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鱼是为了赚钱。 2. 赚钱的本质是蛋白转化(将低值的饲料蛋白转化为高值的水产动物蛋白,每一条鱼虾就是一个“生物化学加工厂”,将低值饲料蛋白加工成高值水产动物蛋白,但蛋白的转化效率不是100%)。 3. 水质管理的本质是将投入到池塘的饲料中,没有转变为水产品的残余物处理干净(水质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鱼虾生活污水处理)。 4. 池塘中处理鱼虾生活污水的生物是藻类和细菌。 5. 鱼虾生活污水的主要处理内容是碳和氮。 6. 碳采用氧处理,养殖系统所需的增氧量取决于所投入的饲料中的无效碳的数量(小部分鱼虾呼吸,大部分水呼吸,将无效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7. 氮由养殖系统中的藻和菌处理。 8. 如果将氮转化为蛋白,需要输入有机碳。池塘中有机碳输入有两种方式:由藻类固定二氧化碳(光合作用)输入,或由养殖管理者直接输入有机碳(由细菌将氮转化为蛋白,俗称生物絮团技术)。 9. 氮也可由硝化细菌转化为硝酸,或再由反硝化细菌转化为氮气(俗称脱氮)。 10. 在氧气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养殖系统的承载量(养殖容量)取决于氮处理能力。 11. 要让藻类和细菌发挥最大的净化效率,取决于养殖水体的营养组成对藻或菌的适应性(可以把池塘水体的营养组成当做藻和菌的“培养基”)。 12. 投入池塘的饲料营养成分是根据养殖动物营养需求而设计的,饲料残余物(粪便、残饵)不一定是藻类或细菌的最佳“培养基”(营养不平衡)。 13. 水质调节的任务或目的是将饲料残余物(即污染物)调整为细菌或藻类的最佳“培养基”。 14. 池塘中细菌和藻类的污染物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取决于管理者对“培养基”的纠偏能力(水质调节能力)。 15. 当这个“培养基”不能满足藻类和细菌的健康生长的需要时,藻类和细菌就会怠工、罢工,甚至造反。 16. 当藻类和细菌怠工、罢工时,鱼虾代谢废物积累,水质恶化。 17. 当藻类或细菌造反时,鱼虾就发病死亡(任何生物在营养缺乏或失衡时都不会坐以待毙,它们会揭竿而起,打土豪分田地,杀死鱼虾,分而食之。因为对于藻类和细菌来说,鱼虾肌体本身就是一个最佳的“营养库”。所谓“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是营养素失衡)。 18. 这些造反分子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差异化镇压(精准用药,杀死病原菌),或无差别消灭(消毒处理,系统归零)。 19. 正确选择调节水质的投入品及决定其用量的能力取决于管理者对水质失衡的“诊断”水平(即生态调控能力。一流的,防微杜渐;二流的,治未病,三流的,治已病)。 20. 养殖水体中藻和菌“培养基”的“营养素”的来源:①水源自带(水);②底泥释放或泥水交换(土);③大气沉降(风);④人为输入(饲料、肥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