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氏世系谈

 日月存心 2021-03-23

观兖州 知天下


解氏世系谈

一、解氏渊源
吾解氏的第一位先祖,也是首创“”姓的人,那就是周武王的孙子——姬良。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封于晋国、叔虞之子姬良.食采于解邑(解邑在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解放后是解县、后撤并到运城县),其后人以邑为姓。《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晋大夫解扬、解猎之后,其先食采于解,氏焉。”第二种就是河东地名说(山西省黄河以东地区)形成的,《姓氏急就篇·姓字注》记载:“解,地名,在山西河东,因地为姓,故晋国多解氏。”解是古地名,原为春秋时周王朝畿内陆,有大小二解,大解在今洛阳市南,小解在今洛阳市西南,后来成为晋国的地盘。居住在这里的人即以地为姓,称为解姓。第三种是复姓解毗氏(解批氏、魏晋南北朝时鲜卑族拓跋部人),后简称解氏,为炎帝时参卢之后人;唐朝解琬,元城人,景龙707—730年间,御史大夫、朔方行军下总管,守卫边疆20多年,为农可战,为长治久安之计,即为此族人。第四种是满族解乌拉气氏族和满族的胁枇氏,也改为解氏,他们都起源于辽宁省本溪市。第五种,伟大领袖毛泽东于1952年国庆观礼时应邀建议云南土司索观瀛连改为“解”姓,因为当时“解放”了。过去宋朝百家姓我们氏族排位174位,现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们有67.6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0.042%。现在有人口约83万多、占全国总人口的0.06%。

二、苏鲁解氏分布
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都有我们解氏家人。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泰州、扬州、苏州、宿迁、徐州、连云港等、山东省的17个市都有我们解氏家人。

三、世系确定
1、走访:自1996年开始,东海县的解作玉等人就开始苏鲁两省走访调查,莒州府的解学相从2005年接过家谱也开始了省内解氏家人的走访调研、网络走访寻根。近年来,临沂市临沭县的解自清、河东区的解学远、五莲县的解学林、莒州府的解学聪、东原区域解庆林等也组织人员或者陪同上述两人开始相关范围区域家人的走访座谈或提供资料,先后走访过莒县刘家官庄镇的解家庄、库山镇赵家庄(解家河)、桑园镇梭状、东港区涛雒、沂水县后坡、城关镇前石良、吴家洼镇解家庄、五莲县河西集后、诸城市孟疃镇解家庄、贾悦镇贾悦、桃林镇山东头及胶南县海清。泰安市大津口、淄川区商家镇后师太村、周村区王村镇解家庄、章丘区、东平、汶上、梁山、巨野、金乡、鄄城等东原地区(包括河南濮阳、聊城东阿阳谷等),潍坊等市地。兖州、巨野、任城等地南宋时即有我们解氏家人居住,是寿贵三兄弟后人。
2、各地家谱传承:通过走访调研,可知山东地区的家人根据迁入时间可以分三类,南宋时期自山西进驻的三兄弟及其后人、明朝洪武时期来自海东十八村的家人、洪武初期来自山西洪洞县老槐树底经河北省枣强县中转分散全省各地的家人。各地家人中间或有世系穿插。南宋解氏根据镇江家人890年传承31世、洪武初期当地原住民解氏莒县店子集街道后西庄解氏(洪武初期总兵)、洪武时期来自海东十八村的山东头家人传承24-26世、桑园解家沟家人传承23世、东平汶上解氏家人传承25世、沂水县后坡家人传承25世、泰安大津口家人传承24世。根据各地家人世系家谱资料统计可知:南宋传承4世、元朝传承3世、明朝传承8世、康熙以来各地姓氏普遍传承15世。最终分析决定各家族世系见苏鲁两省世系表。

四、解氏世系序
     国家有史,述朝代记政事;地方有志,明沿革载土风;家族有谱,考世系识宗支;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则可辩枝系、昭亲睦别长幼。此三者构成一完整人文体系,为华夏历史三大人文组成之一,记述中华民族繁衍生长之历程。史、志、谱或互相印证,或补缺钩沉,相得益彰,流传千古,实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大特色也。
吾解氏自先祖解良创姓以来、历经3100多年,自解邑而雁门、自山西而山东(含明清海州)、自山东(山西)而全国,如今枝开花散,遍布全国各地,历朝历代多有才俊,治国安邦、繁荣家族。各地各家族虽有家谱或传说、然世系先祖甚不明确,虽有鲜见资料且多仅记世系神主,史料支离不全多无传世价值。
谱牒者,家之序也,有如参天巨树,论其树冠枝叶如何繁茂而其主干为一;亦如黄河发自青海卡日曲,东流入海,毋论其沿途注入百千支流而主流仅一条耳!是为水有源、则源远流长;树有根、则根深叶茂。故凡家修谱,旨在弘扬家风,继传家训;承先人优良之传统,励后代奋发之志气。吃水不忘源头,望木而思本家之谱,犹如水之清源不断,木之根本不失也。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
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族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倘或谱牒不叙,不惟祖功宗德无由以彰,窃恐后之子孙支繁派广、世远年湮,而视亲支为途人、以近族为陌路者矣。谱牒作为家族之史料,对于研究家族史,乃至整个社会人文发展史,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原始资料,因而也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吾曹族人岂有不重之理乎!
余等曾为寻找先祖世系,多方奔波,后与东海家人相遇,适逢镇江同家祭祖之时,共商苏鲁解氏家人统一世头、归类世系,意甚相同,结伴而访,查阅老谱旧牒,搜集口碑史料,栉风沐雨,旅途颠簸,实属不易耳。现已问询苏鲁数十市地本家,多次切磋,研究谱例,推敲各地世系传承历时,至今两省世系几近理清,世头据始祖迁住之时大体拟定。天地生物人为贵。曷贵乎尔?以其具天秩之彝伦,有以笃水源木本之念,凛凛然统族属而不昧厥初也。 夫祖宗往矣,而若子若孙吾曹以下,非一脉之留贻乎?故尊祖者不可不敬宗,敬宗者不可不收族。诚哉古人之言曰:情见乎亲,亲尽则情尽如途人也。吾所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分而至于途人者,势也。势无如之何也,幸未至于途人也。
穿时空星移斗转,逢盛世民富国强。今之国家倡导修谱定系,虽之前已无从详考,但其后犹可记叙,姑就所知所闻,望各地家族详祖宗爵讳功德,记子孙行名地势,叙纂大略,以冀录刊。但余等德薄识浅,狂瞽之见,在所难免,惟望解氏家人共同斟酌焉。

解氏24世解学相草拟于莒国故都
戊戍年辜月月末(二〇一九年一月五日)
后经各地家族代表提议修改于二〇一九年一月二十五日


中山东路与范氏牌坊
兖州侯氏一门三英烈
明朝名将高吴桥郭氏始祖宁威将军郭廷睿
梁山鲍垓鲍氏流源考
清朝曲阜颜氏家族的家风传承
兖州甘氏家族:书香门第春常在 诗书礼义振家声
臧氏家族史话
兖州禚氏与“天德堂”药铺
中国近代名人夫妻老照片,终于找齐了,太珍贵了!
百年兖州大事记(1840-1949)
兖州那些绵延千百年的古树名木
翟村的石牌坊
邹县孔孟诞生碑
少陵台史话与诗话
●兖州地名小考:洪福寺—岑蔚村—嵫山
兖州诸天寺的神奇传说
昔日兖州的息马地关帝庙
罕见的明清文庙祭器
陈家村曾经的古庙
文昌阁和文昌祠史源探究
兖州鲁义姑祠初考
兖州尧祠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