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荸荠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鉴益堂 2021-03-26

                         〔别 名〕乌茨、勃脐、黑山棱、地栗、马蹄、红慈菇、马薯、地梨、乌芋。

〔来 源〕为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H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Henschel, 以球茎供药用。

〔成 分〕含一种不耐热的抑菌成分—荸荠英,一般成分含水68.52%、淀粉18.75%、粗蛋白2.25%、粗脂肪0.19%、 淀粉18.75%、灰分1.58%。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清热化痰: 《名医别录》: “主消渴,热痹,热中,益气”。 《滇南本草》:“治腹中热痰,大肠下血”。《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 破积滞,利脓血”。

2.消积利湿: 《日华子本草》: “开胃下食”。 《本草汇编》: “疗五种膈气,消宿食,饭后宜食之”。 《本经逢原》: “治酒客肺胃湿热,声音不清”。《日用本草》:“下五淋,泻胃热”。

二、近代研究

1.抑菌作用:试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等有抑制作用〔1〕。

2.降压作用:临床应用观察有缓和的降压作用。

〔性 味〕甘,平。归肺、胃、大肠经。

〔功 效〕清热化痰,消积利湿。

〔主 治〕温病口渴,消渴,肺热咳嗽,黄疸、痞积,热淋,目赤,咽喉肿痛,血痢、痔血,赘疣等。

〔临床应用〕

1.咳嗽眩晕:咳嗽日久,吐浓痰,眩晕头痛。类似于支气管炎,近用治高血压眩晕,多配伍海蜇皮用,方例《雪羹》。

2.热病口渴:如太阴风温,口渴心烦,或口吐白沫粘稠不快,饮水不止者,常配伍梨汁、芦根汁、麦冬汁、藕汁等,方例《五汁饮》。

此外,尚可用治消渴、黄疸、痢疮、痔疮出血、水风(急性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等,近年以鲜者外搽治疗扁平疣有效。并用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用 量〕 30~100克,外用适量。

〔用 法〕 多用鲜者,捣汁入药。

〔禁 忌〕 虚寒证不宜用。

〔附 方〕

1.雪羹(《古方选注》):海蛇(一方为海蜇)、荸荠。

2.五汁饮(《温病条辨》):鲜荸荠、梨、鲜芦根、鲜麦冬、鲜藕,洗净,捣汁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