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3.17日原创微头条

 谢汶青396 2021-03-26
  • 我儿子和他的妹妹相差两岁,因为年龄相仿的原因,他们会经常在一起玩耍。我在和他们的相处中发现了一个男女孩子的差异。

    那就是女孩子在面对一些危险的事,或者错误的事时,更容易被家长劝服,克制自己不去做,而男孩子则不。

    他们的表现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所以,我感觉我的儿子比起他的妹妹要难带。最初开始我的认知是我的儿子不听话。

    可是,后来,我在看了由从事大脑生物学和性别差异研究40年的迈克尔·古里安所写的《男孩的思维方式大不同》一书后,

    我才真正明白那不是我的儿子不听话,而是男孩子身上都天生具有一种“破坏力”。书中说道那些隐藏在男孩子天性中让男孩子不受控制的“破坏力”,

    也正是他们未来的创造力,独立性,行动力的来源。

    照这样说的话,那男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破坏力”只要引导的好,将来的作用可不敢小觑。

    1.纠正的策略

    男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打人,即便很多时候,身边的人根本就没有招惹过他,他都会主动去打人家。

    书中说道这是幼儿尝试独立的一种常见的行为。他们的目标不是打人,而是表达态度,表达自我。

    可是,对于打人这样的行为难道就不去纠正了吗?不是的,假如不纠正的话,在思维惯性下,他们就会把打人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一件事了。

    小的时候打人因为他们力气小,不会产生太大的后果,甚至在很多大人的眼中这是孩子活泼好动的一种可爱的行为。

    可是,随着孩子力气越来越大,打人就会产生恶略的后果。所以,大人是要干预孩子的这种行为的。

    那么怎么干预呢?

    不管是指出错误,劝说,还是安慰,都是要把爱贯穿在整个管教过程中的。用的策略应该是制造可见的证据,让后果清晰可见。

    假如,孩子看到后果是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的,一般就会主动停止自己的行为,但是,条件是要让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爱。

    孩子之所以不喜欢被大人管教,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大人的说教,孩子很难感知到。

    2.教育的契机

    教育男孩子和教育女孩子是不同的,教育男孩子是需要契机的。

    对于一些危险的事情,教育男孩子的时候是不能用说教去约束他的行为的,即便约束了,效果也是很微小的。

    他们对于你说的一些不要干的事情,也就是“禁忌”,是充满好奇的。所以父母要允许男孩子去犯错,而教育的契机就是犯错的时候。

    当他们犯了错误后,做家长的我们再用严肃,严厉的语气告诉他们错在哪里,并让他们做出保证,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对于男孩子来说,亲眼所见通常比言语描述更为有效。亲身体验到自己造成的后果才能触动到他。

    我很久之前就发现了我儿子的这一点,于是,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熊孩子:一万次的“说教”不如一次“体验”》。

    在我后期对我儿子的观察中,我发现他虽然调皮,可是,看起来也不是那么的坚强。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在教育完孩子后,对他表达爱意和原谅。

    否则,他会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就会丧失掉好奇心,对外的探索欲望,甚至还有自信心。

    我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为了孩子少犯错误,我会故意夸大这样做的严重性,还会不停的数落孩子之前犯过的错误。

    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犯我犯过的错误。

    男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女孩子不同,我们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效果不好,那就要用到体验式教育。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做的不应该是打骂,而应该是让他看到那个因他搞坏的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