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长街”解放路(作者:老武昌人)

 叶老师YP 2021-03-26

(本篇所涉及武昌老地名“长街”、“南湖堤”、“南湖”、“中山路”、“大堤口”、“南楼”、“鼓楼洞”、“司门口”、“芝麻岭”、“兰陵街”、“中正路”、“中正桥”、“都司街”、“水陆街”、“督署”、“学署”、“户部巷”)

每一个老武昌人都知道武昌有条“长街”,曾经是旧时武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武昌最繁华的街道。笔者儿时的记忆中,只要是大人说带我到长街去逛逛,就要兴奋好几天。长街今天叫解放路,位于武昌古城西部,南起解放桥,北至中山路大堤口段,全长约3.1公里,宽约20米,是武昌古城贯穿南北的主要通道,也是武汉三镇最古老而又久负盛名的街道。

图片

长街,古名“南湖堤”。据南宋祝穆《方舆纪胜》记载:“南湖外与江通,长堤为限,长街贯其中,四旁居民蚁附”。当时今天的紫阳湖、长湖、菱湖、都司湖、西湖,歌笛湖,教唱湖等诸湖以及城外水系是连成一片的,且又位于古城南部,故《方舆纪胜》中将它统称为南湖。唐宋时期,南湖在历史上景色甚美,站在蛇山南楼向南望去,湖光旖旎,荷香四溢。北宋有名的诗人黄庭坚在赞美长街两旁湖光潋滟的风景时,留有”凭栏十里菱荷香”的诗句。南宋著名的诗人陆游在他的《入蜀记》中写道:”下阚南湖,荷叶弥望,中为桥曰广平,其上皆列肆,两旁水阁极佳。”由此可知,宋时的长街濒湖临江,既可挡水,起堤防作用;又可当路,以利交通。街中有一座广平桥,两旁湖水通过桥洞连通。道路两边集聚了有不少民居和商铺,已经初具繁华街道之貌。我在阅读相关资料时发现不少人都以为上面那些文人墨客赞美的是紫阳湖的景色,其实那时紫阳湖还没有独立出来呢。

图片

明代,长街因蛇山所阻隔,北段只到蛇山南麓(今司门口跨线桥处)。当时,山南山北往来需要翻山,行人甚感不便。明末,崇祯王朝摇摇欲坠,有朝廷大臣上奏:斩龟首,断龙腰可解朝廷危亡。于是,崇祯派人到汉阳铁门关将龟山头斩断,到武昌在蛇山鼓楼下挖了一个“鼓楼洞”。“斩龟首,断龙腰”并没有挽救明王朝,但却使武昌城南北交通得以贯通。

据清光绪九年(l883年)绘制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当时长街主要由长度不同的三段组成:藩署至南楼叫“司门口街”,南楼至今张之洞路叫“芝麻岭街”,张之洞路至督署叫“兰陵街”,但仍统称为“长街”。

图片

长街中段芝麻岭——南楼至王府口街(今张之洞路)

图片

长街南段—兰陵街(高清地图可以点击放大看)

长街一名,除明代曾一度称过大街外,宋、元、明、清直至民初,一千多年间均称长街相沿不改,可以说长街是武昌最古老的一条街道。

图片

1935年,“湖北省建设厅”扩修长街,将蛇山南楼处全部挖开,在原址修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蛇山桥,并从司门口向北,拆藩署、填司湖,延伸了约1公里,直抵中山路大堤口段;南段扩修到巡司河,全长3.1于公里,路幅由原来的6-7米,拓宽到12米,条石路全部改成水泥路。同时,将长街改名为“中正路”,巡司河上的桥取名“中正桥”。1949年武汉解放后,人民政府将中正路改为“解放路”,相应的桥名也改为“解放桥”。但武昌的老居民仍习惯叫“长街”。

图片

1935年长街扩建后更名“中正路”,解放后更名“解放路”

明、清两代的长街也是官府云集之地。

如司门口一带有藩署、藩照厅、藩经厅和藩库厅。

保甲总局,位于今解放路417号。

清官钱局在南楼脚下东侧。

清军府署,在今三佛阁处。

督右署在小都司巷口旁,督左署在大都司巷口斜对面。

在大、小都司巷之间有清司令处暨提督行辕。

在长街东边的水陆街是学署。

在大都司巷南边、望山门内西侧,有督署。

督署最初建于明成化年间,明末毁于兵燹。

清代在原址重建,称总督署。

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新军炮轰总督府,督署在此地存在了430多年。

除了官府,长街两旁还有不少教育文化机构。清末,在官钱局对面有文高等学堂。在玉带街有武昌府文庙(即孔庙)和府学。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省立图书馆和官书局在今武昌区公安分局处。其西边都司湖、菱湖畔是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这些衙门学府在上面长街的分段图中都有清楚的标明。

图片

1920年代的“湖北省立图书馆”,位于今武昌区公安局处

清代时,长街司门口以南两侧的房屋建筑大部分是前厅、中堂、后厅和厢房等三,四进的公馆式的房屋。

到了民国年间,随着商业的发展,尤其是1935年扩建长街时,这种公馆式的房屋几乎都被拆除,随后逐渐修建起了多为两、三层高,中西合璧风格的楼房。

现临街的房舍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年所建的。

图片

清末民初,长街一带,商业最为繁盛,大小商店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其中绸布店,衣装银楼,当铺和钱庄几乎占武昌城中的半数。武昌总商会、劝业场,商业陈列所和有名的曹祥泰杂货店、维新百货店,柏华楼(文具纸张店)、刘有余堂(中药铺)以及大中华酒楼也都分布在这一带。

图片

解放后直到1990年前,解放路一直是武昌的核心商圈,除上述老字号商家外,新开办有武昌商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楼、六一儿童商店,司门口商业大楼,九通商厦等,300多家商业店铺齐聚一街。百货服装、金银珠宝、布匹鞋袜,五金电器,笔墨文具、副食餐饮、电影公园无所不有。大中华的武昌鱼、雅园的牛肉粉、生香酒楼的烧梅、同兴楼的豆皮糊米酒、是解放路所特有的美食,每天吸引大量顾客前来购物观光,熙来人往,摩肩接踵,尽显“十里长街”的繁华。

图片

1980年代的曹祥泰

图片

位于长街与彭刘杨路交汇处的大中华酒楼旧址

改革开放后,武昌核心商圈不断向大东门、中南路、街道口转移,解放路曾一度沉寂,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武昌区委、区政府筹资改造解放路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把地处司门口闹市的区机关拿出来开办“广东商城”,打造“户部巷汉味小吃第一巷”,使之成为武汉市、乃至全国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是全国旅游景气的一个重要观测点。八方游客到了武汉,必到户部巷,大有“不到户部巷就不算到武汉”之势。现在,每到节假日,长街之上,户部巷里,人头攒动,到处可见青春焕发的年轻人和背包拖箱的游客,解放路这条百年老街重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简介

刘翔,祖居武昌大堤口,1953年4月生于武昌宜孝巷。三岁上候补街郎家巷幼儿园,七岁进候补街小学,13岁分配到粮道街武汉市第33中学上初中。1972年留校任教师,1986年任文华中学校长。1994年调三道街武昌区教委任副主任。1997年调司门口武昌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副主任。2004年在中山路被选为武昌区政协副主席。2013年退休住积玉桥。2007年主编《武昌老地名·街巷地名篇》、《武昌老地名·人文地名篇》。一个生在武昌,学在武昌,工作在武昌,退休养老在武昌的老武昌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