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人很难改变自己?

 鱼堂主 2021-03-22

最近一直在看的朋友,应该发现了堂主的写作规律,主要是按“行动--思考”轮换,一周写思考,下周就写行动。

昨天的文章标题普通,但是内容被低估了,天天羡慕别人聪明,思考的深刻,特别厉害,那到底什么是“智慧”

像我这种个人原创号,不会跟团队大号一样,有特别明确的内容规划,加上我每天基本上都是日更,保持这么大输出量,很容易内容枯竭。

还是需要对内容有个大致的划分,需要时长校对,大的输出主题是“个人成长”,在细分领域有4个关键词分别是:读书、写作、思考、行动。

做读书会就是倒逼自己有持续的知识来源,通过自己的思考梳理通过写作表达出来,做到这些少不了行动的力量。

最终把读书、写作、思考、行动,打造成个人成长的系统闭环。

我一直坚信的理念,想改变命运,只需稳定发挥,想稳定发挥,需要规则执行。

你的工作、行动、努力,都要有大概的规律逻辑进行,使用惯性循环的力量帮助自己坚持行动,而积累就是从坚持行动中获得的。

01

为什么人很难改变自己?

有个朋友跟我说,自己离开读书会之后,工作比较忙时间紧张,并没有把读书坚持下去,作为一个被堂主行动培训的人,他自己明白没有时间肯定是借口,这个还是跟动力有关系。

能让你长期坚持的事,背后都有一个推动力。

比如,为什么你能坚持几十年吃饭,就因为你需要吃饭,一天不吃就会饿,就没有力气做事。

而读书成长,看起来并不能带来直观的反馈,一天不看书没啥,一天不成长也没影响,慢慢就因为动力不足而放弃了。

为什么在读书会能坚持行动?

大家都在行动就容易受环境影响,读书会是付费的不想浪费所花的成本,读书会本身有系统的规则计划,尽可能把你的行动阻力降到最低。

为什么人很难改变自己?

这个就跟行动阻力有关系,如果在一件事的行动中遇到很多阻力,就会因为困难太多而放弃。

本身说服自己去行动已经很困难了,行动中在遇到很多阻碍就更难执行下去。

比如,你想回家读书,回到门口发现自己忘带钥匙了,好不容易等其他人开门,你收拾好准备坐下读书,楼上又开始叮叮咣咣的装修。

改变自己的两座大山,一座是说服自己行动起来,另一座是行动过程遇到的阻力。

一切阻碍你的行动的事件,都可以称为“行动阻力"

你想做成任何事都会遇到不同的阻力,你为了对抗各种阻力会消耗一些精力、体力、时间,这个抵抗阻力的过程叫“耗散”。

需要克服的阻碍难度大,抵抗付出的能量就越多。而你付出很大精力去抵抗阻碍,花在解决问题上的精力就会减少。

这个就解释为什么改变总是很难,不仅要为目标努力,还要抵抗过程阻力,人的能力又是有限的,很多人改变不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花费太多时间抵抗阻力上,真正花在解决问题的时间很少。

对这一点很感谢我的父亲,虽然他们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大的物质基础,但是给了我充分的人生自由。

很多人做一个选择,面对的很大的阻力就是来自家庭。

02

行动本身的阻力

接下来我们要使用物理学思维,把这个道理看清楚了,然后再回到生活中,你会活得更明白,这个物理定律叫做“涨落-耗散定理“

放心这个理论很好理解,不需要什么高深物理学知识。

1827 年,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发现了一个看似平淡,实则有点细思极恐的现象。

他把几个非常微小的花粉颗粒,放在培养皿的水里,然后用显微镜观察。他发现这几个花粉颗粒一直都在水面上跑来跑去,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这很奇怪。水面不是静止的吗?

花粉颗粒的动力是从哪来的呢?

难道它们自己就会动吗?

后来他又换了一种物质,比如用铜粉微粒,发现也是在水面上一直这么动。

这个运动被命名为“布朗运动”。

后来人们发现不是花粉本身有动力,而是因为水分子不停在在撞击花粉,不断撞击产生的力量让花粉不停的移动。

有时候这个方向受力大有时候那个方向受力大,东一下西一下,水分子不停撞击的力量程度,在物理学上叫“涨落”。

对比到现实生活中的人身上的意思就是,人好比是花粉,而水分子就是阻力。

你有自己的目标方向,但是生活中总有一些外界的力量撞击你,你本身付出的力量,需要减去撞击的力量之后才能让你向前运动一点。

这个作用的过程就叫做“摩擦力”,就好像你向前走,但是有人从不同的方向冲撞你,你需要一边把他们的力量卸掉,一边往前进。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有多难,好不容易说服自己行动,结果行动中又不断遇到各种阻力。

更让人难受的一点是,遇到的各种阻力并非是有意的针对你,而是自然的随机触碰的结果影响。

人就是在各种随机的力量下往前走,有时候你往一个方向努力,结果遇到了很多阻碍,比如,你喜欢音乐,结果家里让你学计算机,你本来想去大厂结果去到一个创业公司。就是在各种力量的角逐下,就被推着走了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物理世界有摩擦力,真实世界有阻力。

03

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秘密

开始做读书会只是抱着美好的愿望去行动,真要每天都读书的时候,发现比想象的要困难多了。

有时候工作遇到很多烦恼,又不能马上解决,虽然下班回家会看书,但是一直找不到读书的状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花了很长时间也没做成什么事。

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

就是因为人的状态涨落太大了,随便一个什么干扰都能吸引你,你一会儿看手机一会儿跟人聊天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发呆,你几乎就是布朗运动。

但就算你注意力很集中,你一心想做好一件事,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涨落。有时候你去做一件事遇到的阻力,并非是别人针对你,而是每个人的行动相互影响产生的摩擦力,有时候只是巧合而已。

每次我们作为行动培训,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行动力,觉得自己坚持完成阅读任务很简单。

可是到真正开始读书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其中很多事情又是你不能不管的。这些小事儿让你的行动充满涨落。让你好不容易攒出来的能量,就这样慢慢被小事儿给耗散了。

真正消耗你精力、时间、注意力的不是这些小事,而是你为了应对这些小事,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状态。

你刚为了自己能读进去书调整完状态,结果一个送快递的打电话给你,说找不到你的地址,你只好从读书状态里出来给他说清楚地址,当你再回头读书的时候又要调整会读书的状态。

人的动力就是在这样的事件中,不停的状态涨落里消耗完。

为什么读书会一直倡导,建立自己的行动场,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固定的事,通过长期重复的行动,让你对环境建立一种感觉。

只要你坐在哪里,就会有做事的感觉,用环境影响人的行为,这个就是行动场的力量。

堂主一直倡导不需要你有超常发挥,每天读10天的内容,需要的只是稳定的每天坚持完成。

04

情绪稳定的好处

如果一件事你每天都需要做,一般都能坚持做下去。

如果一件事并非都需要做,情绪的稳定是坚持行动的基础。

个人状态的涨落,对人的消耗非常大,无论是堂主的内容,还是读书会的氛围,都不提倡打鸡血,我们要的是稳定的状态。

想要稳定的状态,情绪稳定很重要。

起码不能没事儿别找事儿,老百姓常用的一个词是“有奶不吃,非要作”。一个人工作已经每天很忙碌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在去沾惹新的问题,因为你会被各种岔路阻碍到无法前进。

比如,你本来是去打包一份吃的,结果又顺便去了一趟超市,看到有特价衣服顺便逛了一下街,就这样不断的走向新的岔路。

你在解决这些无端事件的过程,消耗了时间、精力和金钱,这全都是耗散。

情绪稳定有什么好处?

最起码可以帮你减少很多意外事件,平时开车遇到很多乱来的人,一般都不去计较,因为就算责任是他,我也会浪费半天的时间。

很多时候忍让不是因为害怕,纯粹是为了避免耗散。

干什么事儿都稳稳当当,不一惊一乍,不左一下右一下,不折腾,涨落振幅非常小,这样能量耗散就小。

堂主之所以能坚持日更600多天,靠就是尽量不要给自己找麻烦,尽可能减少生活中的摩擦。

想做出有价值的事,稳定持续的行动少不了,有规律的生活是减少阻力的基础。特别是挑选今天穿什么,今天吃什么,类似这样每天消耗时间的重复出现事件。

没有规律的生活会增大压力,导致耗散。

生活中注意波动和消耗,才是真正危害行动效率的核心问题。

把道理看清楚,容易帮你做出正确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