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不想再来一次?

 浅字淡墨 2021-03-27

呵呵碎碎念,与正文无关

当我们回忆某些经历时,很少有人会记住每个细节,哪怕是触动颇深的经历。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别人不会记住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能记住你的态度。所以,对于同样的经历是否有再来一次的期待,并不取决于每个细节,而是某个关键节点。

为了找到这个答案,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畅销书《思考,快与慢》的作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同事通过一系列实验,找到了这些关键节点,既“峰终定律”。

一般来说,“峰”比较好理解,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最高潮(或最低谷)的部分都会令人记忆深刻。那么“终”呢?

丹尼尔做过一个实验。对被试者的要求是,听两段音量大到让人难以忍受的噪音。第一段持续八秒,第二段前八秒与第一段一模一样,而后八秒虽然还是噪音,但相对来说要温和了许多。

休息一段时间以后,实验者要求被试者从刚才的两段噪音中任选一段再听一次。本来孰重孰轻一目了然,尽管第二段的后半部要相对柔和,但毕竟要多忍受一倍的时间,所以选择第一段才是理所当然。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多数人都选择了第二段,原因只是它的结尾,让被试者在潜意识里觉得并不那么糟糕。

我们通常会把这种潜意识中的体验总结记忆,并作为以后评价新的体验的参考依据。当然,这种体验总结,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同一事件是否期待再来一次。

有一句著名的商业格言:多数可遗忘,偶尔特漂亮。说的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人能事无巨细的把所有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但要让人印象美好并期待下次,就一定要有高潮有亮点,并且有一个尽量完美的结尾。

所以我们要记住,对一项事物有所体验后,你所能记住的基本只有峰值和终点的记忆,而过程中的体验,无论好与坏,只要不高于峰值或延续到结尾,基本无甚影响,忽略就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