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赵红俊:学历往往要给经验让路,埋头苦干会给才华添彩——读井子先《老弦杂弹》有感。

 中州作家文刊 2021-03-26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59】

学历往往要给经验让路

埋头苦干会给才华添彩

——读井子先《老弦杂弹》有感

河南邓州    赵红俊

前言:
成功的研讨会不是说你好我好大家好那种相互吹捧,而是要一针见血针砭时弊,这样才会给作者和读者点亮一盏文学的明灯。



近年来,从井老师的文字中找不来庸俗之语,也找不到附庸、阿谀之类的文段,我和先生结缘以来,也罕见相互吹捧,在这个大家云集的课堂上,我只好说说子先其人。


今天虽然是《老弦杂弹》研讨会,因为本人读书无若干遍不能甚解,发言就跑题,是为,“我谈井子先”。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骋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井子先先生选择了文学,是因为他有一颗孜孜不倦且向上的心。

认识先生,是偶然,也是缘分。那是一七年的事儿了,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了一位网名老弦xian儿的人。微信言谈间,这个主儿出言耿直,用词遣字不拖泥带水。

“臭味相投”之所以,就添加了微信,并且议论了年岁,先生说:“那我要称你为兄了。”

记得最为清楚的是,我说,你在微刊平台上所发的文章,层次、概念、议论、遣词令句,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子先说:就文化水平上来说,我是青石板上尿尿,——湿不深chen。

我问他:你什么学历?他答道:初中毕业。

初中毕业教高中历史?这文化程度?我百思不得其解。

继而我笑曰,华罗庚初中毕业……

话未完,子先回我,岂可相提并论?

我想,虽不可同日而语,子先君,何以了得!

不谈教育上的高级教师,只说子先一七年十月刊登的一篇文章的片段:“我的老家是彭桥镇土楼村,西边紧临刘山水库。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到刘山水库大坝上看一看。站在高高的坝基上,隔着风浪墙向远处眺望,丹江河西的巍巍群山呈现一道雾蒙蒙的剪影,近处渠首的汤山、禹山、朱连山一片苍黛dai依稀可辨,三山脚下的辽阔原野上点缀着一个个村落;坝内的辽阔水面,在微风吹拂下显出层层微波细浪,时有鸥鹭低旋,紫燕掠过;西边的小山下和东边的水滨柳荫处,总有一些垂钓者,在平心静气的等待鱼儿上钩。坝基内侧的青石护坡上,有一些大姑娘小媳妇在边谈笑边洗衣服。扭过身来向坝下看去,是一个个方方正正的鱼塘,一股水流从坝西头的闸门内流出沿水渠分别流向远处刘山、严岗等地,浇灌下游万亩良田。于是,我便在欣赏这诗情画意的美图中陶醉了,思绪也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修建刘山水库的岁月。”

“随着经济的转型,社会的发展,刘山水库同杏山旅游开发区形成了一个整体。如今的刘山水库,豫鄂高速公路从身边飞驰而过,邓陶公路南北环绕,桥涵溢洪道风浪墙修葺qi一新,坝顶修成了水泥路面。山上建起了农家院,招待前来休闲旅游垂钓之人。站在坝顶之上,北望禹山的苍翠,西眺渠首的浩渺,近观荡漾的碧波,远看林立的楼群,一身的舒展,满心的快慰,便会生出人在画图中的感慨!

刘山水库像一颗璀璨明珠,让我的故乡变得越来越美了。”

我虽不赞成断章取义,但拥护“略见一斑”,从这样的、虽然是平白直叙、却文意瀚浩的字里行间,可断言,此人是海绵垫子上尿尿——湿得深。


手捧子先的《老弦杂弹》,虽拜读不甚连贯,但目录中从第六章“当民办教师的十年”,“圆了大学梦”,到第七章的“上大学那二年”,立马引起了我的好奇。文中说到:“1983年民师招教,邓县获得了喜人的成绩,省里分配给南阳的四十四个指标,邓县考上了八个。其中语文上有井子先和索相金……

急忙打开通知书,大意是我已被驻马店师范大专班历史专业录取。何时报到带什么东西注意事项云云。”

后来我问过子先,你明明大学毕业,为什么以前说是初中毕业呢?子先笑着回答:“半老启少上大专,不可在人前言也!”

因此,我感悟,有才的子先君,具备了谦虚的优良品行。

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

井先生,不可言为中国文学界的明珠,却可以说是豫西南文坛的一颗翡翠。他从一个农家小院走起,经历了时代和社会这一具锤子与铁砧的千锤百锻,成为了地理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传播者,其中不无自身的刚强和一股坚持不懈的韧劲,同时也有一颗仁慈的心。

仁慈与爱的情怀,如了子先的《老弦杂弹》中是以这样平平淡淡的、又是让人读后湿润了眼框的文字。

先生书中的《苦难中的父母亲》写到,“我的父亲母亲为使这个家庭摆脱苦难,过得像个人家,可谓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他们相依为命,甘苦与共,相濡以沬,夫唱妇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操心劳力,各尽所能,终于使我们这个家庭不仅在苦难中挺立,而且有了令人欣喜的发展。”

“苦难中的父母亲就是这样,同船使命,患难相济,用自己的辛劳,用自己的心智,用自己的坚毅,用自己的仁爱,使我们这个家庭度过了最艰难时期。我深切体会感觉到,我的父亲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母亲。”

上述,虽然是朴实无华的语言,可见先生亦属多么知恩感恩的血性男儿。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其中的感知,也在不经意间,把豫西南阔大地区,作为一代代身为子女的、下到幼童,中为壮青,上至古稀之年的人们的知恩图报的孝道,意会得淋漓尽致。

书中写,“上大学那二年,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牵挂,什么叫思念。其实亲人之间的这种思念也是幸福!思念以后的相聚便是感情的升华!和妻子在一起时听妻子说,她看到公路上的客车经过便似乎有一种莫名的怨恨:就是这个汽车把我的人带走了!我的心里便会升腾起一种'夫妻情深’感觉;而我回家后,俩人在一起时,我给她唱起《十五的月亮》,唱到'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心里便有了些许缠绵和温情。”

夫妻之情,在先生的笔下,不扭捏做态,无华丽辞藻,更无腻腻歪歪,更更没有唧唧我我,但,真情实意的描述,其中道出了夫妻之间永以为好,不离不弃的真情实意。

伟人说过:“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自明清以来,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和极端屈辱的境界。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人民群众也组织过无数次运动,却都失败了。只听霹雳一声震天响,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它的成立,彻底挽救了中国的命运。每一个共产党员用自己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与大无畏的精神,不怕任何困难,只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付出。

在红军两万五千里艰苦长征里,毛泽东留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句。

在共产党中,在每一个共产党员身上,都肩负着民族的苦难,民族的希望。是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激励着他们勇敢站在前沿,他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为当今中国的腾飞付出了努力。当然,在他们背后,还有一批批革命战士、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的劳动人民。在他们的努力进取之中,中国取得了令人瞩zhǔ目的成绩!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人民,也与共产党站在了一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多少文人志士苦苦探求着救国救民的道路。最终,他们共同奔向一个目标——中国共产党。党,是一个多么富有力量的字,是它把我们的祖国母亲带向更美好的明天,是它给我们炎黄子孙带来更璀璨的未来!我们在党的引领下,不辜负党的教导和期望,正一代代成为祖国优秀的接班人和文化的传承人。

以上说辞,也许有人认为是一些光鲜的口号,但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普通的老百姓,子先的所作所为,也身体力行地溶入了这些正能量的说辞中。

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的立身于教育事业,并能在退休后操纵笔杆,写下了包罗人文地理,现实历史、洋洋五十余万字的《老弦杂弹》。

先生如是说:“我只是想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把自己的人生里程和感悟记下来,也算是给后辈留点精神上的遗产。没承想一发而不可收,竟然洋洋洒洒几十万言,成了'鸿篇巨制’ ”。这与先生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秉性,是有密切的关系。这更与先生的对于事情的见解、甄zhēn别和学识的高超,有很大关系,也于他的才华横溢不无关联。



去年秋天,有两个半截中篇小说欲以写下去,我发微信征求他的意见,我说:“子先,生死藏第一回你看过还留言了,发去第二、三回,你看下,可以的话我就继续写,否则就不写了。链白话费劲啊。”

子先以诗做答:
“武侠小说我不看,
胡编乱造净扯淡。
金庸小说达峰巅,
再写操心不划算。
你的计划有点乱,
做的多为夹生饭。
不如精品出几篇,
弟兄相庆到夜半。”

虽是顺口诀,我认为这才是不遮不掩,一针见血,针砭时弊的知心话语,随后,我决定不再写什么《生死藏》之类的鬼玩艺。

庚子春,疫情猖獗封城封村期间,在南阳儿子家过年的、隔窗望天的我,与子先聊天,我问话,子先贤弟即吟《仿古韵如梦令五首》作答。

我问:你这一阵子是否也是隔窗望天?

子先答:时而隔窗望天,间或院内晕窜。无聊强忍耐,只当修炼闭关。闭关闭关,防疫苦度时艰。

我说:“人到困境想亲人,哥想你了。”

子先说:“我也在想你。是在南阳,还是在赵楼?”

我回话,我在南阳。

子先微言:年节困守宛城,何如家乡安生?同为度疫期,毕竟故园情浓。情浓情浓,更有糟糠照应。

我说:老家的太阳暖啊!

子先回话:是啊!要是在老家,你和嫂子解闷牵手踏青,赋闲逗乐助兴。人疏空气新,自然落个清静。清静清静,任由思想驰骋。

我回复:不是是啥!咱们这些老人……



子先说:退休怡然自得,养生又找平台。岁月求静好,重在娱情宽怀。宽怀宽怀,感谢政府安排。

子先又说:咱弟兄都是古稀之岁了。世事理应想开,老天塌不下来。但愿疫情过,春风吹散雾霾。开怀开怀,与友酩酊楼台。

我再回:好!期盼这一天早日到来。

子先回曰:期盼!

这不,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姗姗而来,怎么办?先生在书中说:全书以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以彭桥、邓县为地域,反映时代与家庭的变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看待时代,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目的是通过此书对晚辈有所启迪,对自己有个交代,也算没有虚度此生。

他又说:“未尽之言,我将在下一部书中叙说。下一部书名暂定为《老弦新曲》,其内容想用一章写出自己这本书的未尽之言,可定名为《杂弹余音》;主体内容写自己退休后人生的历程与感悟,算是老弦续曲吧!”

先生以不拖泥带水的文字给予了读者无限地启迪和遐思,那么好吧!让我也用一个平平淡淡的词,作为《老弦杂弹》的读后语,也就是,期盼!我们期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