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常见4大“晌午饭”,3种走上正途,1种变成地方名吃 如今晌(shang)午饭的的说法越来越少,但是对于我们老一辈的人们来说,晌午饭可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或许在每个地方的晌午饭有着较大差异,现在网络上提到的晌午饭都太丰盛了,与我们平时的美食差别并不大,但是作为农村人来说,老一辈人们的晌午饭,那才叫有意义,没有现在那么多五花八门的东西,简简单单,但是却代表了一代人的回忆。 就我们当地来说,晌午饭说的一般指中午饭或者午后的饭,有时候太忙了中午没有吃,那么后面的一般就成为晌午饭,时间上在下午1点到2点左右,如果是在家里吃饭,一般不会说晌午饭的,我们当地所说的晌午饭,一般指的是在地里吃的饭。 在过去农村人主要是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而且家里子女非常多,所以很多家庭需要干活的时间都比较长,为了减少来回跑动耽误时间,所以很多家庭到地里干活的时候,都会带上晌午饭,由于是在地里吃,所以对于带的东西就有要求了,就我们当地当时常见的几种晌午饭来说,如今3种可以说已经是走上正途了,有一种的话成了很多地方的名吃。现在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 晌午饭的要求 由于农村人的晌午饭是早上从家里出门的时候就带着,到了中午或者下午才吃,这就注定在地里吃的时候,其实这些饭已经冷了,这就注定了很多去地里干活的农民携带的晌午饭,会考虑冷吃的口味。 在蜂部落小编的记忆中,一般我们当地农民带到地里吃的晌午饭都讲究“素”,如果是油腻的,到了地里冷了之后其实并不好吃,味道变化极大,但是如果是不含油的东西,则吃起来并不那么难吃。 农村常见4大晌午饭 虽然说晌午饭的种类非常多,但是毕竟晌午饭的说法还是老一辈的人们说得比较多,而且多在地里吃,过去农民的生活条件并不好,可以带到地里吃的东西,主要以自己家里产的为主,或者就是简单加工的,就我们当地来说,吃得最多的主要有4种: ①包谷花:这是在我们当地比较常见的一种,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口味来做,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对于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用机器炒出来的包谷花,那在过去已经算是非常高端的美食了,一年都吃不上几次。 过去的农民会带到地里吃的包谷花,一般并不是用机器炒的,而是用锅炒的,最多就是包谷经过了加工,比如把干的玉米水泡后炒,或者在收获玉米的时候把玉米煮熟了晒干炒,我们这里叫做阴包谷,还有的是把干包谷煮熟了炒,炒的时候用的锅也是有要求的,还有也要掌握好火候,不然可能熟得不均匀,或者糊了也是常见的事情,一般来说,以砂锅炒的最好,因为砂锅受热均匀,火力不大不小,而铁锅受热过快,容易炒糊,炒出来的包谷花坚硬。 关于包谷花,如今已经变得五花八门,有了成品销售,最差的也是路边的用机器炒出来的,算是走上了正途吧,用铁锅或者砂锅炒的,入境已经很少看到了。 ②洋芋:所谓的洋芋,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马铃薯,这也是在过去农村人喜欢带到地里作为晌午饭的美食,吃法主要有煮熟吃和烧熟吃,有的还会带上一点辣椒面,还有的是直接从家里带上生洋芋到地里以后再现烧,也算是一种农村地里干活常吃的晌午饭,应该说吃的频率比包谷花更多,因为农村很多老人吃不了包谷花,但是吃洋芋就大众化了。 虽然说洋芋现在的吃法已经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薯片就是洋芋加工的,但是用烧或者煮来吃的洋芋,其实很难商品化,毕竟保存时间上有较大困难,但是这种吃法并没有从民间消失,比如我们贵州,很多地方夜间都可以吃烧洋芋,还有很多烙锅店也有这种吃法,算是变成了一种区域美食吧。 ③甜酒:甜酒也是过去被农村人当成晌午饭的一种美食,其实主要还是素,至于为什么会成为农村人在地里吃的食物,主要是农村人很多家庭都有做甜酒的习惯,在冬天的时候做,然后用坛子密封起来,可以吃一年,在吃的时候在甜酒里面放入一些“疙瘩”(用糯米面做成的小颗粒),一般甜酒里面会放糖精,如今不知道还有没有,那个时候甜食主要依靠糖精,白糖只有大户人家才吃得起。 至于甜酒粑,如今已经演变出了很多种版本,什么甜酒粑粑,甜酒煮饵块粑、糯米粑等等,其实都基本上是从过去的甜酒疙瘩演变而来,现在很多都已经商品化,算是走上了正途吧。 ④灰面粑:这也是农村常见的一种带到地里吃的晌午饭,算是稍有的带油的晌午饭,但是含油量并不高,做法是用灰面(小麦打成的面粉)加水调好后放进油锅里面烙,一面烙好以后要翻到另一面,这里还要讲究点技术,有的技术好的一下翻好,技术差点的就有可能翻坏或者掉在地上,曾经这种还有很多高效的传闻。 之所以会有灰面粑,其实主要是我们当地种植小麦的人多,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植,也会在收获后做一些面条吃,这时候就会留下一些面粉作为做甜酒粑或者烙饼的材料,现在面粉做的烙饼,已经是多种多样了,有加肉的,加各种佐料的,五花八门,而且还有专门的门面销售,比如三东大饼的店铺,这种烙饼就非常常见了。 以上就是过去我们当地常见的晌午饭的几种,你们当地过去所谓的晌午饭都有哪些呢?欢迎下方分享,我们明天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