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天马最近发展的怎么样,看看最新的公司调研吧 时间:3月18日15:30

 陈长涛 2021-03-24

时间:3月18日15:30-16:45

出席人:公司董秘陈总

一、公司业绩概况

1、整体概况:公司净利润14.75亿,同比+78%,扣非净利润8.84亿,同比~+260%。受益于创新和成本改善,毛利+2.5pcts。积极进行资本运作,成功实现了再融资和发债,发债的票面利率和手续费实现双降,发两期共计亿元的超短融,票面利率分别是1.98和1.65,为当期最低。2020年资产负债率54.4%,降低4.8pcts。

2、业务板块:LTPS智能手机出货连续三年全球第一,2020年市占率23.1%;打孔屏全球第一,市占率39%;5G手机实现主流品牌全覆盖。21年LTPS除了保持手机优势,会加快高端平板笔电出货,有望10倍增长。优势主要包括:1)客户优势;2)产品性能:高分辨率,高刷新率,快速响应等做好准备,Mini/MicroLED做好布局。2020年已经量产Matebook,华硕电竞笔记本已做好量产基础,商务、游戏笔电,高端平板,360Hz高刷新率产品也做好准备。柔性OLED产品2020年批量交付,更多项目在导入,2021大量释放,目标4000万片。TM 18总投资480亿,满产7800万片,今年建设顺利,2021H1封底,H2搬入,2022H1点亮,年底量产。

车载:2020年车载连续三个季度TFT第一,全年市占率~15.99%,其中仪表市占率32.98%排名第一,Tier1覆盖率超90%,2020年经营的客户金额和订单数远超同期。国内新能车及国外头牌,实现主供或已经进入。高端车如保时捷、宝马、玛莎拉蒂等保持较高市占率。

二、问题探讨

Q:天马车载显示销售规模?客户结构?客户拓展方向?e.g.特斯拉等客户进展

A:去年车载受影响大,5月是全球销售低点。5-12月,汽车销量+55%,天马出货量+110%,增幅领先市场。市占率来看,天马车载过去三年市占率快速增长,2019/2020市占率为14%/16%,2020Q2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显示供应商。

Q:天马在车载成长的主要因素

1.行业成长:2011年,车载从无源驱动显示向TFT发展,天马抓红利。同时整个市场复苏,金融风暴结束后车载十年多头。

2.行业格局发展与产业转移:车载显示分为四个阵营,1)日系:过去10年市场领先,这四年下滑快。天马争取来份额;2)韩系:两家厂商都向OLED发展,车载显示LCD占98%以上份额,韩系退出,终端希望找到稳定供货的面板厂;3)台厂:在车载会保持一定时间的竞争力;4)中国大陆:快速增长,天马抓住像中国大陆转移的机遇。

3. 天马的战略规划和执行:1)2011年成立专显车载团队,公司支持大投入大。2)组织机构上,2011年成立专显事业部,车载不只产品竞争,同时是体系竞争。天马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供应链和质量管理体系有别于同行,即使同行拿到产品模仿也有差距。日系客户是对质量最关注的,天马在日系客户三年增长三倍。质量交付满意后,日系会增大订单,相对来说是稳定的。3)客户结构完整,新能车,国内四成,海外六成。开发市场全球布局,日系、欧洲海外客户都是增长的主力。

Q:对行业的看法,天马的机会?

A:车载类比功能机转向智能机的过程,主要特点:

产品结构升级:过去车载显示屏10'以下,近两年多是10'上,甚至30',大屏高清,触控集成等快速。技术多元,98%是LCD,未来可能升级OLED。手机也看好,但有空间和使用限制。车载技术多元应大于手机。复杂度提升,过去主要显示模组,顶多加背光和触控;未来触控板,驱动板等都可能整合到屏场。未来显示模组ASP有 4-10倍增幅空间。竞争格局:未来持续改变。手机格局目前已定,车载天马排第一。未来市场份额15%-20%会从对手包括日系释放出来,韩系退出市场对车载的关注度可能下降,洗牌过程中天马仍有望争取其中1/3-1/2的份额。商业模式/供应模式:从传统到新能源对造车模式改变,Apple Car,MIH联盟的组建代表新商业模式的改变,新增客户,供应结构改变值得探讨。天马未来产品升级+竞争格局+新商业模式,带来增长点。

Q:新能源车客户的开展?在客户中的份额?

A:天马有保密协议,份额不便透露。新能车是未来重要趋势,仍面临洗牌。新能源汽车我们目前产品准备完整,客户全覆盖,重点布局有竞争力客户,还存在风险因素。对新能源车来说,天马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Q:AMOLED柔性屏产线进展?TM18展望?

A:天马OLED发展回顾:天马2010年起在上海成立中试线,开始摸索OLED工艺。后来在上海投G5.5 OLED产线,厦门投LTPS产线。AMOLED用LTPS来驱动很重要,掌握LTPS技术后公司在厦门做LTPS LCD背光,又回上海做完整的LTPS AMOLED,是国内最早供货品牌的AMOLED线。而后投建武汉G6 AMOLED,现在厦门投G6 48K/月的AMOLED。

天马AMOLED是硬屏开始,柔性相对硬屏PI涂布和固化有变化,封装由玻璃封装变成薄膜封装,模组前把玻璃载板取下来,柔性整体工艺路线以硬屏为基础。天马在硬屏端积累经验,随后试验线,因而柔性屏可快速供货。硬屏是国内最早给A客户供货电脑产品,全球另一家是三星。去年把硬屏逐步取消,留些做穿戴,其他转柔性。现在武汉G6 AMOLED已经出货客户,厦门产线CFOT、折叠、LTPO等技术都全面布局,预计2022年首批量产,这样天马AMOLED迅速发展。

Q:2020Q4物料涨价,对小尺寸成本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A:和客户达成共识,物料上涨客户也接受。只要能拿到芯片,涨价也接受,主要看供货能力,涨价对天马不会有明显负面影响。

Q:华为份额下降,对公司LTPS的影响?

A:H公司在天马是重要客户,LTPS全球几个大客户天马都掌握。H公司转向小米ov三星,这些客户我们也掌握,目前看LTPS不降反增,仍为供不应求。芯片供需紧张,目前天马LTPS手机份额第一,市占率超第二名~6pcts,天马相对拿货能力最强。

Q:去年定增小非机构的解禁情况,减持意向?

A:和我们大股东一致行动,7000多万股,有2.5亿股这个月初解禁,但沟通得知其将继续持股。

Q:Q4营收同比环比下跌,原因?

A:中小尺寸很多是客制化,匹配客户出货节奏;也有匹配物料方面的原因,会有一些波动。(可以理解为华为提前拉货Q3提前出货,物料供给受限出货后延21Q1)

21Q1满产满销,并且选择毛利高的产品做,可以期待。

Q:天马18-19年Q4一些异常下降原因解读?

A:18年有金立的影响,金立手机的应收账款全部提掉,目前锁定抵押,最终是否有优先权还未确定,目前明确金立资产有微众银行、几栋楼、东莞的开发区等,咨询了律师这些还可以回来比较多,18年谨慎原则都提了。19年有些商誉问题,为轻装上阵,做了财务处理。之后不会再出现类似情况。

Q:刚转柔,今年柔性产能的量预计是?

A:包括手机和穿戴,4000万片。

Q:对比友商柔性AMOLED产线布局,怎样看中长期的供需和竞争格局?

A:各家面对的挑战不同。我们在AMOLED布局稳打稳扎一些。市场机会和产能匹配要相关联。目前天马产能和客户市场需求是匹配地释放,明后年新线大规模释放,希望达到全球前三。产能是第三,希望技术、实力等前三。

手机是AMOLED大头应用,正成长有机会,但若市场产能按规划释放,仍是供大于求。天马在a-Si和LTPS都有快速创新和迭代,这是核心竞争力,手机全面屏,每一代都领先对手3-6个月。满足对手需求,自己产能充分释放很重要。

从技术成熟度来看,技术都很open,关键是工厂的制造生产技术,工艺的know-how掌握在各个厂商设备手中,各家良率不同。摸索的过程,积累的经验不同。OLED最核心的是驱动,天马做得很好;天马经过硬屏的环节,路径稳,天马硬屏供货A公司,有高标准工厂制造经验丰富。

Q:何时OLED可以稳定贡献利润?

A:每家客户产品定位有差异。盈利还谈不上,第一步是现金流,第二步盈利,中性预期,明后年可能利润。真正盈利要3-5年后。OLED产品要走过去LCD盈利的路径,核心是前端材料设备的国产化,会带来成本下降。目前OLED材料国产化才起步。

Q:目前有国产OLED材料走得靠前?

A:谈不上靠前,有的接近可以用。

Q:厦门TM18点亮、量产时间线?技术布局?业务对公司拉动预期?

A:保守估计2022H1点亮,2022年底量产供货品牌客户,2023年大量释放。武汉TM17支持小米OV,联想,H客户,柔耀,传音等,武汉客户可以直接较顺利的导入厦门,未来厦门业务预期相当于再导入一个目前天马的体量。

Q:在OLED的技术储备?两三年的技术储备和出货如何匹配?

A:公司AMOLED技术储备较充分。LTPO把LTPS的某个晶体管变成氧化物。无论在武汉还是厦门都做了这样的技术和产品规划,同时在武汉成立长江创新显示中心,就是做这种技术产品研发储备。此外CFOT,也做了充分储备。具体释放节奏,会匹配客户的需求。短期来看,国内客户不会采用这种技术,成本偏高。客户使用需要接受过程。如果H客户卖10000+元就可以用这种技术,2000-3000的价位就不会用。

Q:柔性OLED良率?

A:柔性OLED达到业界水平,不会比同业差,不同客户不同。

Q:展望未来行业景气情况?

A:供不应求,我们选择利润更高的产品来做,从M+3+3订单可见度来看,景气度持续到七八月份问题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