 鱼堂主 2021-03-22

你好,我是鱼堂主

今天继续读《心智探奇》,开始读新的一章“自然选择理论”,听起来很高级,真正理解了也没有那么难。

自然选择说白了就是傻等,完全自由竞争。最后谁活下去,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没有主动干预,也没有刻意发展智能。

因为生物早期如果就拥有智能可能会被饿死,因为大脑需要很多能量,占体重的2%,却要消耗20%能量,而且思考会让反应变慢。

遇到危险远没有本能反应更加靠谱,消耗能量多,反应又慢,发展智能干嘛!

按生物的本能来说,大家都是想少干活多享受,之所以要做那么多事,学那么多东西都是没办法的选择,都是为了活着。

在所有生命体中,只有人进化出了智能,人依然在进化,并且朝着无法预知的方向进行。

01

变聪明只是没办法的选择

现在地球上的人都是智人,觉得自己非常聪明,其实动物都好傻,天然的排在食物链的顶端。

其实把人“变聪明”并非是必然的,可能只是没办法的结果。

在1.45亿年前,人类还和老鼠是本家,大家一起夜间出现,快乐的玩耍和觅食。

来见识一下老祖....


而自然并没有努力的照顾人类,努力让我们发展出智能。整个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沙盒,环境各种各样,每个物种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演化,自然会淘汰那些不适合的演化。

比如,一群老鼠种群,本来生活在一片海边,其中有几个觉得森林吃的更多,有的觉得应该去山上找活路。于是他们就分成几波,去森林的变成了猴子,去山上的死了,在海边的成了海豹,还有一些固执的继续选择做老鼠。(不严谨的推理,只要明白意思就行

自然在这个过程,并没有任何主观行为,只是默默的淘汰不适应的演化,保留适应环境的种群。

环境越来越复杂,不同的演化造就了不同的种群,相互竞争谁进化出新的优势,谁就能提高生存几率。

为了生存,有的进化出巨大身体,有的变更加灵敏,而人类选择进化智能。

还有一种可能,人类也想进化成大型动物,只是早期太弱小,只能凑合的演化。想进化大型动物,可惜能力不够,没办法都进化到这一步了,凑合也要继续,于是就放弃了体格而转向了智能大脑。

一切都是为了继续繁衍生存,变聪明也只是需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无论中间有多少理由,自然都没有主动参与,它做的事就是傻等,谁留下就回馈谁。

02

自然选择的前提:足够的变异和足够的时间

现在人类确实是不可思议的成就,花100万年也设计不出来,只能用自然选择来解释。

甚至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也不知道哪个因素会成为优势,所以在复制的时候并不是100%的复制全部基因,而是保持基本盘90%以上和上代相似,预留10%左右的误差,这个误差就是给下一次调整改变预留空间。

没有一个形式是完全契合环境的,当下的完全契合,在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将会是灾难。

所以没有永远最完美的符合,我们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不完美,因为它有可能是下一次进化的基础。

由于没有替代选择,我们不得不接受自然选择作为对这个星球生物的解释,即使它还没有证据。

自然选择在野生生物中也被观察到。

你相信鱼也会追求漂亮吗?

生物学家就发现,有一个种群的鱼,当环境危险变少的时候,他们就会长出漂亮的鱼鳞,黄色,红色特别漂亮。

但是环境变得危险的时候,灰色的小鱼就会很多,知道环境再次安全才会长出漂亮的鱼鳞。

“我们看不到这些缓慢的变化还在进行,直到时间之手已经标记上岁月的流逝。”

--达尔文

达尔文没有发明要解释的事实,而是发明了解释。

造成自然选择的两个前提:

足够的变异和足够的时间。

有一个女科学家,花了50年的时间把一种花从红色培育成了白色。她的方法是每次都选,颜色最浅的花作为下一次的种子,直到最后选出最接近白色的花。

时间才是雕琢之手。

变异和时间成为自然选择的两大前提。

03

只有人类进入了智能

尽管很多动物都拥有复杂的神经系统,大家都在不断地进行演化,但是他们并不是想努力演化出智能,而是为了应对生存问题。

记住这一点,智能并不是有意识的追求,而是自然选择下的产物。

很多动物做出了智能的行为,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拥有智能,知识诉诸本能的关联反射,模拟出了我们认为的智能效果。

绝对无知,是创造性技能所有成就的源头。不理解就多读几遍

人类演化出了在经验中学习,同时在大自然的另一个方向就是“自然选择”,无需理解就能胜任。

大自然选择过程就具有惊人的能力,在人类理解里被称为“奇怪的推理倒置”,因为它颠倒了一个再“明显”不过的想法:理解才是能力的来源。

这样的案例在蚂蚁生物也存在,智蚁:

有智慧的蚂蚁。

在蚂蚁物种里面进化到极致,名字叫做“切叶蚁”。

为什么说它是智慧蚂蚁,你可能想不到,他们是靠养殖业种植获取食物。

他们的工作流程,使用的是流水线作业。

之所以叫“切叶蚁”,因为他们喜欢把树叶切成片,然后带回巢穴。并非是为了吃树叶,是为了用树叶养殖一种真菌,可以理解成蘑菇。用树叶种植出蘑菇,然后再以蘑菇为食。是不是很厉害,他们是蚂蚁界的农民。

用人类的视角去类比,他们已经进化的非常完善了。有固定的食物来源,和我们种植小麦一样。而种植过程,可以用工业化流水来看待了。说它们是智慧蚂蚁,因为其它蚂蚁,都是靠出门捡东西。看到什么能吃的就带回去,有点像猿人采集打猎。

而我们进化的标志,就是开始有农业种植。从打猎采集,固定成农业种植。切叶蚁已经处于农业养殖,操作用的是工业流水线。从切树叶运回巢穴,最后到养殖基地。

有一套规范的流程,每个流程都有一个流水线工人。

一个有六个岗位:

第一岗,是巨型工蚁操作,他的任务就是把树叶切下来运回洞穴。

这种蚂蚁很大,是普通蚂蚁的10多倍,相当于人面前站一位20米高的巨人。

他的工作就是切下树叶,然后举过头顶,搬回巢穴。

这个工作在蚂蚁蘑菇养殖的开始,是整个流水线的第一环。

第二岗,是大型工蚁操作,他的任务是把整片的叶子,切成小块。

小块的叶子,方便下一个蚂蚁咬碎。

第三岗,是工蚁操作,他的任务是把树叶咬碎,然后做成球状。

这个已经是开始种植了,在养殖过程中,他会把自己的粪便掺杂其中。

跟人类种地,要施肥是一个道理。

据说放了自己的粪便,养出来的蘑菇更加有营养。

第四岗,是工蚁操作,他的任务是把施过粪便的树叶球,运到蘑菇养殖基地。

切叶蚁准备适合蘑菇的生长环境,把叶子做成的球集中养殖。

这个球体经过腐烂发酿,就会长出白色的小真菌,而切叶蚁把真菌当食物。

第五岗,是小工蚁,他们的任务就比较有技术了。

就像插秧一样,把长了真菌蘑菇的多的,拔出了放到其它地方。

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蘑菇产量。

第六岗,是育儿蚁,他们的个头最小。

任务是把长好的真菌,切成小块,给蚂蚁幼虫为食。

像当于幼儿护理师。

一共六种工蚁,也是整个流水线的岗位。

靠这种流水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养殖业。

切叶蚁已经是动物界的农场主了。

刚了解的时候,我也感觉很神奇。

居然这么厉害,看起来工序不多。已经具备了流水线作业,和程序化生产的要素了。当我以为切叶蚁,是不是有智慧的时候,生物学家给出了解释。

答案是没有智慧,甚至他们没有一个指挥者。

没有领导的情况下,完成了这样紧密的合作。平时都以为是蚁后,在指挥这些蚂蚁。其实蚁后只是负责生育,其它什么都不管。蚁后每年可以产卵1000万个,就是忙着生孩子,没空管理。

没有管理者,他们是怎么做到如此合作的呢?

有一个名词可以解释“涌现”,就是一种生物聚焦一起形成现象。

比如,我们人类在一起了,会变成村庄,更多变成城镇,最后变成国家。这就是一个涌现的过程,而蚂蚁的智能也是涌现的结果。他们并没有,一个中心指挥者。

都是靠相互之间,信息传递做出调整。

比如,有外敌入侵,食蚁兽出现。当食蚁兽开始攻击,用舌头粘蚂蚁吃的时候。附近的蚂蚁就会释放信号,其它人接收信号就会开始行动。把信号传递给最近的一个蚂蚁,就这样一个个影响下去就开始整体行动。

开始迁移,开始保护幼虫。

还有人做过一次实验,把一个树枝上面的涂抹药水。没想到10小时后,第二个环节的工蚁,开始拒绝接收第一程序送出的树叶。送了几次一直被拒收,巨型工蚁就知道出问题了,然后就不再采集有问题的树枝上的叶子。3个星期后,他们才重新接收这个树上的叶子。

这个就很厉害了,他们不止有流水线,还有质量检验机制。

第一,他们是不可能直接发现叶子出了问题,但是他们会根据真菌蘑菇,生长的情况去反向评估。

发现长势不好,马上停止树叶供应。

第二,有自己的检验标准,而且是定期检查。

第三,有自己的纠错机制,有问题就停止树叶采摘,过一段时间,还会去尝试树叶是不是可以继续使用。

虽然他们做到了,这一切看似厉害的行为。

但他们依然不能称为智能,因为他们只知道这样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就是一切都被写进基因里,并非是他们思考智慧的结果。

一切都是本能,一切都是群体智能。

每个蚂蚁都是靠本能感受,只是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慢慢向外传递,当这个感觉被别人接纳。就会变成群体行为,这也是超个体生物的表现。

每个人只需要,做出具体行为。

最终相互影响,变成一个看上去有智慧的生物。

地球多年的演进,一切精妙神奇的事情都可能出现。切叶蚁是表现的很厉害,但依然只是演化的结果。我们面对自然的神奇,不用过度的解读,说什么人类都做不到这些行为。

并非是我们真的厉害,做出了这些不可思议的行为。

只是在演化的过程中,蒙对了方法,最后变成了这样。

是的,事实就是如此,蒙对了,运气好而已。

其实人类也只是蒙对了,运气好走到今天。

所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成功者也可以理解成蒙对的产物。不要相信成功之后的总结,当你成功的时候,说什么听上去都是对的。

我们无可借鉴,只能做好自己,等着运气选择。

成功都是幸存者的狂欢,活下去尽量多活几轮,你会变得更加厉害。

04

最后一个概念“认知利基”

物种的进化是以彼此为代价。

在面对障碍时利用事物如何运转的知识达到目的。

通过学习哪些操控能实现哪些目标,人类掌握了偷袭进攻的艺术。他们运用创造性的、目标导向的行动方案来征服其他生物体,因它们只能在进化的时间意义上做出反应。

人类真正开始崛起,是因为人类进入了“认知利基”时代。

什么是认知利基?

说白了,就是进化出的认知能力,是人类获得利益的基础。

在整个环境竞争中,人类的体格并不占优势,继续进化也比拼不过野兽。而认知能力也是属于竞争的一部分,但是并没有被其他物种重视,能使用认知能力的生物很少,如果人类继续进化认知就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选择进化认知能力可以让人类做出很多事,认知利基就是提高认知有利于人的生存,有认知带来的利益基础。

人类去打猎会使用工具,在寻找猎物的还是会使用欺骗,捕捉猎物的时候会使用陷阱,为了持续吃到肉,还发明了养殖业。

这些都是认知利基带给人类物种的特点,工具是制造和使用,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对物体因果关系知识的应用。

语言是交换知识的手段。

它将知识的收益放大数倍,使它不但可以被使用,还可以用来交换其他资源和降低成本,因为知识不仅是凭借有风险的探索和实验来获取,还可以通过来之不易的智慧、天才的灵光闪现以及他人的尝试错误来获取。

如果我给你一条鱼,我就不再拥有那条鱼,但如果我告诉你如何捕鱼,我自己仍然拥有这条信息。

所以利用信息的生活方式非常适合于群居生活和共享专业技能——适合于文化。各种文化彼此不同,因为它们所分享的专业技能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受欢迎程度也各不相同。

通过认知利基给人类带来大发展,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时间让人类幼崽学习知识,掌握这些信息和技能。

这个改变进一步改善了人类社会群体的构成,为了以后的收益,让我们更加愿意在幼崽身上付出时间和资源。

养儿防老还靠谱吗?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下一讲我们说:为什么是人类首先获得认知,而不是老鼠?

今日推荐:

《时间机器》《星际迷航》《男孩的生活》《人猿星球》《猿族崛起》

我是鱼堂主,用激进的思考,寻找最实用的知识。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启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