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玫瑰花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鉴益堂 2021-03-26

                         〔别 名〕徘徊花、笔头花、湖花、刺玫瑰、玫瑰、紫玫瑰。

〔来 源〕为玫瑰科玫瑰属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初放的花。

〔成 分〕花含挥发油 (玫瑰油)约0.03%,主要成分为香芽醇、牻牛几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等。此外,尚含槲皮甙、苦味质,脂肪油、有机酸、红色素、黄色素、蜡质、β-胡萝卜素。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理气解郁:玫瑰花有理气疏肝解郁止痛作用。 《本草再新》: “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 《随息居饮食谱》: “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 《山东中草药》:“治肝胃气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泄泻,口舌糜烂,吐血,噤口痢”。

2.活血止血:玫瑰花有活血散瘀及止血作用。 《药性考》: “行血破积, 损伤瘀痛,浸酒饮”。 《本草纲目拾遗》: “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 《现代实用中药》: “用于月经过多,赤白带下及一般下痢等”。 《泉州本草》: “治肺病咳嗽痰血、吐血、咯血”。

二、近代研究

1.利胆作用: 用大白鼠胆总管造漏试验证明玫瑰油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1〕。

2.解毒作用:玫瑰花煎剂能解除口服锑剂的毒性(小鼠)。但仅以吐酒石口服法为限,且吐酒石的抗血吸虫作用也随毒性解除而消失,据推测,可能是玫瑰花改变了吐酒石的结构所致〔2〕。

〔性 味〕甘、微苦、温。归肝、胃、心经。

〔功 效〕理气止痛,活血止血。

〔主 治〕肝胃气痛,上腹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吐血咯血,痢疾,乳痈,肿毒。

〔临床应用〕

1.月经不调:玫瑰花常用于肝郁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闭经,腹痛, 乳胀等。单用有效,常配伍月季花、益母草、当归、芍药等活血调经药,方例《玫瑰膏》、《二花饮》;气血虚弱之闭经可配伍黄芪、白术、当归、补骨脂等补气血、 养肝肾药用,方例《加味保贞汤》。

2.肝胃气痛:玫瑰花常用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胃脘胀痛,咽部有异物感,类似于胃肠神经官能症,常配伍香附子、枳壳、、川楝子等理气舒肝药,方例《玫瑰解郁汤》;咽部异物感用《玫瑰半夏汤》。

3.痈肿疮毒:玫瑰也常用治乳痈及肿毒初起,单用煎服有效。也用治吐血、咯血。

此外,尚可用治头痛、风湿痹痛,下痢脓血等。

〔用 量〕 3~10克,丸散酌减。

〔用 法〕生用,或晒干研细末服。

〔禁 忌〕无郁滞者不宜用。

〔附 方〕

1.玫瑰膏(《饲鹤亭集方》):玫瑰花熬后去渣,加白糖收膏。

2.二花饮(验方):玫瑰花、月季花、当归、丹参、益母草、芍药、香附子。

3.加味保贞汤(经验方):玫瑰花、补骨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菟丝子、韮菜子、胡桃肉、甘草。

4.玫瑰解郁汤(验方):玫瑰花、川楝子、芍药、香附子、柴胡、枳壳、甘草、厚朴。

5.玫瑰半夏汤(验方):玫瑰花、半夏、苏叶、厚朴、郁金、枳壳、瓜蒌、绿萼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