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州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涛儿_dlwangtao 2021-03-23


    简介

    甘州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原甘州区湿地管理站的基础上,于2012年10月批复成立的副县级事业单位,现有领导干部16名。
      自成立以来,该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单位有力指导和兄弟单位的紧密配合下,紧紧围绕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建设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的战略部署,秉承“立于生态,兴于经济,成于家园”的发展理念,坚持“抓队伍打基础、严管理保资源、抓落实促发展”的行动准线,克服新单位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经费短缺、公众参与率低、社会认可程度不高等现实压力,迎难而上,主动创新,在全省范围内成功走出了第一个实施人工投食、第一个组建湿地观察员队伍、第一个邀请诗词协会会员开展“金秋湿地·诗韵甘州”湿地文化采风、第一个开展国家湿地公园文化建设楹联景观命名征集活动的“四个第一”的有利探索,在日常湿地管护工作中,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五个突出”狠抓瓶颈问题破解、项目申报建设、科研监测提升、专项整治工作和舆论渲染造势,确保了全区湿地生态安全有序发展。
    展望未来,回首往事,该局走过了茫然而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春华秋实。在2014年,该局上下沟通,注重机构完善和干部素质提升与科研监测水平提高,成立了局机关党支部和工会委员会,党员干部撰写的湿地资源监测管理方面的5篇科研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中国林业》、《中国科技投资》、《农业与技术》登载;抢抓机遇,积极向上衔接争取项目,编制上报2014年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实施方案、湖泊生态环境管护与宣传能力建设项目等6个项目、拟争取资金1130.74万元;强化湿地管护,先后累计投资141.12万元,疏浚渠系26公里、拉设围栏2400米、更新维护界碑界桩350块、恢复湿地植被465亩;严格推进湿地执法检查工作,累计查处毁湿案件15起,处理14起,成功结案率达93%。
    “水天一色,清流环绕,碧波荡漾,绿荫长堤,天然与现代化文明交相辉映,完美结合”。甘州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一如既往,积极呵护好黑河湿地这片绿洲,主动打好生态管护的持久战、攻坚战,力促建成宜居宜游生态甘州建设。

    概况

    1.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州段)概况。2011年4月16日经国务院和国家环保部批准成立了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州段)地处黑河中游,跨乌江、三闸、新墩三个乡镇26个行政村和四个国有单位,范围在东经100°00′30″-100°25′06″,北纬39°00′30″-39°00′51″之间,保护区沿黑河中游干流河道分布,东自甘州区三闸镇新建村起,向西沿山丹河至黑河主河道出界处;北自甘州区与临泽县黑河交界处起,沿黑河干流向南至312国道线;南312国道线黑河段。保护区总面积6116.88公顷(9.17万亩),其中核心区2252.47公顷(3.38万亩),缓冲区948.63公顷(1.42万亩),实验区2915.78公顷(4.37万亩),拥有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和润泉湖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沿黑河和山丹河流域形成各类湿地5139.13公顷,成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节点。

    2.甘州区湿地资源概况。2014年12月2日,甘肃省政府召开甘肃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全省的湿地总面积169.39万公顷(2540.85万亩)。其中,甘州区湿地面积1.35万公顷(20.3万亩),重点地0.93万公顷(14万亩),零星湿地0.42万公顷(6.3万亩)。其中,河流湿地0.26公顷(3.9万亩),草本沼泽1.05公顷(15.75万亩),人工湿地0.04万公顷(0.6万亩)。分布于乌江镇、新墩镇、三闸镇、靖安乡、上秦镇、碱滩镇、区林业局、水务局、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工业园区等8个乡镇和6个部门单位。

    经常年检测发现,监测境内植物有12科20属20种,留候鸟由2012年的8种增加到现在的17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金雕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天鹅、小天鹅等20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三有”保护鸟类14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