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实 李少红、曾念平导演的《大宋宫词》在豆瓣会降到3.9分?恐怕事先谁也难以预料这个事实。在正式播出前,这部古装历史剧放出的预告和片花的质感堪称惊艳,那考究的服装、舞蹈、建筑场景和运镜构图,就像片名一样让人想起同为李少红导演的那部经典历史剧《大明宫词》。 虽然时代审美不一样了,尺度也不一样了,但总不会差距那么大吧? 事实是残酷的,在观众心目中两部剧的差距恐怕就是那么大。《大明宫词》现在仍在9分以上,《大宋宫词》刚播出时还有6分,最低降到了3.9,隐约有成为国民口碑烂剧的可能性。观众对该剧剧情、剪辑、台词的诟病盖过了物料和美学上的少数优点,将这部剧的评分打压到了谷底。 踏中大女主和历史两个大雷,《大宋宫词》跌到3.9分冤也不冤网友目前对《大宋宫词》的批评集中在以下几点: 首先,乱剪辑,节奏快到像赶场,剧情变成PPT,人物情感递进莫名其妙。刘娥的人物经历背景没有任何扎实的铺垫,剧情来回乱跳,刘娥和赵恒一下子就此情不渝了,叙事节奏失去把控,导致观感不佳; 其次,人物三观、性格怪异。周渝民饰演的赵恒,妻子在地震中产子把自己扶上了太子之位,他却牵着救了自己的民间女子刘娥进府,对妻子开启爱答不理的冷暴力模式,自己儿子死在刘娥手里,回过头为刘娥求情直接来一句“妻子还有家人,她只有我”的台词,显得对儿子的死和妻子的伤心毫不在意;刘娥、宋太宗等其他角色安排得也好不到哪里去,刘娥一边是说什么也不争,一边是什么都争到手了,剧情套路既视感太强; 此外,没有平衡好历史和“戏说”,强行加上的各种剧情矛盾起伏观众并不买账;各种剧情、台词细节堪忧,“父皇自幼喜欢三弟”、“这孩子哭是不是有不祥之兆”等等不一而足。 《大宋宫词》3.9分到底冤不冤?读娱君认为,如果一部剧并未呈现出特别严重的两极分化粉黑之争,那么评分至少真实反映出了大部分观众的情绪。如果考虑全方面客观理性来说,《大宋宫词》显然并不像其他3、4分剧那么粗制滥造,有自己的优点;但如果从当下普通观众的“观感”来说,《大宋宫词》的的确确就是“观感糟糕”的那一类,观众弃剧的念头恐怕来得相当快。 《大宋宫词》早在2018年12月杀青,当时宣称拍摄历时192天,从炎夏到寒冬,剧组用功着实不少。但拖了两年多没播出,恐怕也埋下了一些不利因素——古装大女主、61集的超长集数、中年女演员从少女演到老年……等等,这岂不是和章子怡主演的68集《上阳赋》一个感觉? 老套玛丽苏、主演强行演少女出戏、集数拖太长剧情没吸引力……年初《上阳赋》播出时挨过的批,《大宋宫词》是一个不少接了过来。但更糟糕的是,《上阳赋》至少是改编自网络小说后的架空世界观,《大宋宫词》却是明明白白改编自历史上的宋朝时代背景。所以除了“大女主剧”之外,《大宋宫词》还在“历史正剧”的标准下挨了更多批评。 《大宋宫词》一开头就打出了“本剧依据史料和传奇改编,剧情人物有所虚构”的字幕。”但让观众不满的从来不是虚构,而是“为什么要这样虚构”——刘娥作为真实历史上真正的“大女主”一生传奇,和宋真宗的感情故事也确实可圈可点,但《大宋宫词》不选择用正剧的方式还原,而是精良的外表包裹了一个观众早已审美疲劳又一个玛丽苏故事,在许多剧情的矛盾节点上,《大宋宫词》都把政治斗争弄成了儿戏,剪辑和故事节奏仿佛在闹着玩,比起《清平乐》还有所不及,实在让人遗憾。 撞上古装大女主剧、历史正剧两个题材的审美变迁,《大宋宫词》其实早已是落后于时代的了。观众对同一类型题材的故事手法早已审美疲劳,对历史剧细节和真实的考究都与这部剧立项时有了很大变化,这是作为积压剧不可避免的悲剧。 观众的变化从《大秦赋》的口碑遭遇中能看得非常清楚——一开始,《大秦赋》的精良大场面制作带来了高口碑起点,随后剧情的低幼无脑错漏频出又让口碑迅速滑坡。读娱君认为,当下观众对于古装历史题材的接受标准,已经形成了基于现实、历史的尊重、注重编剧的故事逻辑和细节之上,不再是那个只满足于“戏说”的时代。放到当下,恐怕《康熙王朝》这样代表性的“历史戏说”剧也不会有那么多好评。 而《大宋宫词》迷茫地撞上了观众们的墙。观众看多了古装玛丽苏大女主,看多了圣母一般的白莲花开挂,看多了精美置景之下经不起考究的台词和故事逻辑,看多了目的不明为了编故事而编的历史“戏说”,偏偏《大宋宫词》全部“多少沾点”。而当年《大明宫词》的那份饱满的情感和近乎艺术表达的整体氛围,《大宋宫词》也并没继承其中的精髓,观众很难共情。 虽然一如既往的,很多批评集中到了演员身上,但在读娱君看来,刘涛和周渝民等人的表演中规中矩,并不足以成为《大宋宫词》口碑表现的原因。从编剧角度来看,当年《大明宫词》是改编自孙自筠的历史小说《太平公主》,这是孙自筠60岁退休后动笔完成的历史小说,《大明宫词》的编剧郑重还有作品《橘子红了》,另一编剧王要参与编剧《疯狂的赛车》《落叶归根》,都是口碑之作;而《大宋宫词》的编剧张永琛,4.2分的《汉之云》、3分的《孤芳不自赏》,显然就是过去几年“大IP+流量”的参与者,从《大宋宫词》的剧情也能看出一些相似点。 《大宋宫词》再次失利,荣信达继续没落从服化道水平、场景的精美程度来看,《大宋宫词》的投入绝不会少。《大宋宫词》的主要出品公司是荣信达影视、儒意影业、北京文化,排在第一的荣信达影视是导演李少红、曾念平等在1995年创立的著名影视公司,曾经推出过一系列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电视剧。 《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人间四月天》……当年的全民追剧场景还历历在目,不仅部部都是经典,还让周迅、陈坤等明星红得如日中天。不得不说,荣信达一度在“捧红”明星的路上出类拔萃,16岁的杨幂就被容信达创始人之一的李小婉签入公司,后续通过《仙剑3》开始大红大紫;荣信达2010年的《新红楼梦》虽然口碑争议巨大,但当年的大范围选角活动也为娱乐圈注入了大量新生力量,杨洋、蒋梦婕、李沁,赵丽颖、徐璐、张馨予、宋轶、黄轩等人至今活跃,其中于小彤、蒋梦婕、李沁、杨洋等人全部签约了荣信达。 但好景不长。周迅、杨幂、陈坤等大牌合约到期后选择不再续约,《红楼梦》带来的许多明星也开始了“解约潮”,其中蒋梦婕更是委托律师递交解约函,提起仲裁,并发布了一篇愤怒的媒体声明,直指公司安排的问题,表达了“未曾看过一份自己演艺活动的聘用协议”,“经常在剧组开机在即,无法熟悉剧本的情况下,被仓促安排演艺工作”,“公司面对谣言未采取任何正式的行动”等控诉。另一潜力新星杨洋同样与荣信达进行了解约仲裁,当年也闹得沸沸扬扬。因为杨幂、杨洋在荣信达期间都是各种配角,解约后反而爆红,导致坊间对荣信达有“巨星搬运工”的称号。 从表面来看,荣信达的没落表现为旗下潜力艺人的出走,但在现象之下,这恐怕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荣信达与李少红等人深度绑定,各类资源依托于导演本人资源,艺人成绩依托于导演作品的市场表现,但单凭少数成名导演的单枪匹马,未必总能抓住市场的潮流,对旗下艺人而言资源也是极其有限的。 李少红本人的艺术风格其实一直是连贯的。《人间四月天》《大明宫词》当年的“莎士比亚”台词风格和“恐怖片似的阴森气氛”就已经存在,到《新红楼梦》和今天的《大宋宫词》,李少红导演的审美特征其实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不同之处在于观众买不买账,当下影视剧作为商业产品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大众对影视艺术形式的接受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在《新红楼梦》之后,李少红导演长期歇影,与观众之间的“隔阂”其实越来越大,除了和一大批导演联合执导的《听见她说》和《石头开花》之外,她本人执导的《解放·终局营救》《妈阁是座城》均遭遇了口碑和票房上的惨败,《妈阁是座城》坐拥白百何 、黄觉、 吴刚、刘嘉玲的豪华演员阵容,芦苇、严歌苓参与编剧,最终却仅收获五千多万票房,豆瓣5.9分。如今《大宋宫词》再次失利,荣信达的表现着实堪忧。 荣信达的起伏,背后是国内娱乐行业的艺人经纪模式、影视创作模式走向的种种变化。如果归结到内容创作上,影视剧始终是与“大众情感”紧密关联的——观众究竟想看什么?《大宋宫词》没想通,更没有跟上观众需求的变化,也没有把独特的风格与剧情本身合理地结合为整体。《大宋宫词》最终成了一部既有李少红影像风格、又带着四五年前大女主玛丽苏通病、人物自说自话的别扭作品。精良的服化道和镜头,恐怕拯救不了这部剧的口碑了。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