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博弈,想要胜,这5个方面要下功夫!

 谋略那些事 2021-03-24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5卷,汉纪十七

汉宣帝 二年(丁巳,公元前64年)

【原文】

魏相上书谏曰:“臣闻之: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笔,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务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

【译文】

丞相魏相上书汉宣帝劝阻说:“我听说,为人解救危乱,诛除凶暴,可以称之为'义兵’,兵行仁义,称王于天下。如果受到敌人的侵略,不得已起而应战,则称之为'应兵’,也可以取得胜利。为了一点细小的仇恨,忍不住愤怒而起兵,称之为'忿兵’,忿兵往往失败。贪图别国的土地、财富而起兵,称之为'贪兵’,贪兵将为别人所破。自恃国家强大,人口众多,企图在敌方面前显示自己的威力,称之为'骄兵’,骄兵将会灭亡。这五种情况,不仅是人事,实为上天的意志。

【原文】

先说说上面这段材料发生的背景。

当时汉朝在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附近)屯兵被匈奴人给围了。

这件事之后,汉朝想进攻匈奴西部来减对西域的压力。

但是,此时匈奴和汉朝已经关系缓和不少,并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

于是在准备计划的军事行动时,魏相有了上面的上书。

上面的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理论,第二部分就是理论结合汉朝的实际情况,阐述不能打。

第二部分没啥说头,亮点在第一部分说的“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

魏相说这是天道,或许如此,但是真实情况真如此吗?

咱们一条一条来掰扯。

1.义兵

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

这是关于义兵的定义,关键点在于救乱诛暴。

看起来好像是解救他人,消灭坏蛋。

但是你看过我之前写过的那么多文章一定明白,所谓“救乱诛暴”真的作用是抢占道德、制度制高点,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正义一些。

而“救乱诛暴”不过是一个主观上的判断借口,至于那个“暴”是不是真的暴,不重要,重要的事“诛”暴的那个人让绝大多数人认为是“暴”。

这就像针对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美国哪次搞事情,不都要说他们是混蛋,但实际上呢?

你美国不搞人家,人家过得还不错,你美国一搞,人家反而国破家亡。

2.应兵

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

这个就更好理解了,防守反击,被别人打了之后,就打回去。

但是,这里面说的,应兵者胜真的是如此?

估摸着魏相说的这个胜是自我心理安慰。

战争乃至与人际关系博弈的胜负,从来不是说防守反击就能省这么简单的。

取胜的关键是实力大小。

二战时候,整个西欧都被纳粹虐的跟什么似的,但是他们胜了吗?

的确,纳粹德国是战败了,但是靠的是美国和苏联,靠他们自己想都别想。

3.忿兵

争恨小笔,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

这个也好理解,稍微被人撩拨一下就要急冲冲的干仗。

看起来这好像也是应兵的一种,可实际上区别很大。

应兵是别人已经打了你,而忿兵只是别人撩拨你,还没真正出拳。

忿兵的状态更像是你自己先出招。

至于为什么忿兵者败,这也分多个维度。

第一个,别人故意撩拨你,你受不了就干,这叫别人有心算无心,就是等着你如此。这种情况下,别人巴不得你这样,你掉落别人圈套中,你怎么胜?

第二个,因小摩擦而大动干戈,虽然有因,但远远上升不到要大干一场地步。你如此这般,一来你准备不到位,二来你道义上不占优。这内外都没准备好怎么胜?

万一碰到个硬茬那就惨了。

4.贪兵

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

按照魏相的说法,贪图别人东西的,最后也会被别人所吞并。

某种程度不否认,因为一山更比一山高。

一时称王称霸或许还行,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势必会遇到个比自己强的。

不过,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世道就是你不贪别人的,但是别人未必不会贪你的啊。

放到国家层面就是如此,不积极扩张,到头来反而会为别国所吞并。

所以,贪兵者破的核心问题不在于贪不贪,而在于贪了为啥,能否转化为自身实力,能否把成果巩固下来,能否避免贪过程中产生跟大的矛盾等等。

5.骄兵

恃国家之大,务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有句古话这样说的,骄兵必败。

和上面这话对比,意思相近,都算是自持强大去攻略他人,最后一定会失败。

道理和贪兵也是如此,长时间维度的确会遇到比自己更厉害的。

但是兵骄者灭的问题真是毁在比自己更厉害的人手中吗?

绝对不是。

骄兵自持强大,随意欺辱他人,这叫广泛树敌。

骄兵自持强大,夸大自身,小觑对手,这叫不知己不知敌。

骄兵自持强大,自信变成自负、自满,随着性子来,这叫决策错误。

因此,骄兵者灭的问题在于自身只要失败一次倒下去之后,那些以前所之敌就会撕咬上来,群起围攻。

【启发】

所以,魏相说的这五兵的胜败破灭,主观判断太过强烈。

而经过上面的分析,就能看出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亦或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想要获胜,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道义上。竭尽所能的抹黑对手,合理化甚至美化自己的行为,同时以此争取更多人来帮你。

第二,实力上。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有实力去对敌,这是最基本的。实力够,不用谋略直接碾过去都成。

第三,时机上不因一时之起伏而妄动失阵脚,先见招拆招,再立足自身按照自己的路子,掌握主动权、选择权更重要。

第四,利益上。利益谁都想要,但独食不好吃,斗赢是为了利益,为了这个最终目标,分点利,把别人亦或者次要矛盾拉进来,未尝不是一种妥协。而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

第五,态度上。有实力不代表可以多线作战,同时对付几个。更不能说因为有实力就欺凌藐视他人。态度上的和善,与斗争时候的凶残反而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再换个角度,会咬人的狗不叫,你要是天天狂的跟什么似的,谁都看你不爽要搞你。就算你对敌人,也要阴阴的,等对方不注意再来个出其不意。

最后,人与人之间存在斗争关系是永恒的,但上面的内容属于双刃剑。

如果你被别人欺负,反击的时候用用无所谓。

但如果你想随意欺负别人,我只有一句话送给你:辱人者,人恒辱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