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告

 张玉龙医论 2021-03-23

         本月30日(周六)上午(11:00——12:00)因为要参加每年一度的执业医师定期考核,故而不能坐诊。下午正常值班,给各位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三伏天灸已经开始预约。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今年三伏: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故而今年的三伏天灸一般建议:7月7日——7月16日为伏前加强贴(又称引灸)。某些医院从夏至日(6月21日)就开展了引灸天灸治疗,距离入伏时间将近28日,为时难免有些早了。可能是目前天灸的场所比较多,存在竞争导致的以后每个十日一次进行贴敷三伏贴即7月17日——7月26日为初伏三伏贴7月27——8月6日为中伏三伏贴,8月7日——8月15日为中伏加强贴。8月16日——8月25日为末伏三伏贴。8月26日——9月4日为出伏加强贴(又称付伏后加强贴)

        关于三伏灸的文章我以前有写过《三伏天灸疗法》的文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今年的天灸配方:

        甘遂40克,延胡索40克,母丁香20克,白芥子160克(生品),辽细辛160克,上肉桂20克,生麻黄20克,吴茱萸20克,川花椒20克,香白芷20克,梅花冰片10克,研成细末,过120目筛,混合均匀。

         临用时,使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搓成丸状,用胶贴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即可。贴敷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建议每个半小时自行查看贴敷处皮肤,如出现泛红、瘙痒、水泡应及时去掉,用清洁的纸巾或棉球擦拭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稍候半小时以上再用接触清水。

        天灸毕竟属于发泡灸,会引发皮肤泛红或者留下色素沉着,也可以选择艾灸进行三伏灸疗,其效果其实更胜一筹

        也可以选择中药药浴,常用处方:艾叶、麻黄、桂枝、花椒、白芷、丁香、细辛、苍术、贯众、紫苏叶、石菖蒲、干姜各10——15克,水煎煮,洗浴或者足浴

        三伏日,应尽量养阳,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尽量不要在潮湿环境久呆,空调不宜太冷。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三伏正是夏季最宜补阳之际,可以适当食用猪脚姜、生姜羊肉汤、生姜鸡煲、荷叶鸡、冬瓜、丝瓜、苦瓜、南瓜等,煮一点藿香叶、薄荷叶茶水。

        三伏日可以使用四逆汤(附子9—15克、干姜6—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进行加减温阳散寒,回阳救逆,对于常见的关节痹痛、心阳不振引发的心律不齐、心率缓慢、高血压、中阳不足、胃下垂、便秘等有明显调治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