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立慧,翡翠的历史

 洲upi6oofv9q93 2021-03-24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玉是一种有灵气的宝物,象征着吉祥、好运。人们相信玉石可以趋吉避凶,身上佩玉可以预防疾病,修身养性。故有“人养玉,玉养人”之说。根据考古发掘的出土记录,在“海城仙人”遗址中曾出土了绿色蛇纹石制品,经鉴定距今约12000年;兴隆洼文化墓葬出土的白玉玦距今有8200多年的历史。由此可见,我国使用玉、佩戴玉的历史超过12000年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被视为“玉中之王”的翡翠又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呢?宝石级翡翠最重要的产地在缅甸联邦及中缅边境地带。现今,位于云南西南部的腾冲是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之一。而根据史料记载,元代以前腾冲的墓葬中并没有发现翡翠随葬品,翡翠是自明朝初期开始传人中国的。《云南冀勘察记》中记载,明朝初年,位于缅甸北部的勐拱是重要的翡翠集散地,同时也是最早发现翡翠的地方。当时就有中国人途径腾冲进人勐拱经商,此后翡翠便逐渐流入中国。到了明朝末年,云南腾冲的翡翠业已经呈一定的规模了。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曾在腾冲停留了40天,目睹了腾冲翡翠业的发展,并拥有了两块翡翠,且记载于其著作《徐霞客游记》中,称之为“翠生玉”。同时,《徐霞客游记》中还包括了对翡翠最早、最生动具体的珍贵记录,这是翡翠作为玉石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中国文献中。至此后,中国与缅甸之间的翡翠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翡翠则多作为贡品献给当时的中央朝廷。

清朝中期,中国的翡翠文化进入了鼎盛时期,翡翠制品在朝廷和民间开始广为流传。玉器作坊遍布全国各地,其中由皇家控制的就有10处,宫廷直接管理的有“养心殿造办处”和“如意馆”两处。此外,在各地还有内务府管辖的织造、盐政、钞关等衙门接受造办处所派“钦定的”琢玉任务。这一时期,造办处的规模不断调整以加强制玉工序的组织管理,并从全国各地选调琢玉高手,大大加强了清宫玉器的生产能力和制造速度。由于皇室热衷于翡翠,使之被用于镶嵌各式各样的首饰、陈列的艺术品、随身的朝珠、把玩的“玉如意”等。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檀萃撰写的《滇海虞衡志》中记载:“玉出南金沙江,距州二千余里,中多玉。夷人采之,撇出江岸各成堆。粗矿外护,大小如鹅卵石状,不知其中有玉、并玉之美恶与否,估客随意买之,运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见翡翠,平底暴富矣。”描述了当时翡翠的产出状况、玉石质量以及销售情况等。当时的腾冲、大理已经成为翡翠原石的集散地,因此民间就建立了“作玉坊”对翡翠原石进行加工和销售,从而获得不菲的经济收入。

孙毅有约
孙毅有约
收藏资讯及访谈。你并不孤独。
14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