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底层女孩的逆袭史:7岁被父亲抛弃,27岁身价过亿,她是如何做到的?

 time刚刚好 2021-03-27

一个越南裔美国底层女孩的逆袭人生

米歇尔·潘是YouTube上知名的美妆博主,用逆袭来形容她的人生经历,我觉得一点也不过分。

米歇尔是一名越南裔的美国人,她的父亲嗜赌成性,在她7岁那年就抛弃了她和妈妈。

米歇尔和妈妈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也许是因为从小家庭的原因,小小年纪的她,对财富和成功的渴望要远远超过同龄人。

再加上越南裔的她,长着一张亚洲人的面孔,并不符合西方国家的主流审美,为了获得周围人的认同感,也为排解内心的孤独,她开始学习画画。

老天总是偏爱那些努力的人,她将画画从爱好升级为特长,这让周围人开始对她刮目相看,并给她取了“艺术女孩”的名字。

2007年,步入社会的她,求职却屡屡遭拒。她到了爱美的年纪,想要去当兰蔻的专柜小姐,但却并没有被录取。

她热爱美妆,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化妆,最开心的事情也是去研究美妆。

但现实的压力下,最终,她只能去寿司店里工作。平时无聊的她,开始写博客。

机遇的来临,往往就是悄无声息的。

有一天,她发现有网友给她留言,希望她来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化日常妆容的。

于是,米歇尔在YouTube上发布了一个时长7分钟的化妆视频。

她根本不知道这条视频会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会让自己从寿司店员工,迅速成长为估值1.2亿美金的美妆达人!

她当初只是为了回答网友的提问,但没想到这个视频的播放量越来越大,订阅她账号的粉丝也越来越多。

于是,她开始发表更多的美妆视频,教女孩子们去画眉毛,画底妆,画眼影……

从此,发布化妆教程视频,成了她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

2009年,她一时兴起,做了一个仿妆视频,她在视频中,教网友们如何去画出lady gaga的大眼妆容。

当时,仿妆视频并不多见,在这之前,她只能算是YouTube上小有名气的美妆博主,但这个创意也让她在同类美妆领域中迅速崛起,单个视频就达到了百万以上的播放量。

这也成为了她美妆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她辞掉了寿司店的工作,开始全职做美妆博主。

这一年,生意伙伴主动找上门,她们一起合作,建立了自己的护肤品牌IQQU。

这一年,作为一个网络视频博主,她先后登上了《Seventeen》、《Forbes》等传统时尚杂志,正式收获了传统媒体的认可。

2011年,当初拒绝她应聘的兰蔻,主动找到她,聘请她成为兰蔻的品牌代言人。

从此,她的人生就像是开了挂一样,开公司,建网站,做化妆品牌,出书,做电视节目,做音乐……

2015年,她27岁了,此时的米歇尔已经是四家公司的老板,估值1.2亿美金,并登上世界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

米歇尔的经历,可以说是典型的普通人逆袭案例。

从这个案例当中,我们能够汲取到哪些珍贵的营养呢?

Photo by Bram Naus on Unsplash

“你的梦想是什么”,这句话在网络环境的作用下,味道有些变了,更多用于成年人的自嘲当中。

“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潜台词是“你的空想是什么”。

是的,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梦想,几乎每个人都是有上进心的,都希望自己人生的各个方面都能够越来越好。

但是,在努力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我们的梦想很有可能是空想,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我们很想要成功,但却不知道如何成功,更没有那个力气去奋斗,感觉还是当一条咸鱼更幸福。

有目标,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就是典型的执行动力缺失。

没有执行动力,就无法付诸行动,没有行动,再好的想法和灵感,都是空谈。

可以说,这是真正导致二八效应,少数人成功,多数人平凡的门槛所在。

由美国著名作家汤姆·拉思所写的《你充满电了吗》一书中,就提到了动力原理。

他讲到:“驱动你们进行有意义工作的是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你未来获得某种回报而去做某件事。你可能未来更高的薪水和福利而介绍一个新的工作。内在动机的内涵则更为丰富。内在动机来源于你的工作所蕴含的意义。它让你渴望去做某件事,即使无法获得回报或报酬。”

看似都是执行动力,但因为来源不同,很有可能导致不一样的结果。

内在动机所提供的动力,更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行动。

外在动机所提供的动力,虽然起步快,但持久性很差,很容易三分热度。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

就拿写作赚钱这件事来说,同样是想要达成这样目标的人,有人的执行动力主要来源于内在动机,因为喜欢写作,喜欢读书,喜欢分享,所以去在网络上写作。

这样,他们往往不会急于求成,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写作本身上来,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所以源于内在动机而去写作的人,往往都成功了,都拥有了不错的收入。

有人的执行动力,更多的是来源于外部动机,想要获取某种物质上的回报,甚至仅仅只是因为最近钱不够花,想要赚些钱而已。

在这种动机的刺激下,虽然会马上燃起写作的欲望,但这种欲望来得快,去得也快,做了几天,一旦发现并没有顺利获得预期的回报时,就会马上放弃。

你看,这就是产生差距的根源所在。

因此,耶鲁大学的艾米·瑞兹尼沃斯基和他的团队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后发现,帮助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工作的意义和影响上,而不是工作所能带来的金钱回报上,是改善人们工作质量以及取得财务成功的最好方法。

如何像米歇尔那样,利用自己的内在动机,获得成功呢?

一,写下由内在动机最强烈的目标


制定目标时,我们大多都是因为承受着外界压力,想要获得某种物质上的回报。

比如,找工作时,我们更想要寻找到收入更高的职位。

我们打造副业时,总想要找到一个操作更简单,投资更少,赚的更多的方法。

我们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拿到更高的分数。

在外部动机的驱使下,虽然一开始,我们会感觉充满斗志,但是这种外在动力很容易导致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获利”这件事情上,而忽视了做事本身。

一旦外部压力缓解或是获取回报不顺利,就马上成为重大打击,导致我们制定的目标,大多都沦为一张废纸,有始无终。

要想扭转这种颓势,就需要先去改变你制定目标的方法,只去制定你内在动机最强烈的目标。

找到你平时真正的兴趣爱好。

比如,你喜欢画画、唱歌、做手工、打游戏、钓鱼、化妆、吃美食等等。都可以,找到一件你发自内心热爱的,记住是一件。

你可以做的不好,但必须要真正源于爱好。

当然了,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不可能每个目标都不去考虑它的回报,遇到这类目标时,需要在阐述时,更多的体现于做这件事情的意义,而不是回报,这是转移注意力,激发执行力的小秘诀。

米歇尔成功的原因,首先就是她是真的喜欢化妆,她热爱化妆,即便没有回报,也愿意去不断的输出分享。

她去不断付出的动力全部来源于内在。

你想要将拍短视频赚钱作为自己的副业,万事开头难,如果让自己在一开始最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下来,安下心来学习和制作,比你规定自己赚多少钱,有意义的多。

在陈述该目标时,就可以从原来的“我要靠拍短视频,月入过万”转变为“我要通过拍短视频,分享自己的好想法”。

掌握这种陈述目标的方法,就自然而然将执行动力从外在动机转为内在动机了。

二,刻意练习,专注提升,把爱好上升为特长,进而升级为专长

Photo by Elijah Hiett on Unsplash

你的爱好,不一定是你的特长。

当你确定了源于内在动机的目标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刻意练习,不断的提高你的爱好水平,将这件事情,从原来仅仅只是单纯的喜欢,变为我非常擅长做这件事情。

这个过程,需要一路打怪升级,永无止境。

此时,设定的目标,是对技能水平的要求。

根据自己现有的水平,制定一个比自身能力稍高一些的任务难度,以此不断拔高能力等级。

同样,这也是检验你对这件事情是真的喜欢,还是纯粹误以为自己喜欢。

就拿打游戏来说吧,好多爱玩游戏的人,都会声称自己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职业的电竞选手。

我有个朋友的弟弟,就是如此,不想要上学,就想要天天玩游戏。

为此,我这个朋友还专门托人带弟弟去专业的电竞俱乐部,让他当旁听生。

不到一个礼拜就哭着要回家。

他的弟弟原以为,电竞选手的工作就是玩游戏,这多轻松啊,一边玩一边赚钱。

但近距离体验之后才发现,一名职业的电竞选手,一天训练10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每天都要补刀、对线等等游戏基本功,还有整个团队的战术、策略、配合,不断的重复练习,强度非常的大。

他的弟弟接触之后才发现,电竞选手的日常训练根本不是玩!

找到你的爱好,然后将这件事情的基本功全部一个个拆解开来,然后对每一个基本功进行专门的训练,还要不断的模仿领域大神的作品,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但是收获非凡。

米歇尔喜欢化妆,而且会不断的琢磨更多的妆容技巧和风格,这都需要她平时不断的学习和练习。

人们之所以爱看她的美妆视频,是因为总能够学习到有用的技巧。

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米歇尔将化妆这个兴趣,升级为自己的专长,并收获了业内的认可。

三,用视频或是文章的形式来不断的分享

Photo by John Schnobrich on Unsplash

如果米歇尔没有用视频的方式分享,即便她的化妆水平再成功,她也很难在短短几年内逆袭为身价过亿的女强人。

互联网是没有身份背景,没有金钱资源的普通人进行逆袭的捷径,因为它会将你的分享不断放大,在复利效应的作用下,取得更明显的回报。

同样,通过视频或是文章的形式来分享,也是你提高技能水平的好方法。

你不一定非要达到专业的水准才可以分享,你可以用文章或是短视频的方法,来记录自己的成长,来分享自己每天、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帮助那些你能够帮助到的人。

注册一个账号,在该账号下专注分享你擅长的知识技巧,随着你的分享,你的账号粉丝会越来越多,你的作品曝光量会越来越大。

这些日积月累积攒下来的影响力,都是账号日后盈利的基石,原先无私分享的作品,也都会成为你的内容资产。

太多普通人逆袭的案例,在向我们证明一件事情:


互联网效应是提高普通人成功几率的钥匙,你有勇气拿起这把钥匙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