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厩焚(10-17)

 经义工坊 2021-03-24

本章记载马棚失火以后,孔子首先关心人的安危而不是关心马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孔子深切的人文关怀,是早期儒家仁爱思想的具体体现。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注释】
厩:马棚。
退朝:从朝堂退而回家。

【译文】
马棚失了火。孔子退朝回到家里,问:“伤人了吗?”而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据《孔子家语》记载为公厩,《礼记·杂记》记载为私厩。结合所记述内容看,应为孔子的私家马棚即私厩。《朱子集注》云:“非不爱马,然恐伤人之意多,故未暇问。盖贵人贱畜,理当如此。”孔子问人不问马,不是说不爱马,而是以人为贵、更为爱人,对人有仁爱之心。
清末杨仁山《论语发隐》则认为,“当知厩中本自无马,马从朝中驾车而归。孔子见厩已焚,只问伤人一语,绝无诘责之辞。门人见其不动声色,异而记之。”孔子退朝肯定是驾着马车回家,自知马厩中已经无马,见到马厩被烧,只问是否伤人,而没有对此责备,足见其宽容大度。弟子们见孔子如此镇定且宽宏大量,非常讶异而且发自内心佩服,所以记录下这个细节。同时,认为“后人妄添'不问马三字,遂使意味索然也”,反而冲淡了原来的意思,因为真正的圣人应该是心存平等,对人畜应该同等慈爱。 
人与马究竟谁更重要?相对于人,马只是一种为人服务的“物”,自然没有人重要。但是,在物质财富相当匮乏的时代,财产往往比人的生命还要重要。而在孔子心中,不管财产有多重要,终能失而复得,人的生命却永远无法弥补,所以始终将人的生命放在头等位置加以保护,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一思想至今影响深远,以至延续万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