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难忘过年薯片香【征文】

 冬歌文苑 2021-03-30

难忘过年薯片香

吴兴明||江西

不知是年龄的关系,还是怀旧的缘故,每当年末岁尾置办年货的时候,脑海里总时不时地冒出儿时母亲准备年货的情景,想起那经母亲手做的沙炒红薯片芳香的味道。每想到这些,几十年前置办年货的情景,即刻涌上心头。

我的童年是在生产力落后、生活水平贫乏的年代中度过的。那个时候,我们一家六口人,全凭父亲和母亲在生产队辛苦劳作,赚下工分养家糊口,到年底了,就连基本的吃饭穿衣都还得发愁。至于年货,只是母亲将生产队分得的花生、豆子之类的农产品权当年货,还有就是父亲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偷偷地在偏僻的山边上开垦的小块荒地,种上点能切红薯片的那种红皮白心的红薯,收获后制作成红薯片,就是这些“奢侈品”,作为我们兄妹几个过年打牙祭的年货。

红薯片的制作,真是一件费时收费力的事情。立冬节气前后,作为一队之长的父亲,把红薯收回家以后,做薯片的工序就全由母亲一人包揽了。

我的母亲既是一位善良的家庭妇女,更是一位称职的母亲。红薯收获以后,她就把红薯摊开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为的是使红薯凉干变糙。之后,挑上一连几天的晴好天气,把红薯清洗干净,切成薄薄的片状,然后放在锅里煮成七八熟,捞起以后,再摆放在太阳底下凉晒。几个晴朗的日子以后,红薯片晒成了红薯干,由于薯片量少,为了不使我们兄弟几个抢先吃了,母亲就把红薯片干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俗话说,过罢腊八就是年,当大家喝罢腊八粥,就该准备炒年货了。母亲拿出藏了起来的红薯片干,在锅里加入粗细适当的河沙,河沙炒干以后,倒入红薯片干,和着河沙慢慢翻炒,待到薯片炒成黄褐色,就可以起锅,炒熟的薯片冷却后,可别小看它土里土气,不上档次,吃在嘴里酥酥脆脆,细细品尝,那味道真叫个脆中透香,香中透甜,口感好极了。

记得八岁那年腊八节过后的一天,母亲炒好红薯片后,只是象征性的给我们兄弟几个每人分了一点点打牙祭,便把红薯片又藏了起来。几天以后,我嘴馋的毛病上来了,缠着母亲要吃红薯片,母亲实在没辙,为不让我失望,小心翼翼地拿出了几片薯片,叫来其他的几个孩子,告诉我们说,虽然给少了些,余下的就得过年吃了。

听母亲这么一说,我生气了,质问母亲说:“为什么每次都是那么一点点的红薯片?也太抠门儿了。”母亲听了,也不生气,反而平心静气地对我说:“等你长大以后,就会明白其中的缘故。”

日月如梭,十多个春秋很快就过去了,自己已为人之父,想起母亲的教诲,才悟出了母亲的艰辛:都是那个贫穷的年代,使得多少像我一样的孩子,误会了母亲的本意。

现在好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地提高了。吃腻了时下的新鲜年货,总想回味一番昔日红薯片的滋味,高兴之余,自己每年都会栽种一些红薯,做成薯片干和着细沙炒了,或是用食用油煎炸了,可是,吃来吃去总也吃不出儿时红薯片那种香喷喷的滋味。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吴兴明,网名,田心老农,1954年出生,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人。喜欢文学,也喜欢码文字,有百十篇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全国报刊杂志及网络。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