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价值-估值-价格

 昵称65829145 2021-03-23

投资理念:价值-估值-价格

我一直认为投资理念很重要,就像大厦的地基,豆腐渣的地基,甚至都建不起来一层楼。我们的生活和投资都是一样,想要得到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就需要付出不一样的代价。

开阔的生活与商业视野,大脑不管是生活上还是投资上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锻炼锤炼自己的思维。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是依旧做不好逻辑和判断,是因为我们缺乏投资理念的构建。商业与金融,商业代表我们的基础,金融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行为准则,让我们更清楚的知道现在在哪儿里以及未来要走向哪儿里。

下面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投资股票市场,也同样适用于我们自身的生活。它就是投资理念-金融的系统性话题:价值-估值-价格。

价值构建我们的社会,比如我们都认同的货币,都认同的产品,品牌等等,构建我们社会共识的东西有统称的价值。

估值是我们这个社会共识之中对某件事、某个物品、某个行为进行的一个个人或团体的判断,这个判断从人类社会长期演化的发展来说并不代表整个社会共识。举个例子:你身处沙漠中,渴的不行,这时候我路过拿着一瓶水开价一千元,渴得要没命的你会出一千元买这瓶水,而另一个不了解你很渴的人会说,傻子吧,花一千块买瓶矿泉水,而这瓶水在他看来就是1块钱。因为1块钱的水是现在社会共识下的判断价值。这就是不同个体下的价值判断,估值主观性就在于此,它不代表社会共识,只代表不同个体以及团体的价值判断,一个物品的估值基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目的和用途会产生千百种不同的估值价格,那到底谁对谁错呢?

这就到了第三个词价格,一个东西的价格在前面估值里头说了,一个物品的估值基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目的及用途会产生千百种不同的估值价格,而价格就是在这个社会共识的价值的一种具备社交属性的货币,钱的数字就是价格。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现代社会上每个事物都打造了一个评估体系,我们身上的衣服,鞋子,包包,开的车子住的房子,甚至品牌,虚拟的东西,都有一个价值清单,最后通过社会共识的估值,最后体现在具体的价格上。

现在港股打新很热,这个放在公司上市上也是这么一回事,IPO开始,公司希望自己的市值要高一点,但是这个社会、市场已经给出了打造了一套价值体系,那上市公司就会想方设法,去发展或者购买,去符合这个价值体系,公司想处在什么样的等级上,那就想方设法用各种标签,用大家公认的、整个社会通行的社交货币的价格来评估自己。所以,了解透彻公司的本质很重要。

价值标准、估值体系、价格,这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所给我们思想上带来的东西,这个铁三角代表三个世界的人。

追求价值的人往往是风险的厌恶者、追求估值的人往往是只在意买的够不够便宜,追求价格的人不在意这东西好不好,而在意这个东西能不能、会不会有人用更高的价格买走,也就是能不能继续涨。

单独拆开看每一个世界,都像是一个病毒般的思想、这背后来自于我们对于金钱的焦虑,这里有我特别赞同的一句话,看一个人是什么人,什么样的性格,不用看他怎么说怎么做,看他怎么对待钱,用钱去做什么,你就能足够了解这个人了。

那应该怎么样正确对待这三个世界呢?答案不是标准的,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而这里的答案是找到自己在这三个世界中的平衡。

我们在投资决策的时候单纯的去判断价值,最终结果是碌碌无为,因为你绝对无法判断出一家公司的实际价值,为什么?因为价值本身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每一天每一秒都不同。且在我们投资的公司中,价值不等于资产,价值等于未来的现金流。

而这个未来的判断是当下价值判断的基础,那未来怎么判断呢?无可判断,所以投资追求的是模糊正确。

这就延伸到了估值,我们知道这个模糊正确的价值就是为了估值,然后找到自己相对合理的安全边际。估值的判断不等于价值的判断,估值的判断是基于价值。

在投资中某个个体或者团体下的判断,不代表价值,价值是社会共识下的判断。你是不是很多时候是这样,你判断出了自己心中的估值,接着等待那个价格,却发现价格迟迟不出现,也就是公司一直在涨,就算回调也永远回调不到自己的那个安全边际,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到了价格,为什么价格永远达不到那个基于价值基础判断出来的估值呢?答案是时代变了,我们都知道价格受到供需的影响,而供需的变化又受到什么影响呢?答案就是最后一个词,信息。信息的流动性决定了供需之间的大小变化,讲人话就是我上一秒看到这个地方有一堆钱可以捡,下一秒四面八方的人都知道了,结果就是钱被捡完了,甚至地板都被踏破了。

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信息的重要性。

再来说投资上,上个世纪美国没有互联网,信息主要来源渠道是报纸的那个时代里,不动产的价格不是像我们现在按每平方米多少钱来定价的,当时的不动产投资定价是以出租回报率来定价,比如收益率是10%,一千美元,乘以十倍,这个房子的价值就是1万美元,有没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错,这就是现在很多投资者偷懒爱用的市盈率,看市盈率知道自己这笔投资当下的钱多少年回本,然后以市盈率去判断公司的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这在上个世纪只有报纸的那个时代是很管用的,在那个时候信息的透明度和信息获取的方式都非常难。

在那个年代里巴菲特的投资方式是代表性的,,巴菲特的投资是判断和计算公司的真实价值,然后买入,然后破产清算或者是重组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而在现在这种投资方式是我们很难做到的,原因在于信息流通的速度以及我们每一个人获取信息的成本都非常非常低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基于社会共识下的价值,然后做出一定程度的估值,但实际公司的价格怎么样都到不了我们所判断的估值,要知道上面那个故事里, 一个房子的出租收益率一年是10%,也就是一千美元, 然后乘以10倍等于一万美元,是房子的价值,当时普遍都是按照这个方式定价的,所以是社会共识下的价值,而买这个房子你不可能按照价值去买,价值就等于成本价了,房东没理由卖给你,这时候你还需要溢价去购买,这个溢价就是你对这个房子的估值,而估值多少则是由你买下这个房子后准备怎么做来决定。

比如你买下是做酒店的,那么你需要计算房子的房间和潜在改造空间以及自己装修成本以及预期可实现收入等等来给这套房子做估值,如果你是买来做出租的,那一样也要考虑自己要怎么做能实现租金收益最大化,然后基于此给房子进行估值并给房东进行报价,而这时候多一个人或者是更多的人跟你竞争,那这时候你估值多少已经不管用了,价格开始进行主导,不同的人对估值不同最后报的价格不同,不会有意外的是房子最终肯定是给最高价的人成交走,而这时候甲是买来做出租的,报的价格肯定是考虑到出租率的租金收入是否划算,而乙是做酒店的,报的价格也是要考虑各种情况报,这时候丙是搞规划的,准备买下一大片地方盖楼做商场,那这时候报的价格也会不一样。

上面的故事,把房子换成某个公司的股票,会不会让你对投资有更深的理解了呢?

综上可见,价值是社会共识,估值则是每个单独个体或者团体基于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目的及用途所作出的报价,而价格最终是价高者得

在股市中,股价的交易背后是以价格优先、成交量优先来决定的。多多分析各种不同公司判断其现在以及未来的价值是我们基础的金融积累。因为我们首先要懂得判断价值,才能提估值两个字。

当然,只是明白公司做什么不叫价值,还要理解公司现在以及未来的商业逻辑。而估值我们也知道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价位,这时候不是人云亦云去寻找共识估值,而是要回到自己的投资管理上,找合适自己的价格,没有完美的交易,但是有适合自己的交易,这就是投资体系

价格的波动是以前面两个的变化显现最终的结果,这个结果我们不可预知,涨是可以无限涨的,只要有买有卖,但是跌不可能无限跌,因为社会共识的价值存在。除非发生战争的毁灭或者天灾,不过真的到了天灾人祸的时候一切事物的价值都归零了,社会崩塌了,现阶段的社会共识也就崩塌换成另一套社会共识了。只要不发生战争,基于合理的投资管理下的投资组合是会一直存在的,我们没办法预测未来,但我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就好了。

首先是掌握分析价值共识的能力,这个需要积累,商业积累各种公司的商业逻辑,多行业,多市场,多公司的积累会让我们有不同的思维组合能力;其次是搭建自己的投资体系,自己的投资体系正是构建自己对估值的判断,不同的人对一个事物的估值是肯定不同的,万万不可去参照别人的投资体系,别人有多少现金以及现金流是个什么状态,自己对公司的理解有多深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抄作业抄到坑里去了,然后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掉坑,最后的结果就是要么后悔要么怨天尤人要么觉得是骗子。其实,一切的问题,我觉得归根都是自己的问题。知道问题在哪儿,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我们可以做出正确判断事物的社会共识价值,也就是客观的价值,然后估值不是对公司估,而是对自己的资产组合以及现金流进行估值,搭建自己的投资体系。价格是不可预测的,不要浪费时间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

只有分析价值和对自己的投资体系进行完善是我们可以做的,最终的结果是忽略每天的波动,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

价值会随着社会改变而改变,同样估值以及价格都会随着价值的变化而变化,这个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一直在变呀!

PS:这篇文章是根据曾总的文章我自己加工复述的。我一直认为信息非常重要。你见到什么,学到什么,也就是你的认知会达到什么程度。格局的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价值价格估值,特别是估值是我们接触投资以来经常要提起的一个词,而曾杰大佬的文章是我见过的最通俗易懂又诚恳的能把它们三个关系理清的文章。读了很多遍,用自己的理解在复述一次加深印象,也记录在自己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