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鉴益堂 2021-03-26

                         〔别 名〕苦椿菜。

〔来 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或木贼麻黄E.equisetinaBge.或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Mey、的根或根茎。

〔成 分〕含生物碱,如伪麻黄碱等。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皆认为有因表止汗作用。 《本草经集注》: ““止汗,夏月杂粉用之”。 《滇南本草》: “止汗,实表气,因虚,消肺气、梅核气”。 《本草纲目》: “根节止汗,效如影响”。

二、近代研究

近代主要研究麻黄根生物碱及麻黄根流浸膏的作用,认为两者作用相同,但与麻黄流浸膏的作用相反。

静脉注射麻黄根流浸膏后,可使家兔的血压下降,呼吸幅度加大;静脉注射麻黄根生物碱则使蛙心收缩减弱,以至停止于扩张期,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肠管及子宫等平滑肌脏器则呈收缩作用〔1~2〕。

临床应用观察有止汗作用,认为有效成分为所含的伪麻黄碱。

〔性 味〕甘,平。无毒。归肺、心经。

〔功 效〕止汗,止咳。

〔主 治〕体虚自汗、盗汗、脚汗,咳嗽。

〔临床应用〕

1.自汗盗汗:麻黄根因配伍不同,可以用治多种汗症,类似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汗出。如气虚自汗常配伍黄芪、浮小麦、牡蛎、白术、五味子等益气药,方例《止汗散》;阴虚盗汗、 潮热、 五心烦热者,常配伍五味子、柏子仁、牡蛎、熟地黄等滋阴药,方例《牡蛎散》;产后气血两虚之汗出者,常配伍黄芪, 当归等益气养血药,方例《麻黄根汤》。 近年用治脚汗多者,常配伍牡蛎、乌洛托品、滑石等,方例《脚汗散》。古方单用研细末外撒治盗汗有效。

2.外感咳嗽: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咳嗽痰清汗出者,可用麻黄根配伍杏仁、桔梗、苏叶冬花等散寒止咳药用。

〔用 量〕 5~10克,外用适量。

〔用 法〕生用。

〔禁 忌〕表实无汗者不宜用。

〔附 方〕

1.止汗散(经验方):麻黄根、黄芪、白术、浮小麦、牡蛎、 五味子、桂枝、杭芍、大枣、甘草。

2.牡蛎散(《证治准绳》):牡蛎、麻黄根、赤石脂、糯米粉、冰片。研细末,纱布包扑身面出汗处。

3.麻黄根汤(《傅青主女科》):麻黄根、浮小麦、牡蛎、黄芪、人参、白术、甘草。

4.脚汗散(验方):麻黄根30%、牡蛎30%、乌洛托品15%、滑石25%,研细末,取适量撒脚汗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