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 Viola(比尔·维奥拉1951-)是被国际认可的当代领先艺术家之一,也是录像艺术的开拓者之一。他从事艺术事业超过四十年,被称为视频艺术的教父。 他的作品充满象征性的元素,将生命的普遍经历可视化:出生、死亡以及其间的许多转换。 维奥拉常使用极慢速镜头,表现生存、死亡、痛苦、喜悦、激情、牺牲等关于人类存在最基本的命题,总带着近乎宗教仪式般的肃穆。 6月26日展览开幕式时,整个空间黑洞洞的,屏幕散发着荧光,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默默地盯着Bill的视频出神,整个氛围像是一场隆重的冥思。 展览开幕式现场 很难用语言描述第一次在原地看到维奥拉的作品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更不用说它所带来的持久的、变革性的影响。看完之后,它会久久萦绕在你的脑海里,粘在你身上,就像水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滴穿石头,会给你的心带来引发深思的裂缝。 维奥拉的视频艺术这种摄人心魂、发人深思的力量究竟从何而来? 为什么面对他的作品,我们总能产生种种在畅快淋漓的精神洗礼之后对人类、生与死的疑问? 这种共振的力量又为什么仅仅通过影像传达了出来? 《行走在边缘》(Walking on the Edge), 2012,© Bill Viola Studio 《凯瑟琳的房间》( Catherine’s Room),2001,©Bill Viola Studio
被称为“视频时代的伦勃朗”和“高科技卡拉瓦乔”的维奥拉,在他的视频里,充满了古希腊人认为构成了人类所知一切的四种元素——土、风、火、水,因为喜欢“它们的破坏性,它们的净化、净化、改造和再生能力”;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来自过去的艺术对他的影响,特别是文艺复兴和中世纪晚期,以及精神传统的影响,如佛教禅宗、伊斯兰苏菲派和基督教神秘主义。 在维奥拉2005年的作品《火女》中,一堵被他称为“激情和狂热之火”的高耸的火墙在一个女人的剪影后面燃烧着,怒吼着,直到她瘫倒在水池里的倒影里。维奥拉将这部作品描述为“濒死之人的心灵之眼”,因为他意识到“肉体的欲望将永远无法再得到满足”。 维奥拉曾描述年轻时的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家,我总是展望未来,我才不在乎那些老家伙呢!”可是在他四十多岁时母亲去世,他看到了15世纪弗兰德艺术家Dieric Bouts的一幅画《哭泣的圣母》,他“打开了悲伤的一个全新层面”,并由此对早期大师的作品产生了新的欣赏。后来,他就非常热衷于成为“悠久传统和情感艺术的继承者”。 《清洗》(Ablutions), 2005年 水是维奥拉反复使用的一个重要元素,象征着纯洁、宁静、平静、救赎和和平。他把这“归功”于自己在六岁时掉进湖里差点淹死的经历,这是他第一次发现表面之下的生命中深刻而美丽的一面。 而母亲去世的悲伤,以及理解这种从生命到“消失”的艰难,让他开始把相机看作是灵魂的守护者。媒介抓住生命,抓住一种对情感的理解,让它们活下来。 当一个人从出生、成长、磨砺、蜕变,到逐渐苍老、得到救赎,甚至死亡的画面展现在你的眼前时,最微妙的存在,最直观的感受,任何文字语言解释都显得那么乏力。 濒死是什么感觉?挣扎是什么状态?救赎又是什么场景? 《自画像,淹没》(Self Portrait,Submerged),视频动态截图。 艺术家闭着眼睛躺在一条小溪里,水代表了生活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其连续变化和时间的流逝潮起潮落,表达未来、诞生和反思。 在维奥拉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是跟中世纪大师们关注点相似的人最本质,最纯粹本源的状态,只不过他选择通过复杂的高科技影像技术作为媒介表现出来,完成一种人与内心之间的救赎。 奥维拉的妻子琪拉,也是本次西班牙展览的策展人,她曾概述过维奥拉的视频艺术本质:“如何能把脆弱的生命本身通过作品展示出来,这是比尔想要完成的。” “我的作品存在的最重要的地方不是在博物馆的画廊里,不是在放映室里,也不是在电视上,甚至不是在屏幕上,而是在看过它的观众的心里。” 《殉难者之土、火、风、水》(截图),2014年 《逆生》(截图), 2014年 关注NOTHINGART,一起分享生活,畅聊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